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47)
卷六·雜證匯參 (47)
1. 便血
脈候
尺脈芤澀,關脈微緩,俱為便血。脈小留連者生,數疾浮大者死。右關沉緊,是飲食傷脾,不能攝血而下走也;右寸浮洪,是積熱肺經,下傳大腸而便血也。(《證治匯補》)
選案
一人患腸風下血,久服四物、芩、連、槐花,屢發不止,面色萎黃,診脈浮緩。此土虛風濕交乘也。治用蒼朮、茯苓、參、耆、升、柴、防風,四劑而血止,改用十全大補湯調理而愈。(李士材)
韓晉度患痛瀉下血,或用香連丸,遂飲食艱進,少腹急結,小便癃閉,面色萎黃,晝夜去血五十餘度,脈沉細緊,所下之血瘀晦如莧汁。與理中湯加肉桂,一劑溺通,少腹即寬,再劑血減食進,四劑瀉止三、四次,更與補中益氣加炮姜而康。(張路玉)
附方
治腸風下血方,用豬腸一根洗淨,裝入炒槐花,兩頭線扎,瓦罐醋煮,杵丸,每服三十丸,溫酒送下,奇驗。
又方,用豆腐漿加醋二、三匙,空心服之。腐漿清火,醋斂血故耳。
又方,用臭椿樹根皮、黨參二味,等分,烘乾研末,大棗煮去皮核,取肉杵丸,每早服三錢,開水下,治便血日久,神效。
白話文:
脈象診斷:
如果把脈時,發現寸關尺的「尺脈」呈現中空且帶有阻塞感的脈象,而「關脈」則呈現微弱且緩慢的脈象,這都表示可能出現便血。如果脈象微小且連綿不斷,表示病情尚可治療;如果脈象頻率快、急促且浮大,表示病情危急。如果右手的關脈呈現沉而緊的脈象,這是因為飲食損傷了脾胃,脾胃無法固攝血液,導致血液往下流出。如果右手的寸脈呈現浮而洪大的脈象,這是因為肺經積熱,熱邪下傳到大腸,導致便血。
病例選錄:
有一位病人患有腸風下血(便血),長期服用四物湯、黃芩、黃連、槐花等藥物,病情卻反覆發作,面色枯黃,把脈發現脈象浮而緩。這屬於脾虛而風濕夾雜的情況。治療時使用蒼朮、茯苓、人參、黃耆、升麻、柴胡、防風等藥物,服用四劑後便血停止。之後改用十全大補湯調養身體,病就痊癒了。
韓晉度患有腹痛性腹瀉,而且拉出的便血,曾經服用香連丸,結果導致食慾不振,小腹脹痛,小便不暢,面色萎黃,白天晚上都便血五十多次,把脈發現脈象沉細且緊,排出的血顏色黯淡像莧菜汁。給予理中湯加肉桂,服用一劑後小便就通暢了,小腹也覺得比較舒服。再服用一劑後,便血減少,食慾也恢復。服用四劑後,腹瀉只剩三、四次。之後給予補中益氣湯加炮薑,病就痊癒了。
附錄藥方:
治療腸風下血的藥方:取豬大腸一根洗乾淨,裝入炒過的槐花,兩端用線紮緊,放入瓦罐中用醋煮。煮好後搗成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酒送服,效果很好。
另一個藥方:用豆漿加入二、三匙醋,空腹服用。豆漿可以清熱,醋可以收斂血液。
還有一個藥方:用臭椿樹根皮和黨參,等量,烘乾研磨成粉末,紅棗煮熟去皮核,取肉搗成丸。每天早上服用三錢,用開水送服,對於長期便血有很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