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10)
卷之八 (10)
1. 便毒
騎馬癰、魚口、血疝(名四,實一,)生於兩腿合縫之間,屬衝任為病,見於厥陰肝經之旁絡。皆鬱怒蘊熱,血聚成毒。有因勞役而致者;或不遂交感,精離不泄;或強固敗精,留結而致;或先下疳而繼生,常有接發楊梅瘡者。微覺,前羊酒方可用。初宜發散,即行疏利而兼解毒。一服已瀉,不必再服。次清濕熱,疏肝火。如不散,先托裡,次調養氣血。
主方,大黃(三錢,虛人減用),殭蠶(二錢),當歸尾,赤芍藥,金銀花,白芷梢(各一錢),芒硝(一錢),木鱉子(三個),穿山甲(三片,炒研),天粉(一錢)上用好酒二碗,煎至一碗,入大黃、芒硝滾一沸,連罐露一宿,五更溫服,,厚蓋臥出汗,通利一、二次愈。
治便毒:山甲(三片,土炒),木鱉(三個,切碎),牡蠣(煅),大黃(三分),金銀花,黃連,黃柏,黃芩,連翹(各一錢半),黃蠟(二錢),好酒煎,入蠟,空心服。
又方,便毒初起可消,大黃,皂角刺,金銀花,防風,當歸尾,甘草節,栝蔞仁(各等分)上用水、酒各半煎,空心服。仍頻提掣頂中發。
又方,三方皆可消散,殭蠶,槐花(各三錢)上為末,酒下。欲疏利,加大黃。
又方,龍膽草,大黃,栝蔞仁,桃仁(各一錢),木鱉(三個)上用水酒濃煎,露一宿,溫服。
又方,代赭石(另研),梔子,大黃(各一錢),當歸(五分)上用水煎,調乳香、沒藥末各一錢服。
又方,毒將成膿,大黃,連翹(各五錢),枳實(三錢),厚朴,甘草(各二錢),桃仁(二十一粒),
上分三帖,酒煎服。
又方,勞役而成,射干(三寸),生薑(三片),水煎,空心服。未利,加大黃煎服。
灸法:用核桃殼半個,以人糞填滿,合毒上,殼外艾炷灸至消為度。
一人腫痛,服疏利藥不消亦不潰,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柴胡、白芷、甘草、皂角刺,並八珍湯而愈。
一人潰而腫不消,脈浮澀,以豆豉餅灸,內服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白話文:
[便毒]
這是一種病症,俗稱騎馬癰、魚口或血疝,主要出現在雙腿相交的縫隙間。在中醫理論中,認為此症與沖脈和任脈有關,具體地,是因為肝臟經絡旁邊的微細血管發生問題。其形成原因多由情緒鬱悶、內熱積聚,導致血液聚集形成毒素。有的是因勞累過度引起;有的是因為性慾未能得到滿足,精液無法排出;有的是因為強忍不射,使舊精液殘留在體內;有的是在患有下疳後續發此病,且常見的是會伴隨楊梅瘡的出現。在病狀剛開始時,可以使用前羊酒方來治療。初期應以發汗散邪為主,並進行排毒。如果服用一次後已經排便,就不需要再服用。接下來要清除濕熱,疏肝降火。若病情未見好轉,首先需扶正固本,然後調理氣血。
主方:大黃(用量為三錢,體弱者酌情減少),殭蠶(二錢),當歸尾,赤芍藥,金銀花,白芷梢(以上各一錢),芒硝(一錢),木鱉子(三個),穿山甲(三片,炒後研磨),天粉(一錢)。使用好酒兩碗,煎煮至一碗,加入大黃、芒硝,煮沸後放置一夜,五更時溫服,覆被出汗,排便一、二次即可痊癒。
另一治便毒的方子:穿山甲(三片,土炒),木鱉(三個,切碎),牡蠣(煅燒),大黃(三分),金銀花,黃連,黃柏,黃芩,連翹(以上各一錢半),黃蠟(二錢)。使用好酒煎煮,加入黃蠟,空腹服用。
又一方:便毒初發時,可用大黃,皁角刺,金銀花,防風,當歸尾,甘草節,栝蔞仁(以上各等量)。使用水和酒各半煎煮,空腹服用。同時,頻繁提拉頭頂的頭髮。
又一方:殭蠶,槐花(各三錢)。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。如需排便,可增加大黃的份量。
又一方:龍膽草,大黃,栝蔞仁,桃仁(各一錢),木鱉(三個)。使用水和酒濃煎,放置一夜,溫服。
又一方:代赭石(單獨研磨),梔子,大黃(各一錢),當歸(五分)。使用水煎煮,加入乳香、沒藥粉末各一錢服用。
又一方:當便毒快要形成膿包時,大黃,連翹(各五錢),枳實(三錢),厚朴,甘草(各二錢),桃仁(二十一粒)。分為三帖,用酒煎煮服用。
又一方:因勞累引起的,使用射干(三寸),生薑(三片),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如未見效,可增加大黃煎煮服用。
灸法:取半個核桃殼,填充人糞,合在患處,外層用艾炷灸至病狀消失為止。
有一人,出現腫痛,服用排便藥物既未見好轉也未破潰,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柴胡、白芷、甘草、皁角刺,以及八珍湯後康復。
有一人,潰瘍後腫脹未消,脈象浮澀,使用豆豉餅灸,內服十全大補湯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