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7)
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7)
1. 生犀散
治小兒目內淡紅者,心虛熱。
犀角,地骨皮,赤芍藥,柴胡,乾葛,甘草,水煎,食後服。
羅氏煮肝丸
見兒科疳病門。
白話文:
如果小孩眼睛裡有淡淡的紅色,這是心虛熱的表現,可以用犀角、地骨皮、赤芍、柴胡、乾葛、甘草等藥材煎水,飯後服用,此方出自羅氏煮肝丸,可參考兒科疳病門的內容。
2. 還明散
草決明(炒,三錢),白疾藜(炒,去刺,四錢),防風(二錢),為細末,用豬肝一塊,竹刀薄剖,入末藥在內,飯上蒸熟,去藥食之。
白話文:
將草決明炒過後取三錢,白疾藜炒過後去掉刺取四錢,防風取二錢,一起研磨成細粉。然後取一塊豬肝,用竹刀切成薄片,把磨好的藥粉放入豬肝內,放在飯上蒸熟,去掉藥粉後食用。
3. 龍膽飲
治疳眼流膿生翳,此濕熱為病。
羌活,龍膽草(各三錢),青蛤粉(五錢),黃芩(炒,二錢),蛇蛻(五分),麻黃(二錢五分),穀精草(五分),為末,每服二錢,茶清送下。
一方
治暴發腫赤作痛。
羌活,荊芥,升麻,黃芩,桔梗,甘草,薄荷,歸尾,赤芍,連翹,川芎,如血熱壅痛者,加龍膽草石膏;白睛紅障者,加桑白皮菊花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治療眼睛發炎流膿、長出翳膜的病症,是濕熱引起的。
用羌活、龍膽草各三錢,青蛤粉五錢,黃芩炒過二錢,蛇蛻五分,麻黃二錢五分,穀精草五分,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清茶送服。
另一種方法
治療突然發作的腫脹、發紅、疼痛。
用羌活、荊芥、升麻、黃芩、桔梗、甘草、薄荷、歸尾、赤芍、連翹、川芎,如果因為血熱導致腫痛的,就加龍膽草、石膏;如果眼睛白部分發紅,就加桑白皮、菊花,用水煎服。
4. 洗眼神方
黃連(七分),當歸(一錢),郁李仁(打碎,一錢),荊芥(八分),杏仁(去皮尖,七粒),防風(一錢),膽礬,明礬(各三分),水煎,溫和淨目避風。
又方
治目痛星障俱效。
朴硝(一錢),綠礬(一分),用紅棗七個,去核,入藥棗內,用水一大碗,鍋中水亦一大碗,隔湯煎,鍋中水乾為度,置一夜用。
白話文:
黃連七分,當歸一錢,郁李仁打碎一錢,荊芥八分,杏仁去皮尖七粒,防風一錢,膽礬和明礬各三分,加水煎煮,溫熱服用,可以清熱明目,避風寒。
另一方治目痛星障,取朴硝一錢,綠礬一分,用紅棗七個去核,放入藥棗中,加水一大碗,隔水蒸煮,鍋中水煮乾即可,放置一夜後使用。
一方
治瞳子散大。
山茱萸,枸杞子,山藥(蒸,各三兩),丹皮(一兩),熟地(四兩),澤瀉(五錢),五味子(七錢),當歸身(二兩),為末,蜜丸,圓眼湯下。
一方
治倒睫拳毛,用三稜針出血立愈。又法,用木鱉子一個,去殼為末,綿裹塞鼻,左眼塞右,右眼塞左。
白話文:
治療瞳孔散大的方法:
山茱萸、枸杞子、山藥(蒸熟,各三兩)、丹皮(一兩)、熟地(四兩)、澤瀉(五錢)、五味子(七錢)、當歸身(二兩)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用圓眼湯送服。
治療倒睫拳毛的方法:
可以用三棱针刺出血,立刻痊癒。另外一種方法是用木鱉子一個,去掉外壳磨成粉末,用棉花裹好塞入鼻孔,左眼塞右鼻孔,右眼塞左鼻孔。
5. 豬肝散(錦囊秘方)
治疳積,眼合不開,翳障遮睛。
穀精草(曬燥,研細,四分),石燕(煅醋淬研,六分),紫口蛤蜊(煅,研,一錢),用不見水雄豬肝,竹刀剖開,將藥入內,線扎煮之,去藥食肝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疳積,眼睛合不起來,翳障遮住眼珠,可以用穀精草曬乾研磨成細粉四份,石燕煅燒後用醋淬火研磨成細粉六份,紫口蛤蜊煅燒後研磨成細粉一錢,再用沒有泡過水的雄豬肝,用竹刀剖開,將藥物放入豬肝中,用線紮緊,煮熟後取出藥物,食用豬肝。
6. 雞肝散(錦囊秘方)
治疳積,初起紅障。
雄黃(一錢),石膏煅(一兩),共為細末,雄雞軟肝一個,酒釀頓熟,醮藥錢余,食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是描述治療疳積的古方,意思是:
治療疳積,初期出現紅色皮膚症狀時,可以使用以下方法:
藥材:
- 雄黃:一錢
- 石膏:一兩,煅燒成粉末
- 雄雞軟肝:一個
- 酒釀:適量
用法:
將雄黃和煅石膏研磨成細粉,然後用酒釀將雄雞軟肝煮熟,蘸取藥粉食用。
說明:
- 疳積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營養不良疾病,常伴有消化不良、腹瀉、消瘦等症狀。
-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,石膏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雄雞軟肝富含蛋白質,酒釀則有助於藥物吸收。
注意:
- 雄黃屬於有毒藥材,使用需謹慎,不可自行服用。
7. 兒科耳病
耳者,宗脈之所聚,腎氣之所通也。有小兒腎經氣實,其熱上衝於耳,遂使津液壅而為膿,或為清汁,然則厥陽之與足陽明,手少陰之與足太陽,為症尤甚。推其所致之由,其原有七,有實熱有陰虛;有因痰;有因火;有氣閉;有肝風,有胎元及發而為病也。症有五焉,鳴、痛、聾、腫、聤、是也。
實熱者何?即腎氣有餘,積熱上衝,津液壅結,故成聤耳。聤耳之名,更有五般。常出黃膿者,謂之聤耳;常出紅膿者,謂之膿耳;耳內疳臭者,謂之冱耳;白膿出者,謂之纏耳;耳內虛鳴,時出青膿者,謂之囊耳。其名雖異,總由積熱上壅,或風水入耳所致。若不速治,久則成聾,法宜清火養血,或去濕化毒,陰虛者何?其候手足心熱,體瘦色黑,口渴腸燥,兩尺脈大,時或作癢,耳聾及鳴,所主在滋陰疏肝。因痰者何?其候氣壅口燥,不痛而癢,體重脈弦,耳鳴聤耳者是也。
白話文:
耳朵是身體經脈匯聚的地方,也是腎氣流通的通道。有些小孩腎經氣盛,熱氣上衝到耳朵,導致津液阻塞,形成膿液或清液,其中以厥陽經和足陽明經、手少陰經和足太陽經的病症最為嚴重。追究其病因,主要有七種:實熱、陰虛、痰、火、氣閉、肝風、胎元不足,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耳疾。耳疾的症狀主要有五種:耳鳴、耳痛、耳聾、耳腫、耳漏。
實熱型耳疾是指腎氣過盛,積熱上衝,導致津液阻塞,形成耳漏。耳漏的種類又分為五種:常流黃色膿液的稱為耳漏;常流紅色膿液的稱為膿耳;耳內有腐爛臭味的稱為冱耳;流白色膿液的稱為纏耳;耳內空虛鳴響,偶爾流出青色膿液的稱為囊耳。這些耳漏症狀雖然名稱不同,但都是因為積熱上衝,或風水侵入耳朵所致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久了就會導致耳聾。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養血為主,也可以去除濕氣、化解毒素。
陰虛型耳疾的症狀包括手足心發熱、身體消瘦、面色黝黑、口渴腸燥、兩尺脈跳動有力、偶爾發癢、耳聾和耳鳴。這種耳疾的治療原則是滋陰疏肝。
痰濕型耳疾的症狀包括氣滯、口乾、不痛但癢、體重增加、脈象弦緊、耳鳴和耳漏。這種耳疾的治療原則是化痰利濕。
所主在二陳竹瀝之類。因火者何?或暴怒之乍乘,或情欲之自肆,或因有餘之火,或因不足之火,故耳聾及痛者,所主在芩連歸芍之類。氣閉者何?有因怒傷及肝,痰生於火,或一時卒中,或久病氣虛,故耳聾及鳴者,所主在舒郁調血,外用導引宣通之法。肝風者何?有因火壅上焦,忽作大痛,或流或脹者,有因縱怒縱酒,濕熱相乘,耳腫及痛者,所主在平肝,除熱疏風。
胎元者何?是因父母不謹,故先天之毒攻衝,膿臭流處成瘡,四傍腫赤,時發時愈,所生在化毒滋腎,更有風入於腦,停滯於手太陽之脈,則令氣塞耳聾。若風濕相搏,則生耳瘡。更有以手指月,遂使兩耳之後生瘡者,名曰月蝕瘡,及凍耳蟲傷撥損之類。外因者,並從外治。
白話文:
耳聾的病因很多,像是由於燥熱,可以服用竹瀝類藥物;由於火氣,可能是暴怒、縱欲、火氣過盛,或是火氣不足,這類耳聾伴隨疼痛,可以服用黃芩、黃連、生地、芍藥等藥物;氣閉導致的耳聾伴隨耳鳴,可能是怒氣傷肝,痰火上炎,或是中風,或是久病體虛,治療上需要舒緩鬱氣、調和氣血,並輔以導引宣通;肝風引起的耳聾,可能是火氣上炎導致突然劇烈疼痛,或是耳內有流膿或脹痛的感覺,也可能是過度生氣喝酒,導致濕熱交集,耳腫疼痛,治療上需要平肝、清熱、疏風。
此外,耳聾還可能是先天性的,由於父母不注意導致胎兒受到毒素侵襲,出現膿臭、腫脹、反复發作的症狀,治療上需要化解毒素、滋補腎氣。還可能是風邪入侵大腦,停滯在手太陽經脈,導致氣血不通,引起耳聾。風濕相搏則會導致耳瘡。另外,手指月亮導致耳朵後面長瘡,稱為月蝕瘡,還有凍瘡、蟲傷等,這些都是外因引起的疾病,需要從外部治療。
更有耳根及牙床腫痛者,屬上焦風熱,陽明、少陽二經受病也,當用清胃辛涼而散之。實熱盛者,酒蒸大黃,微利之。至若大病後,而耳聾者,是血枯而氣弱也,當服地黃丸以療之。若耳中忽作大痛,如有蟲在內奔走殊痛,或出血或水或干,痛不可忍者,用蛇蛻火燒存性為末,鵝管吹入立止。取蛇之善脫,以解散鬱火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有人出現耳根和牙床腫痛的情況,屬於上焦風熱,陽明、少陽二經受病。應該使用清熱解毒、辛涼散風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用酒蒸大黃,輕微地瀉下。
至於大病之後出現耳聾的,是因為血枯氣弱,應該服用地黃丸來治療。
如果耳朵突然劇痛,感覺像是蟲子在裡面亂竄,痛得無法忍受,而且可能伴隨出血、流膿或乾燥等症狀,可以用蛇蛻燒成灰,用鵝管吹入耳中,可以馬上止痛。這是利用蛇蛻的特性,來散解鬱結的熱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