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18)

1. 產後

(附:初產十要,產後狂言,夜臥不安,產後不語,惡露下少)

丹溪云:產後如有雜證相仍,以末治之,惟以大補氣血為主。雖然先生一代之良師,一言之下,後人亦當圓融。若惡露去盡,腹中不疼,手按臍至小腹,亦無梗礙,亦無風寒、頭疼、發熱、傷食、胸滿等證,惟是氣血兩虛,大補宜矣。如神氣清爽,飲食可進,猶有腹中梗痛,敗血未盡,宜服行血之藥,黑神散之類。

如感風寒頭疼骨痛,畏寒拘急,即當服散邪藥,故必穿衣而起。正氣虛時,腿足微露,風寒易侵,古方用茯苓補心湯常不能速效,亦當傷寒沖和湯之類,取微汗易愈。如傷飲食,胸膈脹悶,加山楂、麥芽、神麯之類。產後忌芍藥,恐酸寒伐發生之氣。如白芍藥酒炒,產後止腹痛之妙品;赤芍藥加用,產後行敗血之良藥。

可不用乎?

白話文:

丹溪先生說:產婦如果出現各種複雜的症狀,應先以治療表面症狀為輔,重點應該放在大力補充氣血上。雖然丹溪先生是當時的醫學大師,但他的觀點我們也應當靈活運用。如果產婦的惡露已經排乾淨,腹部沒有疼痛感,用手按壓肚臍到小腹之間也無阻塞感,且沒有風寒、頭痛、發燒、消化不良、胸悶等症狀,這就是典型的氣血兩虛情況,大力補充氣血是必要的。假如產婦精神狀態良好,可以正常進食,但仍有腹部不適,說明體內的瘀血尚未完全排出,這種情況下,應該服用有助於血液循環的藥物,例如黑神散。

如果產婦受了風寒,出現頭痛、骨頭疼痛,怕冷、肌肉緊繃等症狀,就應該服用能驅散邪氣的藥物,因此她必須穿暖和的衣服起牀。在身體正氣虛弱的時候,腿部和腳部稍微露出來,風寒很容易入侵,傳統的茯苓補心湯可能無法迅速見效,在這種情況下,應該使用像傷寒沖和湯這樣的藥物,讓產婦微微出汗,病情會好轉得更快。如果產婦因為過量飲食導致胸悶脹氣,可以添加山楂、麥芽、神麴等藥材。

產後應避免使用芍藥,因為它性質偏酸寒,可能會抑制生機。然而,經過酒炒的白芍藥,卻是產後止腹痛的絕佳選擇;而赤芍藥,則是產後幫助排除瘀血的好藥。

這些藥物,我們能不用嗎?

2. 初產十要

產婦坐靠床中。

一、人頻覆臍腹,庶令惡露易下。大略一晝夜後,敗血下盡,方才睡倒乃安。

二、房中伏侍宜老媼,曾有經歷者。行步輕緩,語言低悄,百凡謹慎,細心安妥。忌少婦、幼婢,輕舉妄動,多言高聲,致產婦動怒,變生不測。

三、床前置炭火爐,頻燒乾漆渣、破漆器,漆消敗血,常令嗅其氣味,不令惡血上逆。

四、宜備醋一碗,頻令婦嗅,知醋味則無事,不知醋味,乃耳中聞如烹茶聲,乃血運之候。預以鐵器燒炭內令紅,仍置醋半壺,以韭菜一握,揉浸醋內。連作時,提起頂發,掐住人中,急取赤鐵投醋壺內,蓋定口,令熱氣從壺嘴出,對鼻孔熏;取炭火醋沃熏面,肅靜則神復而蘇;若驚慌叫哭,則不復矣。急灸關元(臍下三寸)、氣海(臍下二寸。)

五、頻與砂糖湯行惡血,兼與薑湯。天熱與綠豆湯;心煩與白蜜調湯;腹中兒枕痛與山楂湯。

六、預備清魂散治血運;益母返魂丹治百疾;保生錠鎮心神;黑神散治胞衣不下。惡露不行、腹痛及兒枕痛,用童便煮酒調下。

七、冬月床前多置火爐禦寒,房中固密,勿有小隙入風。起身便溺,腿足勿露,虛時寒邪易入,難治,多致危殆。

八、夏月床前勿置火爐,不可搖扇冒風,臥房樓上者尤熱,多致血崩傷人,必當預移樓下,床下多置水盆。

九、月內勿令洗浴,每見少婦欲淨,因浴作勞,致病危篤。夏月七日後可浴。

十、產婦頻與熱粥湯,漸與薄粥,切戒腥酒。各方風俗,有產即食蛋二枚煮湯者,有食煮豬血一碗者,多致傷食為病,皆不宜。尤不宜為產婦宰殺牲命及宴客,則母安子壽。

產後數日間,必探其血盡、腹軟不痛為安。否此,即服行血藥。多因失看,十數日忽然崩下不救。次傷食冒寒,次恃健勞早。且產中成病,治亦難效,多成痼疾。更勿多飲酒,引敗血流入遂道及四肢關節,永久疼痛。古云:產婦致患,微若秋毫,成病重如山嶽。《地藏經》云:殺生致母子不安。俗云:產亡者,受血湖地獄,此獄殺業重者受之。婦女預釋其疑。

主方(惡露下,少腹痛)當歸尾,赤芍藥,益母草,澤蘭葉,玄胡索,焦姜,熟地黃,山楂(各一錢),蒲黃(七分),官桂(五分),甘草(三分),上加薑、棗煎成。用黑豆炒焦,淋入好酒一杯,去豆用酒,並童便和服。

血不下加蘇木、紅花、丹皮、桃仁、香附、五靈脂、荊芥之類。敗血去盡,腹不痛加補藥。

血去多不止者,去歸尾、玄胡、赤芍、蒲黃、官桂,加參、耆、生地、阿膠、梔子(炒),烏梅、荊芥(炒、)地榆,作血崩治。另以當歸(五錢,)荊芥(炒,二錢),山楂(一兩)煎服,無他患。

黑神散,產後惡露不盡,胎死難產,胞衣不下,敗血攻心,腹痛。

白話文:

初產十要

一、產婦應該坐在床的正中央,並且要頻繁地翻身、按壓腹部,這樣可以幫助惡露順利排出。大約經過一晝夜後,等到惡露完全排盡,才能安穩地躺下休息。

二、在房間裡服侍產婦的人最好是經驗豐富的老婦人。她們走路要輕緩,說話要輕聲細語,所有事情都要小心謹慎,細心安排妥當。要避免讓年輕的婦女或小婢女來服侍,因為她們可能輕舉妄動、大聲喧嘩,容易讓產婦動怒,引發意想不到的危險。

三、在床前放置炭火爐,頻繁地燒乾漆渣或破漆器,因為漆能幫助消散惡血,要讓產婦經常聞到這些氣味,以防止惡血向上逆行。

四、準備一碗醋,讓產婦頻繁地聞,如果她能聞到醋味就沒事;如果聞不到醋味,而且耳朵裡聽到像煮開水般的聲音,這表示血氣運行異常,需要立即採取應急措施。先將鐵器燒紅,放入半壺醋中,再把一把韭菜揉爛浸泡在醋裡。同時,提起產婦的頭髮,掐住她的人中,快速將燒紅的鐵器投入醋壺中,蓋緊壺口,讓熱氣從壺嘴冒出,對著產婦的鼻孔熏。再用炭火醋水熏產婦的面部,等她安靜下來,精神就能恢復清醒。如果產婦驚慌哭叫,就難以恢復了。應立刻針灸關元穴(肚臍下三寸)和氣海穴(肚臍下二寸)。

五、要頻繁地給產婦喝砂糖水,幫助排出惡血,同時也要喝薑湯。天氣炎熱時可以喝綠豆湯;心煩時可以喝白蜜調製的湯;腹部因兒枕痛時可以喝山楂湯。

六、要事先準備清魂散來治療血氣運行異常;益母返魂丹來治療各種產後疾病;保生錠來鎮定心神;黑神散來治療胞衣不下。如果惡露不下、腹痛或兒枕痛,可以用童子尿煮酒來調服。

七、冬天時,床前要多放火爐來禦寒,房間要關緊,不要有小縫隙讓風吹進來。產婦起身大小便時,腿腳不要暴露在外,因為身體虛弱時寒氣容易侵入,難以治療,很可能導致危險。

八、夏天時,床前不要放火爐,也不要搖扇子吹風。如果臥室在樓上,會更熱,容易導致血崩,危害產婦。一定要事先移到樓下,並在床下多放水盆來降溫。

九、產後一個月內不要洗澡。經常看到有些婦女想洗乾淨,結果因為洗澡勞累而導致病情危重。夏天可以在產後七天洗澡。

十、要頻繁地給產婦喝熱粥湯,之後再慢慢改為稀粥。絕對禁止吃腥味的食物和飲酒。各地風俗不同,有些地方會讓產婦吃煮兩個雞蛋的湯,有些會吃一碗煮豬血,這些都容易導致消化不良,引起疾病,都是不適宜的。尤其不應該為了產婦而宰殺牲畜或宴請賓客,這樣母子才能平安健康。

產後數日間,一定要注意觀察,如果惡露排盡、腹部柔軟不痛就表示平安。如果不是這樣,就要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。很多人因為疏忽大意,導致十幾天後突然血崩而無法救治。其次是因飲食不當、受寒,再次是仗著身體健康過早勞動。而且產後形成的疾病,治療起來效果也較差,容易變成慢性病。更不要大量飲酒,這會引導敗血流入經脈和四肢關節,造成永久性疼痛。古人說:產婦生病,開始時可能像秋毫一樣細微,但時間長了就會像山嶽一樣沉重。《地藏經》說:殺生會導致母子不安。俗語說:產後死亡的人,會下血湖地獄,這是因為殺業過重而受的懲罰。希望婦女預先知道這些道理。

主方(惡露不下、少腹疼痛):當歸尾、赤芍藥、益母草、澤蘭葉、玄胡索、焦姜、熟地黃、山楂(各一錢),蒲黃(七分),官桂(五分),甘草(三分),以上藥材加薑、棗一起煎煮。用黑豆炒焦後,淋入一杯好酒,去掉黑豆後用酒,再和童子尿一起服用。

如果惡露不下,可以加入蘇木、紅花、丹皮、桃仁、香附、五靈脂、荊芥之類的藥材。如果敗血排盡,腹部不再疼痛,可以加入補藥。

如果血流不止,就去掉歸尾、玄胡、赤芍、蒲黃、官桂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生地、阿膠、梔子(炒)、烏梅、荊芥(炒)、地榆,作為血崩來治療。另外可以用當歸(五錢)、荊芥(炒,二錢)、山楂(一兩)煎服,如果沒有其他疾病。

黑神散,可以治療產後惡露不盡、胎死難產、胞衣不下、敗血攻心、腹痛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