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2)
卷之八 (2)
1. 論感受
夫人之一身,本於五臟,五臟皆本於胃氣。邪氣鬱於胃中,胃氣盛而體實,則邪氣相搏而流注於經絡。澀於所滯,血脈會聚,結而為癰。胃氣弱而體虛,則邪氣盛而宿於經絡,阻於所行,血脈凝留,結而為疽。故曰:外如粟,內如榖;外如錢,內著拳。雖因榮衛不調,經絡凝滯,致病之由,非止於此。
究其源有五:一、天行時氣。二、七情氣鬱。三、體虛外感。四、蘊熱搏於風冷。五、食膏粱厚味,腥膻熱毒。又云:一、天行。二、疲弱氣滯。三、怒氣。四、腎經虛,五、服法酒,服丹藥,食炙爆物,及大怒鬱憤,盡力房勞,精虛氣耗。皆能致發背、搭手、腦疽、大疔、懸癰、腳發、乳癰諸般腫毒之證。
白話文:
【討論疾病的產生】
人體的健康,基礎在於五臟,而五臟的運作又依賴胃氣的充盈。當邪氣積聚在胃中,若胃氣旺盛且身體強壯,邪氣會與正氣對抗,隨後流動到全身的經絡之中。如果邪氣在某處滯留,就會使血液匯聚,形成硬塊,進而發展為膿腫。反之,若胃氣衰弱,身體虛弱,邪氣就會在經絡中肆虐,阻礙血液流通,同樣導致血液凝結,形成另一種類型的膿腫。因此,我們常見到的疾病症狀,外表看似微小,內裡卻深藏隱患;表面看似平靜,實際上內部正在經歷劇烈的變化。這些病症雖然多由血氣失調、經絡瘀塞引起,但其根源不僅於此。
深入探討,病因大致可歸納為五點:第一,外界環境的影響,如季節變換帶來的疾病。第二,情緒波動,如過度的喜怒哀樂等七情所引起的氣鬱。第三,體質虛弱,易受外界因素侵擾。第四,體內積蓄的熱量與外界的寒涼相互作用。第五,長期食用高脂肪、高蛋白的食物,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引發熱毒。另外,還有一些特定情況,如:第一,外界環境的突變。第二,體力疲憊,氣血不暢。第三,情緒失控,如暴怒。第四,腎功能虛弱。第五,濫用藥酒,服用丹藥,或大量攝取燒烤、油炸食品,以及極度的憤怒和過度的性生活,導致精神疲憊,氣血消耗。以上各種情況,均可能引發背部疼痛、手部麻木、頭部腫塊、嚴重的皮膚病、下肢感染、乳腺炎等多種腫瘤性疾病。
2. 論治法
經曰:汗之則瘡已,所謂疏泄榮衛之邪,此大法也。故初感脈浮數,焮腫赤痛,加減敗毒散發散之。脈沉實,煩熱躁渴,腫硬痛深,大便秘,邪在裡,宜下之,黃連湯之類疏通之,仙方活命飲。外無焮腫,內無便秘,邪在經絡也,宜調和榮衛,托裡養榮湯、白芷升麻湯。腫高焮痛,脈浮,宜托裡藥治,內托復煎散。
大痛或不痛,焮腫不作膿者,邪氣凝結也,宜解散之,內服仙方活命飲。煩躁飲冷,焮痛脈數者,邪在上也,宜清利之,清涼飲、金銀花散。惡瘡久而不潰,氣實兼寒邪也,宜宣而補之,十宣散也。如發熱汗多,大渴、便閉、譫語者,結陽證也,宜下之,黃連內疏湯、破棺丹是也。
不作膿而不潰者,虛也,大補之,補中益氣或十全大補湯。腫痛飲冷,發熱睡語者,火也,宜清降之,清心湯(即防風通聖散加黃連。)不作膿,或不潰及不斂,陽氣虛也,托補之,托裡消毒散。微腫微痛不作膿,及漫腫不痛,膿成不潰,俱宜大補;色黯加助陽藥,亦宜補之。
有陰證而又誤涼藥,急宜大熱藥回陽,姜附湯、三建湯之類。首先宜服乳香、綠豆粉、救心護膜。初病作嘔,毒攻心胞絡,救其心神安寧。雖有重病不死,世有輕病反死者,因透膜而元氣泄也,故救心護膜為第一義。如按之上下不熱不軟,都牽強者,尚未有膿,急消之;凡按之軟,實有膿而不潰,宜急破之,不然則內潰日久,難於收斂。若未有膿,切不可針破。
白話文:
[治療原則]
古籍提到,透過出汗的方式可以使瘡癤痊癒,這就是所謂的通過排汗來疏解體內的邪氣,這是一個重要的治療原則。因此,剛開始感染時,如果脈搏浮動且頻率加快,皮膚出現紅腫疼痛,可以使用加減敗毒散來發汗排毒。如果脈象沉實,伴有煩躁、熱渴、腫塊堅硬疼痛深入,以及大便不通,這是邪氣在體內的表現,應使用黃連湯等藥物進行腸胃排毒,或者使用仙方活命飲。
如果外表沒有紅腫,內部沒有便祕,邪氣可能在經絡中,應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,使用託裡養榮湯或白芷升麻湯。如果腫塊高突,紅腫疼痛,脈搏浮動,應該使用託裡藥物來治療,如內託復煎散。
對於劇烈疼痛或完全不痛,紅腫但不形成膿包的情況,是因為邪氣凝聚,應該使用仙方活命飲來散開邪氣。如果病人感到煩躁並喜歡喝冷飲,且紅腫疼痛,脈搏快速,這是邪氣在上半身的表現,應使用清涼飲或金銀花散來清除邪氣。對於長期未癒合的惡性瘡口,可能是因為氣血過盛加上寒邪,應使用十宣散來調整並補充體力。
如果病人發燒、大量出汗、極度口渴、大便不通、胡言亂語,這可能是陽氣過剩的症狀,應使用黃連內疏湯或破棺丹進行排毒。對於無法形成膿包且不會潰爛的情況,是因為體質虛弱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進行大補。
如果腫塊疼痛,病人喜歡喝冷飲,並且發燒、胡言亂語,這是火氣旺盛的表現,應使用清心湯(防風通聖散加黃連)來清熱降火。對於無法形成膿包,或不會潰爛,或癒合緩慢,這可能是陽氣不足,應使用託裡消毒散進行補充。對於輕微腫脹、輕微疼痛,或廣泛腫脹但不疼痛,或膿包形成但不會潰爛,都需要進行大補;如果膿包顏色暗淡,應加入助陽藥物。
對於陰性症狀的病人,如果誤用了冷性藥物,應立即使用大熱藥物如薑附湯或三建湯來恢復陽氣。在疾病初期,應服用乳香、綠豆粉或救心護膜來保護心臟。如果病人在疾病初期就出現嘔吐,這是毒素攻擊心臟的表現,應保護心臟使其平靜。即使病情嚴重,也可能不會死亡;然而有些輕症病人反而會死亡,這是因為毒素穿透了保護膜導致元氣洩漏,因此保護心臟和保護膜是首要任務。
如果按壓患處,發現沒有熱度或硬度,這表示還未形成膿包,應立即消炎;如果按壓患處感覺到軟組織,且確實有膿包但不會潰爛,應立即穿刺排出膿液,否則膿包內部潰爛時間越長,癒合就越困難。如果尚未形成膿包,絕對不能用針穿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