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4)

1. 調經

(附:經閉)

岐伯曰: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則有子。蓋任主胞胎,通以陰道之泰也;沖為血海,盛則氣血俱盛也。婦人稟陰柔之體,以血為主。陰血充足,腎氣全盛,衝任周流,如月之虧盈,應期行止,而有常度日調,遇交合則有子矣。否則三五錯綜,皆所謂不調也。

不調則百病變生,甚至不治,孕暇言乎?經曰: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。女子不月,其傳為風消,其傳為息賁者,死不治。況心屬陽而主血,脾裹血以行氣。若月經不通,未必不由心事不足。思慮傷脾,適有勞役,穀氣不輸,肺金失養,腎水無滋,經血津液,日以枯涸,以致三五不調,漸至閉絕。虛損內熱,骨蒸勞瘵之證作,則卒難於治也。

有稟賦薄弱,自幼尫羸多病。或飲食不節,起居不常,性情急暴,素多忿怒;或生而明敏,性質聰慧,用心太過,精神耗損;或行經時,手掬水漿,口食生冷,留阻敗血;或婦人有犯房室,血去不淨,皆致後期小腹作痛。經未行而先疼,既來而斷續,漸成崩漏淋瀝之證,孕育不成。

或憂愁鬱結,累月經年不能發越,稍不治理,致氣滯血凝(蓋陽氣之虛實、寒熱、升降,通塞,而陰血悉隨之以消長行止也,)為癥瘕癖塊,血枯經閉,變患無涯,豈勝枚舉!無非經愆之所致矣。婦人乏孕,多服種子肇娠之餌,而不專於調經,是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。調經之要,莫先於益血滋陰;益血之道,必先補心健脾。

所謂寧其心,則血生;實其脾,則血足。又曰:養心則血生,健脾則氣布,二者胥和,則氣暢血行,而調經之要,斯其至矣。蓋婦人調理急務,莫甚於此,能經前無閉阻腹痛之患,經後無遷延斷續之尤,亦無遲速之愆期,不致紫淡之異色,何患胎孕之不受哉!凡欲孕之脈,宜六部和而帶滑,忌微弱遲澀。微則無精,弱為榮虛,遲是陰中寒,澀乃血不流而經閉。

或三月一來,此謂居經。少年脈微,氣血兩虛,治宜補血為主。

主方,當歸(二錢),白芍藥,生地(各一錢半),川芎(一錢),吳茱萸(七分)

上水煎服。加吳茱萸者,恐芍藥酸寒,地黃涼滯。素有熱者去之,或但以芍藥(酒炒),生地(薑製),則無害於脾胃也。經水不及期而來者,血虛有熱也。加黃連、條芩、香附(醋炒。各一錢),黃柏、知母(炒,各五分),蘄艾(醋煮、),甘草(各三分),水煎成,化入阿膠(一錢)服。

經水過期不行或腹痛者,血少有寒或氣滯也。去生地,加熟地、香附、蓬朮、蘇木(各一錢、),木通(八分),肉桂(五分),桃仁(去皮尖,十個研),紅花(三分)

肥人多痰,色淡加蒼朮(制)、南星、半夏(制)、陳皮、海石、貝母(各八分)

白話文:

調經(附:經閉)

岐伯說:女子到了十四歲,腎氣旺盛,任脈暢通,太衝脈氣血充盈,月經按時來潮,就能生育。任脈主管胞胎,暢通代表陰道健康;衝脈被稱為血海,充盈則氣血旺盛。婦女天生體質屬陰柔,以血為本。陰血充足,腎氣強盛,衝脈和任脈的氣血循環順暢,就像月亮的盈虧一樣,月經週期規律,就能受孕。反之,月經週期不規律,就稱為月經不調。

月經不調會引發各種疾病,甚至難以治癒,更別說懷孕了。醫書說:「兩條陽經的疾病會影響心和脾,使病情無法隱藏。」女子不來月經,如果傳導為風消症,或傳導為息賁症,都是無法醫治的絕症。心屬陽而主導血液,脾臟包裹血液並促進氣血運行。如果月經不通,可能與內心思慮過多有關。過度思慮會傷脾,再加上勞累,導致脾胃功能失常,無法將食物轉化為營養,使肺金失養,腎水無法滋養,經血和津液日益枯竭,最終導致月經不調,甚至閉經。虛損內熱、骨蒸勞瘵等疾病接踵而至,就很難治療了。

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虛弱多病,或者飲食不規律,生活作息不正常,性情急躁易怒;有些女性天生聰明,思慮過度,耗損精神;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碰觸冷水,食用生冷食物,導致瘀血滯留;有些婦女房事不節制,經血排不乾淨,都會導致月經延後,小腹疼痛。月經未來之前就開始疼痛,來潮後又斷斷續續,漸漸發展成崩漏、淋漓不盡的症狀,難以懷孕。

有些女性憂愁鬱悶,長期無法排解,若不加以治療,會導致氣滯血瘀(因為陽氣的虛實、寒熱、升降、通塞都會影響陰血的消長和運行),形成腫塊,血枯經閉,引發各種疾病,數不勝數,這些都是月經失調造成的。婦女不孕,多服用促進懷孕的藥物,卻不專注於調理月經,是捨本逐末的做法。調理月經的關鍵,首先要補血滋陰;補血的方法,必須先補養心臟,健脾益氣。

所謂安定心神,就能生血;充實脾臟,就能使血充足。又說:養心就能生血,健脾就能使氣運行,兩者和諧,氣血才能暢通,調理月經的關鍵就在於此。婦女調理身體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點,能使月經前沒有閉阻腹痛的困擾,月經後沒有經期延長或斷斷續續的煩惱,也沒有月經週期過早或過晚,以及經血顏色異常的問題,還愁不能懷孕嗎?凡是想要懷孕的脈象,應該是六部平和且帶有滑利的感覺,忌諱脈象微弱、遲緩、澀滯。脈微表示精血不足,脈弱表示氣血虛弱,脈遲表示體內有寒,脈澀表示血流不暢導致閉經。

有些女性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,這稱為「居經」。如果年輕女性脈象微弱,氣血兩虛,治療應以補血為主。

**主要方劑:**當歸(二錢)、白芍藥、生地(各一錢半)、川芎(一錢)、吳茱萸(七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。加入吳茱萸,是為了防止芍藥的酸寒和地黃的寒涼滯膩。如果體內有熱,就去除吳茱萸,或者只用酒炒過的芍藥和薑製過的生地,就不會傷害脾胃了。如果月經提前來潮,是血虛有熱的緣故。可以加入黃連、條芩、香附(醋炒,各一錢),黃柏、知母(炒,各五分),蘄艾(醋煮)、甘草(各三分),加水煎煮後,加入阿膠(一錢)服用。

如果月經延後不來或腹痛,是血虛有寒或氣滯所致。去除生地,加入熟地、香附、蓬朮、蘇木(各一錢)、木通(八分)、肉桂(五分)、桃仁(去皮尖,十個搗碎)、紅花(三分)。

體型肥胖的人多痰,經血顏色淡,可以加入蒼朮(制)、南星、半夏(制)、陳皮、海石、貝母(各八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