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25)

1.

附方

治哮喘方,立方本旨,以二陳治痰,梔豉清火,當歸養血,熟地滋陰,金沸咸能潤下,海石咸以消痰,重以鎮下。熟地五錢,當歸一錢,茯苓、橘紅、半夏、金沸草、麥冬各錢半,甘草五分,黑山梔一錢,淡豆豉一錢,海石二錢。

又法,治久哮,用生薑汁漿布衫背心,貼肉穿之,易數次,甚效。

白話文:

治療哮喘的藥方

這個藥方的重點,是用二陳湯來化痰,用梔子和豆豉來清除火氣,用當歸來補養血液,用熟地來滋養陰液,金沸草有潤下的作用,海石有化痰的效果,再加上重鎮下降的藥材。藥材的配比如下:熟地五錢、當歸一錢、茯苓、橘紅、半夏、金沸草、麥冬各一錢半、甘草五分、黑山梔一錢、淡豆豉一錢、海石二錢。

另一個方法

治療慢性哮喘,可以用生薑汁塗濕布衫背心,貼身穿著,換幾次,效果很好。

2.

經義

帝曰: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者,何道之塞?何氣出行?使音不彰,願聞其方。少師曰:咽喉者,水穀之道也。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會厭者,音聲之戶也。口唇者,音聲之扇也。舌者,音聲之機也。懸雍垂者,聲音之關也。頏顙者,分氣之所泄也。橫骨者,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。

是故厭小而疾薄,則發氣疾,其開闔利,其出氣易。其厭大而厚,則開闔難,其出氣遲,故重言也。人卒然無音者,寒氣客於厭,則厭不能發,發不能下至,其開闔不致,故無音。(《靈樞》)

哲言

虛勞音啞者,喉喑也,由火熱熏灼所致。中風音啞者,舌喑也,乃風中廉泉或心、脾、腎之絡,以心脈系舌本,脾脈絡舌旁,腎脈循喉嚨挾舌本故耳。

風中臟者,心神昏昧而不能言,但噫嘻作聲。風痰者,舌本強硬而不能言。風熱者,舌縱大滿口而不能言。寒中三陰者,舌短縮而不能言。內虛者,語言蹇澀而不明。勞嗽者,真氣損傷,不能上通心肺,而語聲不出。亡血者,三陰脈虛而不能作聲。叫號失音者,風入會厭而不能開闔作聲。

咳嗽失音者,痰壅肺孔而不能出聲。舌喑者,喉中有聲而舌不能轉掉。喉喑者,喉不出聲而舌能轉掉。(《醫階辨證》)

有內熱痰鬱,窒塞肺金,聲啞不出,及久咳氣傷而散者,此內因也;有外受風寒,束其內熱,嗽而聲啞者,此外因也;有爭競號叫,或歌唱傷氣,而聲不出者,此不內外因也。(《三因方》)

音聲之發,腎主之。腎者,水也。水流則有聲,常也。或激之鳴則變矣,如胃中大熱而譫語是也。水止則無聲,如重身九月而喑,胞脈閉塞是也。水涸則無聲,如腎損失音是也。○室女有無故而喑者,月閉也,亦胞脈絕也。重身有胞脈絕者,月閉亦有胞脈絕者,皆瘀血阻塞少陰通舌本之道也。不治則成石瘕,可導而下之。(《醫參》)

方書將失音與不能言合為一證,豈知失音者,舌能轉運,喉中則寂然無聲也;不能言者,舌強不能轉運,喉中格格難出,其聲自在也。余以無聲解之,自難與不能言者混呼矣。(《說疫》)

人有一生不能言者,此肺竅窒塞,腎氣不能上通於咽,如管鑰之固閉其竅,不能通呼吸之氣也。(《見聞錄》)

凡五臟之病,皆能為喑。憂思積慮,久而致喑者,心病也。驚恐憤郁,卒然致喑者,肝病也。風寒外襲,火燥刑金,咳嗽而致喑者,肺病也。飢飽疲勞,致敗中氣,而喘促為喑者,脾病也。酒色過傷,欲火燔灼,以致陰虧而盜氣於陽,精竭而移槁於肺,肺燥而嗽,嗽久而喑者,腎水枯涸也。舌為心之苗,心病則舌不能轉,此心為聲音之主也。

聲由氣而發,肺病則氣奪,此肺為聲音之戶也。腎藏精,精化氣,精虛則無氣,此腎為聲音之根也。經曰: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此氣之奪也。而況無聲者乎?是知聲音之病,雖由五臟,而實惟心之神、肺之氣、腎之精三者為之主耳。然人以腎為根蒂,由精化氣,由氣化神,使腎氣一虧,則元陽衰弱,所以聲音之標在心、肺,而聲音之本則在腎。觀之《經》曰:陽盛已衰,故為喑也。

白話文:

[喑]

經義

皇帝問:人突然憂愁憤怒而說不出話,是什麼原因阻塞了?是什麼氣的運行出了問題?導致聲音發不出來,希望聽聽你的見解。少師回答說:咽喉是水穀通過的通道。喉嚨是氣體上下流通的地方。會厭是聲音的門戶。口唇是聲音的扇子。舌頭是聲音的樞機。懸雍垂是聲音的關卡。頏顙是氣體分散排泄的地方。橫骨是神氣控制,主要使舌頭活動的部位。

所以,如果會厭小而薄,那麼發出的氣就快,它的開合就順利,氣體容易出來。如果會厭大而厚,那麼開合就困難,氣體出來就慢,所以說話會重複。人突然說不出話,是寒氣侵入會厭,導致會厭不能發聲,聲音不能向下傳遞,它的開合不靈活,所以就沒聲音。《靈樞》

哲言

虛勞導致聲音嘶啞,是喉嚨喑啞,因為火熱薰灼導致的。中風導致聲音嘶啞,是舌頭喑啞,是風邪侵入廉泉穴或心、脾、腎的經絡,因為心脈連繫舌根,脾脈絡於舌旁,腎脈沿著喉嚨挾著舌根。

風邪侵入內臟,會導致心神昏迷,不能說話,只能發出嘆息的聲音。風痰阻滯,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。風熱侵擾,導致舌頭腫大充滿口腔不能說話。寒邪侵犯下三陰經,導致舌頭短縮不能說話。體內虛弱的人,說話會不清楚而且結結巴巴。勞累咳嗽的人,是真氣損傷,不能上通心肺,所以聲音發不出來。失血的人,是下三陰脈虛弱,不能發出聲音。大聲喊叫導致失聲,是風邪進入會厭,會厭不能開合發出聲音。

咳嗽導致失聲,是痰阻塞肺部氣孔,導致不能出聲。舌頭喑啞,是喉嚨有聲音,但是舌頭不能轉動。喉嚨喑啞,是喉嚨發不出聲音,但是舌頭可以轉動。《醫階辨證》

有體內熱痰鬱結,阻塞肺部,導致聲音嘶啞發不出來,還有久咳氣虛散失的,這是內在的原因;有外感風寒,束縛體內熱,導致咳嗽聲音嘶啞的,這是外在的原因;有因為爭吵叫喊,或唱歌傷氣,導致聲音發不出來的,這是不內不外的原因。《三因方》

聲音的發出,是由腎主管的。腎屬水,水流動就有聲音,這是正常的。如果水受到激盪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,就像胃中有大熱就會胡言亂語一樣。水靜止就沒有聲音,就像懷孕九個月而失聲,是胞脈閉塞一樣。腎水枯竭就沒有聲音,就像腎虛損導致失聲一樣。年輕女子無緣無故失聲,是月經閉止,也是胞脈斷絕。懷孕的人和月經閉止的人,都有可能是胞脈斷絕,都是因為瘀血阻塞了少陰經通向舌根的通道。如果不治療就會形成腫塊,可以用藥引導下排。《醫參》

醫書把失聲和不能說話合為一症,卻不知道失聲的人,舌頭可以轉動,但是喉嚨卻寂靜無聲;不能說話的人,是舌頭僵硬不能轉動,喉嚨卻有格格的聲音發出。我把無聲解釋為失聲,這樣就不會和不能說話的人混淆。《說疫》

有的人一生都不能說話,這是肺的氣竅被阻塞,腎氣不能上通到咽喉,就像管鑰緊緊關閉了氣竅,導致呼吸的氣不能暢通。《見聞錄》

凡是五臟的疾病,都能導致失聲。憂愁思慮積累,久而久之導致失聲,這是心臟的病。驚恐憤怒,突然導致失聲,這是肝臟的病。風寒侵襲,火熱乾燥傷肺,咳嗽導致失聲,這是肺臟的病。飢餓、飽食、疲勞,導致中氣衰敗,喘息而失聲,這是脾臟的病。飲酒過度,慾火焚燒,導致陰虛,陽氣耗散,精氣枯竭,使肺部乾燥而咳嗽,久咳而失聲,這是腎水枯竭。舌頭是心臟的苗,心臟有病舌頭就不能轉動,這是因為心是聲音的主宰。

聲音是由氣發出的,肺臟有病,氣就虛弱,這是因為肺是聲音的門戶。腎臟儲藏精氣,精氣化生為氣,精氣虛弱就沒有氣,這是因為腎是聲音的根本。《經》說:說話微弱,過很久才能再次說話,這是因為氣虛。何況是沒有聲音呢?由此可知聲音的疾病,雖然是五臟都可能導致,但實際上是以心神、肺氣、腎精三者為主。然而人以腎為根本,由精化氣,由氣化神,如果腎氣一旦虧虛,就會元陽衰弱,所以聲音的表現雖然在心、肺,而聲音的根本卻在腎。觀察《經》文說:陽氣旺盛之後衰弱了,所以會導致失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