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12)

1. 交感

主方(男服),秋石(四兩),鹿角霜(四兩),人參,枸杞子(甘州),山茱萸肉,麥冬,天門冬,杜仲(姜炒斷絲),生地黃,熟地黃(酒蒸。各二兩),上為末,老米粉作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

一月後候女子月經過,金水正生時,男子空心服車前子湯半盞,夜交合得孕。隨時更以前方參酌修合兼服。

主方(女服),香附子(一斤,四制:春、秋三;夏二;冬七日;曬乾為末,篩去頭末,取中末半斤用),當歸(酒浸),白朮(土炒。各三兩),川芎,白芍藥,熟地黃,生地黃,阿膠,丹皮,黃芩(炒),益母草,柴胡,臭椿根白皮(各二兩),上末,醋糊丸桐子大,每六十丸空心淡醋湯下,乾物壓之。

白話文:

交感

[男方藥方]:秋石、鹿角霜各四兩,人參、枸杞子(甘州產)、山茱萸肉、麥冬、天門冬、杜仲(薑汁炒斷絲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酒蒸)各二兩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粉做成糊狀,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一個月後,待女方月經來潮,且腎氣旺盛時,男方空腹服用半盞車前子湯,當夜行房事,以求受孕。 之後可根據情況,參考上述藥方調整藥物及劑量,繼續服用。

[女方藥方]:香附子(一斤,需經過四種炮製方法:春季、秋季曬製三日;夏季曬製二日;冬季曬製七日;曬乾後研磨成粉,篩去粗末,取中間粉末半斤使用),當歸(酒浸)、白朮(土炒)各三兩,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生地黃、阿膠、丹皮、黃芩(炒)、益母草、柴胡、臭椿根白皮各二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做成糊狀,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六十丸,空腹用淡醋湯送服,並用乾物壓實藥丸。

2. 妊娠

(附:轉男,驗胎法,驗男女,半產,惡阻,漏胎,鬼胎,妊娠藥忌,妊娠食忌)

帝曰:人有重身,九月而喑,此何為也?岐伯對曰:胞之絡脈絕也。胳絡者,繫於腎,少陰之脈貫腎、系舌本,故不能言,當十月而復(十月胎產,胞絡復通,不治而語音自出也。)又曰:婦人重身,毒之奈何?岐伯對曰: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,衰其大半而已。蓋妊婦有疾,不可不投藥也。

必在醫者審度疾勢輕重,量度藥性高下,處以中庸,不必多品。視其疾勢已衰,藥宜止服,則病去母安,子亦無損,復何懼於攻治哉!夫妊娠受孕之始,其說見於古書。一月名始胎,二月名始膏,三月名始胚。血不流行,形象始化,未有定儀,見物而變。母宜見賢良貴人。欲男操弓矢,玩美玉、觀孔雀。

四月始受水精,以成血脈。五月始受火精,以成其氣。六月始受金精,以成其筋。七月始受木精,以成其骨。八月始受土精,以成其膚。九月始受石精,以成其毛髮。十月五臟六腑、關節人神皆備。古人胎教之法,寢不側,坐不偏,立不蹕。不食邪味,動止端嚴,情性和悅,常處靜室,多聽美言,聆人講讀詩書,陳禮說樂。

耳不聽淫聲,目不視惡色。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,才力過人,忠孝賢達,智慧聰明,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。最宜淨房幃,兒不受淫人之毒,無危惡之痘疹,尤免半產墮胎之憂,不慮臨盆橫逆之害。母受驚,恐兒有胎驚諸證;母食熱毒,兒成胎熱㾩賴瘡瘍;母受風冷,兒致胎寒嘔泄諸尤。

兒生月內諸患,皆母懷娠之失調也。孕婦若發動喜怒憂悲,感風寒暑濕及多沐浴,掬冷水,妄作勞,輕舉動。受胎之後,身體不安而腰痠腹痛,甚至下墜;及身熱倦怠,少食吐嘔,胸膈滿悶,至於行動少力等證,皆由氣血兩虧,無所榮養而使然也。有懷孕而仍行經者,名盛胎,血盛故也。

有逾月不產,十二、三至二十四、五月生者亦有之,由氣血不足故也。惟宜服大補氣血藥。有貴人多在十一、二月生。

主方,白朮,黃芩(條),當歸,香附(醋炒),生地(各二錢),川芎,白芍藥(各一錢),

上水煎服。胎痛,加紫蘇;胎動,砂仁(一錢)調服。胎漏,加牡蠣(醋煅一錢,),桑寄生(一錢。),房室動加阿膠(一錢服)。

安胎飲,妊娠胎氣不安,腰腹微痛,飲食少進。

白朮,條芩,當歸(各一錢半),白芍藥(酒炒),熟地(各一錢),人參,川芎,陳皮(各五分),砂仁,甘草,紫蘇(各三分)

上水煎服。下血,加阿膠,甚加艾葉。腹痛,倍芍藥。腰痛,杜仲、枸杞。

保胎丸,三月胎墮,氣血不足,中衝脈傷,宜戒怒少勞,節飲食。

香附子(四製法,見前),當歸身,條芩(無熱減半),白朮,熟地(各四兩),川芎,白芍藥,艾葉(醋煮),阿膠(酒蒸),川續斷,益母草,陳皮,砂仁(各一兩,有熱減半)

白話文:

(附註:轉變男胎、驗孕方法、驗男女胎、半產、孕吐、漏胎、鬼胎、妊娠用藥禁忌、妊娠飲食禁忌)

皇帝問:有人懷孕,到了九個月卻失聲,這是為什麼呢? 岐伯回答說:這是因為胞絡的脈絡斷絕了。胞絡與腎相連,而足少陰經脈貫穿腎臟,並連接舌根,所以不能說話,等到十個月生產後,胞絡恢復暢通,不用治療聲音自然會恢復。

又問:婦人懷孕,如果中毒了該怎麼辦?岐伯回答說:如果中毒的原因明確,就不會危及生命,即使有影響也只是減弱一半而已。懷孕婦女有疾病,不能不吃藥。

醫生必須仔細判斷病情輕重,衡量藥性強弱,使用平和的藥物,不必使用太多種類。看到病情減輕,就應該停止服藥,這樣疾病才會痊癒,母子平安,又何必害怕治療呢?關於懷孕的開始,古書上有所記載。懷孕一個月稱為始胎,二個月稱為始膏,三個月稱為始胚。這個時候血脈不流通,形狀開始產生變化,還沒有固定形態,會隨著所見的事物而改變。懷孕的母親應該多見賢良之人。想要生男孩,可以多接觸弓箭,玩賞美玉,觀看孔雀。

懷孕四個月開始接受水精,形成血脈;五個月開始接受火精,形成氣;六個月開始接受金精,形成筋;七個月開始接受木精,形成骨;八個月開始接受土精,形成皮膚;九個月開始接受石精,形成毛髮;十個月五臟六腑、關節以及人的精神都發育完成。古人教導胎教的方法,睡覺不側身,坐著不歪斜,站立不搖晃。不吃味道不正的食物,舉止要端莊嚴謹,心情要平和愉悅,經常處在安靜的房間裡,多聽好話,聽人講解詩書禮樂。

耳朵不聽淫穢的聲音,眼睛不看醜陋的顏色。這樣生出來的孩子,容貌端正,才華過人,忠孝賢達,聰明有智慧,這就是所謂的「因外象而內感」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房間的潔淨,避免孩子受到不正之氣的侵害,不會有危險的痘疹,更可以免除半產、墮胎的憂慮,也不會發生生產時胎位不正的危害。母親受到驚嚇,擔心孩子會有胎驚等症狀;母親吃了熱性的食物,孩子可能會有胎熱、瘡瘍;母親受風寒,孩子可能會有胎寒、嘔吐洩瀉等問題。

孩子出生後一個月內發生的疾病,都是母親懷孕時失調所造成的。孕婦如果情緒波動,像是喜怒憂悲,或是感受風寒暑濕,以及頻繁洗澡,用冷水洗滌,過度勞累,動作輕率,這些都會影響胎兒。懷孕之後,身體不適,出現腰痠腹痛,甚至有下墜感,以及身體發熱倦怠,食慾不佳,嘔吐,胸悶,以至於行動無力等症狀,都是因為氣血兩虧,無法滋養胎兒所導致的。 有些孕婦懷孕期間仍然會來月經,這稱為盛胎,是因為血氣過於旺盛的緣故。

也有超過預產期還沒有生產的,甚至有十二、三個月到二十四、五個月才生產的,這是因為氣血不足的緣故。這時應該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。 也有達官貴人多在十一、二個月生產。

主要藥方

白朮、黃芩(條狀)、當歸、香附(醋炒)、生地(各二錢)、川芎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。

用水煎服。如果胎痛,加入紫蘇;如果胎動不安,加入砂仁(一錢)調服。如果漏胎,加入牡蠣(醋煅一錢)、桑寄生(一錢)。如果因為房事引起動胎,加入阿膠(一錢)服用。

安胎飲:用於妊娠胎氣不安,腰腹輕微疼痛,食慾不佳。

白朮、條芩、當歸(各一錢半),白芍藥(酒炒)、熟地(各一錢),人參、川芎、陳皮(各五分),砂仁、甘草、紫蘇(各三分)。

用水煎服。如果下血,加入阿膠,嚴重時加入艾葉。如果腹痛,芍藥加倍。如果腰痛,加入杜仲、枸杞。

保胎丸:用於懷孕三個月胎兒不穩,氣血不足,沖脈受損,應當戒怒、減少勞動、節制飲食。

香附子(四製法,見前)、當歸身、條芩(無熱減半)、白朮、熟地(各四兩),川芎、白芍藥、艾葉(醋煮)、阿膠(酒蒸)、川續斷、益母草、陳皮、砂仁(各一兩,有熱減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