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2)

1. 臨產

盤腸生,是必產母氣血虛弱,因而下脫。當用補氣血之藥,佐以升提,則腸自收。大劑參、耆、芎、歸加升麻主之。有以醋水噴面,使婦人驚寒,則氣提腸縮。然恐驚則氣散,寒則血凝,腸愈難收,而致他病。不若用皂角末吹鼻,嚏作自上為穩。(李太素)

覓鹽生

將產,兒手先出者,名曰橫生。足先出者,名曰倒生。又相傳手出者,名曰覓鹽生。此亦有理,人未講明。蓋鹽主收斂緊縮,又醃螫肌肉疼痛,兒手得鹽,且痛且縮,自然轉身順下。覓鹽之名,本於此也。其法:如手足先出者,急令產母仰臥,略以鹽塗手足心,仍以香油抹之,輕輕送入,即便自轉順生。不可任其久出,久則手足青硬,難以送入,而子命傷矣。

亦不可妄用催生方藥,蓋手足之出,非藥可治。又切勿誤聽凶婦,用刀斷割,倘一斷割,則子必腹中亂攪,而母命傷矣。

胞衣不下

胞衣不下有二:有因惡露入衣,脹而不出;有因元氣虧損,不能送出。惡露流衣中者,腹必脹痛,用奪命丹,或失笑散,以消瘀血,緩則不救。元氣虛弱,不能送出者,腹不脹痛,用保產無憂散,以補固元氣;或用蓖麻子一兩,研膏塗母足心,衣下即洗去。○又法:以本婦頭髮,攪入喉中,使之作嘔,則氣升血散,胞軟自落。

凡胞衣不出者多死,授以此法甚效。(《景岳全書》)

胞衣不下,古方用花蕊石散。但恐石藥非腸胃虛者所宜,莫若生化、萬全二方選而用之。亦有用佛手散,加紅花、益母、香附、山楂、陳皮、牛膝煎成,沖童便服,更妙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胞衣不下,總是臨盆過早之故。當產之時,骨節開張,壯者數日而合,怯者彌月方合。今不待其開,而強出之,故胎出而骨眼隨閉,以致胞衣出不及耳。不必亂藥驚惶,可用粗麻線將臍帶繫住,又將臍帶雙摺,再系一道,以物墜住,再斷臍帶。過三五日,其胞自萎縮干小而下,累驗。(《達生編》)

脈候

欲產之婦脈離經,沉細而滑也同名,夜半覺痛應分娩,來日午候定知生。(《脈訣》)

《難經》曰:一呼脈三至,曰離經,是陽加於陰也;一呼脈一至,亦曰離經,是陰加於陽也。蓋由胎動於中,是以脈亂於外,故知其欲產。○沉細而滑,乃腎臟本脈之形。腎系胞胎,故見此脈者,亦與離經同也。(《胎產秘書》)

欲產之脈曰離經,或曰沉細而滑,或曰散亂無根,皆非的論。離,異也;經,常也。脈異乎常,謂之離經。與本人平日之脈不同,與常人平日之脈不同,皆是也。(《醫參》)

白話文:

[臨產]

盤腸生: 盤腸產是因為產婦氣血虛弱,導致子宮下垂脫出。這時應該使用補氣血的藥物,再配合一些能提升的藥物,就能讓子宮自然收回。可以用大量的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,加上升麻來治療。有人會用醋水噴產婦的臉,讓她受到驚嚇而寒顫,希望藉此提氣收縮子宮。但這樣做恐怕驚嚇會使氣散,寒冷會使血凝,反而更難讓子宮收回,甚至導致其他疾病。不如用皂角末吹入產婦鼻中,讓她打噴嚏,藉由上提的力量來收縮子宮比較穩妥。(李太素說的)

覓鹽生: 即將生產時,如果嬰兒的手先出來,叫做橫生;腳先出來,叫做倒生。還有一種說法,手先出來的叫做「覓鹽生」。這說法是有道理的,只是沒人說明白。鹽的主要作用是收斂和緊縮,又會刺激肌肉產生疼痛。嬰兒的手接觸到鹽,就會感到疼痛而縮回,自然就會轉動身體順利產出。所以「覓鹽生」這個名稱的由來是這樣。處理方法是:如果手或腳先出來,要趕緊讓產婦仰躺,稍微在手腳心塗抹鹽,再塗上香油,輕輕將手腳送回子宮內,嬰兒就會自己轉為順產。千萬不能讓手腳在外太久,久了會青硬,難以送回,會危及嬰兒性命。

也不能亂用催生藥,因為手腳先出來不是藥物能治療的。更不要聽信壞女人,用刀割斷手腳,一旦割斷,嬰兒在腹中亂動,會危及母親性命。

胞衣不下: 胞衣(胎盤)不出來有兩種原因:一種是惡露進入胞衣,使其脹大而出不來;另一種是元氣虧損,沒有力氣把胞衣送出來。如果是惡露進入胞衣,產婦會腹脹疼痛,要用奪命丹或失笑散來消除瘀血,如果延誤就會有生命危險。如果是元氣虛弱,產婦不會腹脹痛,要用保產無憂散來補氣固元;或者用蓖麻子一兩,研磨成膏塗在產婦腳心,胞衣排出後就洗掉。另外一個方法是:將產婦的頭髮攪進她的喉嚨,讓她作嘔,藉此讓氣上升,血脈舒散,胞衣就會自然脫落。

通常胞衣不出來的產婦大多會死亡,這個方法效果很好。(《景岳全書》記載)

古代用花蕊石散治療胞衣不下。但是擔心石類藥物不適合腸胃虛弱的人,不如選擇生化湯或萬全湯來使用。也有人使用佛手散,加上紅花、益母草、香附、山楂、陳皮、牛膝煎煮,用童子尿沖服,效果更好。(《馮氏錦囊》記載)

胞衣不下通常都是因為太早生產。生產時,骨節會張開,體質強壯的幾天就會癒合,體質虛弱的要一個月才癒合。現在不等骨節張開就強行生產,導致胎兒出來後,骨頭就馬上閉合,使得胞衣無法及時排出。不必慌亂用藥,可以用粗麻繩將臍帶綁住,再將臍帶對折綁一道,用重物墜著,再剪斷臍帶。過三五天,胞衣就會萎縮變小而自行排出,屢試不爽。(《達生編》記載)

脈候: 即將生產的婦女,脈象會呈現「離經」的狀態,脈搏沉細而滑,又名「同名」。半夜感到疼痛表示即將分娩,隔天中午應該就會生產。(《脈訣》記載)

《難經》說:呼吸一次脈搏跳三下,叫做「離經」,是陽氣加在陰氣上;呼吸一次脈搏跳一下,也叫做「離經」,是陰氣加在陽氣上。因為胎兒在體內活動,所以脈象才會紊亂。因此,從脈象的異常就可以知道即將生產。脈象呈現沉細而滑,是腎臟的正常脈象。因為腎臟關係著胎兒,所以出現這種脈象也是即將生產的徵兆,與「離經」的脈象相同。(《胎產秘書》記載)

即將生產的脈象叫做「離經」,也有人說是沉細而滑,或是散亂無根,這些說法都不夠精確。「離」是異常的意思;「經」是正常的意思。脈象跟平常不一樣,就叫做「離經」。不論是跟產婦自己平常的脈象不一樣,或是跟一般人平常的脈象不一樣,都屬於「離經」。(《醫參》記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