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22)
卷之七 (22)
1. 赤白帶下
經曰:濕痰流下,滲入膀胱經為帶,此言肥人也。瘦人由內火煎熬津液而成。然而婦人、女子帶下之證,又多由脾胃濕熱所致。白多為氣虛,赤多為血熱。患久則漸次虛寒,面黃體瘦,肌膚憔悴,形容枯槁,行動懶怯,多因帶證而致焉。何則?但因感此者,外無病患之形,內無痛楚之苦,隱而不覺,歲月遷延。
《脈訣》云:崩中日久成白帶,漏下多時骨木枯。是以氣血漸損,形體漸羸而變成大病者多矣。
調理之要:治標必以止塞為主,肥人兼消痰,瘦人兼清火,少佐升提固斂。治本必理氣和血,次健脾滲濕,六君子、五苓,姜炒黃連。大補氣血,多不以為急,患之既久,脾胃虛弱。至於月經不調,甚者淋癧崩漏,遂成危疾,難為攻治矣。方藥合宜,庶可獲效。如日久不止者,專以補氣血為主,先以主方治之;次服十全大補湯去桂,加醋炒芍藥,牡蠣粉,禹餘糧(補中益氣湯見脾胃。)
主方,當歸,川芎,赤芍,熟地,艾葉,茯苓,牡丹皮,臭椿根皮,香附(醋炒),山藥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上加烏梅兩個水煎。另用牡蠣(火煅,醋淬,)龍骨、赤石脂(各七分),研成末調服,或作丸服亦可。
固真丸,帶久不止,腹痛,眼昏溜火,陽明伏火,此丸大瀉寒濕。
乾薑(炮,一兩),柴胡,白石脂(另研),白龍骨(另研),當歸(各五錢),白芍(酒炒),黃柏(酒炒),白朮(各二錢)
上為末,醋糊丸桐子大,每服百丸,空心醋湯下,以乾物壓之,不令熱藥犯胃。
斂帶丸,帶久氣血兩虛,面黃肌瘦,無力身熱,飲食無味,四肢倦怠。
當歸,川芎,茯苓,白朮,香附(醋炒),山藥,臭椿根皮,杜仲(薑汁、酒炒),牡蠣(火煅、醋淬),鹿角霜(另研),破故紙(酒炒),白芍(酒炒),人參(各等分)
上為末,烏梅肉蒸搗和入,加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米湯下。
虛加黃耆、地黃;熱加地骨皮、青黛;痰加陳皮、半夏、南星。小便澀加車前子。瘦人加黃柏。胸滿去人參,加砂仁。腹痛去參,加玄胡、小茴香;冬加炮姜。久加升麻、柴胡。
收帶丸,赤白帶因濕痰腹痛,燥中宮之濕,提陷下之氣。
蒼朮,白朮,白茯苓,陳皮(鹽水去白),當歸,白芍(酒炒),熟地,半夏(薑製),椿根皮(各一兩),牡丹皮,黃柏(酒炒),甘草(炙),防風(各五錢),升麻(三錢)
上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米湯下。
簡便方(止白帶),石灰(風化一兩),白茯苓(二兩),為末,水丸。每三十丸白湯下。亦止水瀉。
又,赤白帶下。蕎麥麵、雞子清為丸,每服五十丸,白湯送下。
又,香附子(醋煮),臭椿根皮(去粗皮),等分為末,醋糊丸桐子大,百丸空心醋湯下。
白話文:
標題:[陰道分泌物異常]
內容: 經書有記載,溼痰向下流動,滲透到膀胱經絡就形成帶狀分泌物,這是針對肥胖人士的情況。對於瘦弱的人,則是由於內部的火氣煎熬體內的津液所造成的。然而,女性的陰道分泌物異常的情況,多數是由脾胃溼熱所導致的。白色分泌物多是因爲氣虛,紅色分泌物多是因爲血熱。長期患病則會逐漸出現虛寒症狀,面色發黃,身體消瘦,皮膚憔悴,外貌枯槁,行動懶惰膽怯,這些情況多是由陰道分泌物異常引發的。爲何呢?因爲這種病,外表沒有明顯的病態,內裏也沒有疼痛的痛苦,隱藏而未被察覺,隨着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。
《脈訣》提到,長時間的陰道出血最終會成爲白帶,持續的漏下會讓骨頭變得乾枯。因此,氣血逐漸消耗,身體逐漸虛弱,變成大病的情況很多。
調理的關鍵:治療表面症狀必須以止漏爲主,對肥胖人士要兼消痰,對瘦弱人士要兼清火,少量使用升提固斂的藥物。治療根本必須調理氣血,其次健脾滲溼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、五苓散,姜炒黃連。大量補充氣血,通常不被視爲緊急情況,但是患病時間長了,脾胃就會虛弱。直到月經失調,嚴重的會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痛,甚至陰道出血,從而變成危險的疾病,難以治療。藥方和藥物如果合適,或許可以見效。如果長時間不止,應以補充氣血爲主,首先使用主方治療;然後服用十全大補湯去掉肉桂,加入醋炒白芍,牡蠣粉,禹餘糧(補中益氣湯見脾胃)。
主方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熟地、艾葉、茯苓、牡丹皮、臭椿根皮、香附(醋炒)、山藥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。將以上藥材加兩個烏梅水煎。另外,使用牡蠣(火煅,醋淬)、龍骨、赤石脂(各七分),研成粉末調服,或者做成丸劑服用也可以。
固真丸:長期帶下不止,腹痛,眼睛模糊,陽明伏火,這丸藥能大力排出寒溼。
乾薑(炮,一兩)、柴胡、白石脂(另研)、白龍骨(另研)、當歸(各五錢)、白芍(酒炒)、黃柏(酒炒)、白朮(各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醋湯送下,用乾燥的食物壓住,不讓熱藥刺激到胃。
斂帶丸:長期帶下氣血兩虛,面色發黃,肌肉消瘦,無力,身體發熱,飲食無味,四肢倦怠。
當歸、川芎、茯苓、白朮、香附(醋炒)、山藥、臭椿根皮、杜仲(薑汁、酒炒)、牡蠣(火煅、醋淬)、鹿角霜(另研)、破故紙(酒炒)、白芍(酒炒)、人參(各等分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蒸搗的烏梅肉,再加入醋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下。
如果體質虛弱可以添加黃耆、地黃;體內有熱可以添加地骨皮、青黛;有痰可以添加陳皮、半夏、南星。小便困難可以添加車前子。瘦弱的人可以添加黃柏。胸部脹滿可以去掉人參,添加砂仁。腹痛可以去掉人參,添加玄胡、小茴香;冬天可以添加炮姜。長期患病可以添加升麻、柴胡。
收帶丸:紅白帶下因溼痰引起腹痛,可以燥中宮之溼,提升下陷的氣。
蒼朮、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(鹽水去白)、當歸、白芍(酒炒)、熟地、半夏(薑製)、椿根皮(各一兩)、牡丹皮、黃柏(酒炒)、甘草(炙)、防風(各五錢)、升麻(三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米湯送下。
簡便方(止白帶):石灰(風化一兩)、白茯苓(二兩),磨成粉末,用水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下。也能止瀉。
另外,紅白帶下。可以用蕎麥麪、雞蛋清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下。
另外,香附子(醋煮)、臭椿根皮(去粗皮),等量磨成粉末,用醋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,一百丸空腹時用醋湯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