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6)
卷之六 (6)
1. 發熱三朝證治
順,身熱和緩,不時發驚(忽然跳動也),神色清爽,氣息和平,睡臥安寧,飲食不減,二便如常,不必服藥。疑似難明,通治方一劑,略表微汗,令痘易出。若因風寒,汗出即愈(但令兩足暖,微有汗出,微有吐瀉,痘出止。),
險,身體壯熱,乍盛乍輕,神昏汗出,口渴嘔瀉,飲食減少。或二便秘澀,宜服散邪發表之藥。或發驚搐,宜服平肝木、利小水之劑。勿服涼心藥,恐寒閉腠理。
主方,升麻,乾葛,前胡,桔梗,山楂,陳皮,枳殼,川芎,羌活(等分),甘草(減半),水煎服。
熱甚加木通、防風。聲音忽變,倍甘草、桔梗,加玄參、牛蒡、荊芥,或加清肺飲。熱盛合導赤散,或消毒飲(方俱見後)。
逆,身發大熱,絕不飲食(但宜消毒火,勿誤用養胃進食熱藥殺人,)腹脹啼叫,喘急悶亂。或飲食入口,即大吐不止(此乃毒火不能發越,攻衝胃口,故忌熱藥)。或泄瀉(只宜升提發表,亦忌止瀉熱藥。)或腰疼腹痛,不能站立(乃命門毒火盛,不能傳出,故極為惡候。
若能飲食有愈者,大宜清涼解毒,痘出痛止。)頭面一片如胭脂,及照心胸肉裡,或周身有紅塊者死。頭溫足冷,昏悶如癡,凶。
白話文:
[對於發燒三天的症狀與治療]
如果病情順利,病人雖有體溫稍高,但整體平穩,偶爾會有驚跳現象(即突然的身體抽動),精神狀態良好,呼吸平穩,睡眠品質佳,食慾未減,大小便正常,這種情況下不必服用藥物。若病情模稜兩可,不明顯,可以使用通用的治療方,以促使其稍微出汗,讓疹子容易長出來。如果是因為風寒導致的,一旦出汗即會好轉(只要保持雙腳溫暖,稍微有些汗出,有輕微的噁心或腹瀉,疹子就會停止長出。)
若是病情嚴重,患者體溫高且起伏不定,出現意識模糊、出汗、口渴、嘔吐和腹瀉,食慾減退。或者有排尿困難的情況,應服用能驅除病邪,幫助疹子長出的藥物。若有驚跳或抽搐,應服用能平肝、利尿的藥物。避免使用冷性藥物,以免寒氣封閉毛孔。
主要藥方包括:升麻、乾葛、前胡、桔梗、山楂、陳皮、枳殼、川芎、羌活(份量相同),以及份量減半的甘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如果體溫更高,可以加入木通、防風。若聲音突然改變,則需加倍甘草和桔梗的份量,並加入玄參、牛蒡、荊芥,或者加入清肺飲。體溫非常高時,可配合導赤散,或消毒飲(詳情請見後續)。
如果病情逆轉,患者體溫急劇上升,完全無法進食,腹部脹痛、哭鬧,呼吸急促、心煩意亂。或者食物一進口就開始大量嘔吐(這是因為毒素無法排出,反向衝擊胃部,因此要避免使用熱性藥物)。或者有腹瀉(此時應該提升體內能量,促進疹子長出,而非阻止腹瀉的熱性藥物)。或者腰背疼痛、腹部疼痛,無法站立(這代表生命中心的毒火旺盛,無法排出,是個非常危險的徵兆。)
如果患者仍能進食且有所好轉,應大量服用清涼解毒藥物,疹子長出後疼痛即會停止。如果頭臉像抹了胭脂一樣紅,或者胸口、全身出現紅色斑塊,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如果頭部溫暖而腳部冰冷,且精神恍惚,這是非常兇險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