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7)

1. 腹痛

(附:絞腸沙)

帝曰:願聞人之五臟卒痛,何氣使然?岐伯對曰:經脈流行不止,環周不休。寒氣入經而稽遲,泣而不行。客於脈外則血少;客於脈中則氣不通,故卒然而痛。夫腹痛之證,多因勞役過甚,飲食失節,中氣不足,寒氣乘虛而客之,故卒然而作大痛。經曰:得炅則止。炅者,以熱治寒,治之正也。

然腹痛有部分,臟位有高下,感受不同,為病非一。故痛有九種,曰寒、熱、食、血、濕、痰、蟲、虛、實是也。凡痛綿綿無減增,以熱手暖氣按之,飲熱薑湯之類得暫止,脈沉遲者,虛寒也。時痛時止,腹滿堅實,按之愈痛,口渴,大便秘結,脈洪數者,實熱也。痛甚欲大便,利後痛減,脈沉實者,食積也。

痛有常處而不動移,從心下至腹,遍滿而痛,若小便不利,宜通小便。若小便利者,屬蓄血,脈澀者,瘀血或死血也。居處卑濕,多飲停蓄為涎,肥人氣虛,脾濕生痰,小便不利,或得辛辣熱湯少可,脈濡滑者,濕痰也。痛定能食,時作時止,面白唇紅,或肚上青筋腫聚,往來無休止,嘔吐清水,脈乍大乍小者,蟲也。(脈宜沉細,忌浮大)。

主方,蒼朮,香附,撫芎,茯苓,白芍(各一錢),陳皮,厚朴,神麯,半夏,枳實(各七分),甘草(三分),上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寒痛加良薑、乾薑(炮)、肉桂、藿香、木香、砂仁、吳萸、厚朴;不止加玄胡、茴香,甚者加乳香、沒藥各五分,研細,調入服。寒極手足冷加附子,去良薑、吳萸,甚則用理中湯之類(方見寒門)。熱痛加梔子(炒)、滑石、黃連(炒)、白芍(煨);不止加玄胡,甚者加木香、砂仁、茴香、乳香從治。食痛加厚朴、山楂、麥芽、木香、砂仁、官桂、乾薑。

濕痛,小便不利加豬苓、澤瀉。痰痛加南星。痛甚防乾霍亂,戒米湯,一口即死。

活血湯,治瘀血作痛。

烏藥,赤芍藥,當歸尾,桃仁,牡丹皮,玄胡(各一錢),枳殼(一錢),撫芎,紅花,官桂,木香(各五分),加姜煎服。

桂枝大黃湯,治腹滿痛,躁渴。經曰:痛隨利減,脹以利寬。

白芍(六錢),桂枝,生薑(各三錢),甘草(二錢),大黃(一錢)薑、棗煎服。

芍甘湯,治諸腹痛效。

白芍(三錢),甘草(一錢)

上加生薑五片,水煎服。熱痛加黃芩。

草蔻湯,治臍腹虛寒疼痛。

澤瀉(一錢),木香(三分),神麯(四分),半夏(制),枳實(麩炒),草豆蔻,黃耆,益智仁,甘草(炙,各五分),青皮,陳皮(各六分),川歸,茯苓(各七分)

上咀,加生薑三片,黑棗一枚,水煎服。

厚朴溫中湯,治胃虛腹滿疼痛。

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一錢),茯苓,草豆蔻,木香,甘草(各五分),乾薑(三分)

白話文:

腹痛

皇帝問:我想知道人體五臟突然疼痛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岐伯回答說:經脈中的氣血運行不止,循環不息。寒氣進入經脈導致氣血運行遲緩,停滯不前。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,就會造成血液減少;停留在經脈之中,就會導致氣機不暢,所以會突然產生疼痛。腹痛的症狀,大多是因為過度勞累、飲食不當、中氣不足,寒氣趁虛侵入所導致,所以會突然發生劇烈疼痛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就可以止痛。所謂的「炅」,就是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寒證,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但是腹痛的部位有不同,臟腑位置有高低,感受到的病邪不同,所以產生的疾病也不同。因此疼痛有九種,分別是寒痛、熱痛、食積痛、血瘀痛、濕痛、痰痛、蟲痛、虛痛、實痛。凡是疼痛持續不斷,用溫熱的手去按壓,或者喝熱薑湯之類可以暫時緩解,而且脈象沉遲的,屬於虛寒引起的疼痛。疼痛時好時壞,肚子脹滿而且堅硬,按壓會更痛,口渴,大便乾燥,脈象洪大的,屬於實熱引起的疼痛。疼痛劇烈想要排便,排便後疼痛減輕,脈象沉實的,屬於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。

疼痛位置固定不移動,從心口到腹部,整個肚子都痛,如果小便不利的,應該要通利小便。如果小便正常,就是屬於蓄血,脈象澀的,屬於瘀血或者死血。如果居住在潮濕的地方,經常喝水導致體內積滯形成痰涎,肥胖的人氣虛,脾虛產生濕氣導致生痰,小便不利,喝一點辛辣熱的湯可以稍微緩解,脈象濡滑的,屬於濕痰引起的疼痛。疼痛停止後可以進食,時發時止,臉色蒼白嘴唇紅潤,或者肚子上青筋腫脹聚集,疼痛反覆發作,嘔吐清水,脈象時大時小的,屬於蟲積引起的疼痛。(脈象應該是沉細,忌諱浮大)。

主方,蒼朮、香附、川芎、茯苓、白芍(各一錢),陳皮、厚朴、神曲、半夏、枳實(各七分),甘草(三分),加上三片生薑,用水煎服。

寒痛可以加良薑、乾薑(炮製過的)、肉桂、藿香、木香、砂仁、吳茱萸、厚朴;如果還不能止痛,可以加玄胡、茴香,嚴重的話可以加乳香、沒藥各五分,研磨成細末,調入藥中服用。寒極導致手腳冰冷的,可以加附子,去掉良薑、吳茱萸,嚴重的話可以使用理中湯之類的方子(藥方可以在寒證篇章找到)。熱痛可以加梔子(炒製過的)、滑石、黃連(炒製過的)、白芍(煨製過的);如果還不能止痛,可以加玄胡,嚴重的話可以加木香、砂仁、茴香、乳香來反向治療。食積痛可以加厚朴、山楂、麥芽、木香、砂仁、官桂、乾薑。

濕痛,小便不利的可以加豬苓、澤瀉。痰痛可以加南星。劇烈疼痛要預防乾霍亂,不要喝米湯,喝一口就會致命。

活血湯,治療因為瘀血造成的疼痛。

烏藥、赤芍藥、當歸尾、桃仁、牡丹皮、玄胡(各一錢),枳殼(一錢),川芎、紅花、官桂、木香(各五分),加上生薑煎服。

桂枝大黃湯,治療肚子脹滿疼痛,煩躁口渴的症狀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疼痛隨著排便的順利而減輕,脹滿隨著排便而舒緩。

白芍(六錢),桂枝、生薑(各三錢),甘草(二錢),大黃(一錢)加上薑、棗煎服。

芍甘湯,治療各種腹痛很有效。

白芍(三錢),甘草(一錢)

以上加五片生薑,用水煎服。熱痛可以加黃芩。

草蔻湯,治療肚臍周圍及腹部因為虛寒造成的疼痛。

澤瀉(一錢),木香(三分),神曲(四分),半夏(製過的),枳實(用麩皮炒過的),草豆蔻,黃耆,益智仁,甘草(炙過的,各五分),青皮、陳皮(各六分),川歸、茯苓(各七分)

以上切碎,加上三片生薑,一顆黑棗,用水煎服。

厚朴溫中湯,治療因為胃虛導致的肚子脹滿疼痛。

厚朴(用薑製過的),陳皮(各一錢),茯苓、草豆蔻、木香、甘草(各五分),乾薑(三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