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4)
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4)
1. 方脈頭眩暈合參
頭眩之症,多主於痰,中風之漸也。有因寒痰、濕痰、熱痰、風痰;有因氣虛挾痰;有因血虛挾痰。夫寒痰濕痰作眩,或因外感寒濕,或因內傷生冷;熱痰風痰作眩,或因外感風暑,或因內動七情;氣虛眩暈,或因脾虛,不進飲食,或因胃弱嘔吐泄瀉,血虛眩暈,男子每因吐血下血,女子每因崩中產後。夫頭痛頭眩者,乃病之標,必治其病之本而痛方已。
如產後眩暈,只補其血,脾虛眩暈,只補其氣,即所謂治其病之本也。《原病式》曰:靜順清謐,水之德也。動亂勞擾,火之用也。腦者,地之所生,故藏陰於目,腎水至陰所主,二者,喜靜謐而惡動擾,靜謐則清明內持,動擾則掉搖散亂,故腦轉目眩也。《經》曰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
此症乃痰在上,火在下,火炎上而動其痰,眩言其黑,暈言其轉,雖曰無痰不能作眩,亦本於氣血虛,而後痰火因之,風以感入於腦,故助痰火,而作眩暈,誠因上實下虛所致。所謂下虛者,血與氣也。所謂上實者,痰火泛上也。急則治痰火,緩則補元氣。又或因七情鬱而生痰,痰因火動,隨氣上厥,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。
淫欲過度,腎家不能納氣歸元,使諸氣逆奔而上,此氣虛而眩暈也。吐衄崩漏,肝家不能收攝榮氣,故使諸血失道妄行,此血虛眩暈也。詳其脈候,而分其端,因其端而治其本,病無不愈。總之,猶樹木根本不固,而枝葉為之動搖,縱有外觸,亦氣血兩虛,而痰濁不降也。
眩暈不可當者,以大黃酒炒為末,茶湯調下,此治痰火有餘之症也。昔有一婦,患赤白帶年餘,頭眩坐立不得,睡之則安,專治帶疾,帶愈,其眩亦安,此以證治氣血不足者也。如頭面喜暖,手按則暈定者,此陽虛也,宜補其陽。如面紅耳熱,遇煩暈甚者,此陰虛也,宜滋其陰。
白話文:
【頭部眩暈的病症,大多和痰有關,這也是中風的先兆。眩暈可能由寒痰、濕痰、熱痰、風痰引起;也可能因為氣虛夾痰,或是血虛夾痰。寒痰、濕痰引起的眩暈,可能是外感寒濕,或是內傷生冷食物所致;熱痰、風痰引起的眩暈,可能是外感風暑,或是內心情緒波動引起;氣虛導致的眩暈,可能是脾虛導致飲食不佳,或是胃弱導致嘔吐、腹瀉;血虛導致的眩暈,男性可能因為吐血、便血,女性可能因為月經過多或是產後失血。
頭痛、頭暈是病症的表面現象,必須治療根本的病因才能解決。例如產後眩暈,應該補充血液;脾虛眩暈,應補充氣力。這就是所謂的根本治療。根據《原病式》,靜態、順暢、清潔、安靜是水的特性。動態、混亂、勞累、煩擾是火的作用。腦部,是大地所孕育,因此在眼睛裡藏有陰氣,腎臟是至陰的主宰,這兩個部位喜歡安靜不喜歡動亂,安靜時能保持清明,動亂時會變得散亂,因此會出現腦部轉動、眼睛眩暈的情況。《經》說:各種風病引起的晃動和眩暈,都屬於肝木的問題。
這種病症是痰在上,火在下,火向上燒,激動了痰,眩表示看不清,暈表示轉動,雖然說沒有痰就無法產生眩暈,但也是基於氣血虛弱,然後痰和火才會趁虛而入,風進入腦部,幫助痰和火,造成眩暈,確實是由於上實下虛所致。所謂下虛,指的是血和氣。所謂上實,指的是痰火上湧。緊急時要治療痰火,病情緩和時則補充元氣。或者因為情緒壓抑產生痰,痰因火而動,隨著氣上升,這是情緒導致虛弱而產生眩暈。
過度的性生活,腎臟無法將氣納入根源,使各種氣逆流向上,這是氣虛導致的眩暈。吐血、鼻血、月經過多,肝臟無法控制血液,所以血液流失,這是血虛導致的眩暈。詳細檢查脈搏,分析病因,根據病因治療根本,疾病都能痊癒。總之,就像樹木根部不穩固,枝葉就會搖晃,即使有外在因素影響,也是氣血雙虛,痰液無法下降。
對於嚴重的眩暈,可以使用大黃酒炒製成粉末,用茶湯服用,這是治療痰火過剩的病症。曾經有一位婦女,患有紅白帶下一年多,頭部眩暈到無法坐立,躺下就能安穩,專門治療帶下病,帶下病好了,她的眩暈也就好了,這是因為治療了氣血不足。如果頭部和臉部喜歡溫暖,用手按住頭部眩暈會減輕,這是陽虛,應該補充陽氣。如果臉紅、耳朵熱,遇到煩惱眩暈更嚴重,這是陰虛,應該滋養陰氣。】
2. 芎術除眩湯
治感寒濕,頭目眩暈。
甘草,川芎,附子,白朮,官桂,姜水煎服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感受寒氣與濕氣,導致頭部和眼睛感到眩暈的症狀。
使用甘草、川芎、附子、白朮、官桂這些藥材,用薑和水一起煎煮服用,應在飯前服用。
3. 固本理眩湯
治氣虛頭眩神效。
人參(一錢五分),天麻(煨,一錢二分),當歸(一錢),白朮(炒,二錢),橘紅(鹽湯煮,五分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茯神(一錢二分),半夏(一錢),五味子(四分),薑棗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因氣虛導致的頭暈目眩有顯著效果的藥方。
所需藥材及劑量如下:人參1.5錢,天麻(需先經過煨製)1.2錢,當歸1錢,白朮(需炒過)2錢,橘紅(需用鹽水煮過)0.5錢,白芍(需用酒炒過)1.5錢,茯神1.2錢,半夏1錢,五味子0.4錢。將這些藥材與薑和大棗一同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4. 白附子丸
治風痰上厥,眩運頭疼。
全蠍(炒,五錢),白附子(炮),南星(炮),半夏,旋覆花,甘菊,天麻,川芎,橘紅,殭蠶(炒),乾薑(生,各一兩),為末,生薑半斤,取汁,打糊丸,桐子大,煎荊芥湯下五十丸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因風痰引起的突然昏厥,頭暈及頭痛的病症。
使用經過炒製的全蠍五錢,以及炮製過的白附子和南星,再加上半夏、旋覆花、甘菊、天麻、川芎、橘紅、炒過的殭蠶和生的乾薑,每種各一兩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。再用半斤的生薑榨汁,以此汁液混合藥粉製成大小如桐子的丸藥。服用時,以煎好的荊芥湯送服五十粒。
5. 喝起散
治婦人血風攻腦,頭旋悶倒,用喝起草,即蒼耳草也。取嫩心,不拘多少,陰乾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婦女因血風上沖導致頭暈目眩,甚至昏倒的情況。所使用的藥材是喝起草,也就是蒼耳草。需採集其嫩葉心部分,數量不限,然後在陰涼處晾乾後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時,取兩錢的藥粉,用酒調和後飲下。
6. 方脈大頭病合參
頭痛腫大如斗是天行時疫病也。
人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。身半以下,地之氣也。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陽明、少陽之火復熾,且感天地四時瘟疫之氣,所以上焦壅熱不散,得犯清道,溫熱上乘,巔頂而為腫,木挾火邪而為痛,甚至潰裂,膿血復染他人,所以謂之疫癘。輕者,名發頤腫,在兩耳前後,有以承氣下之,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代太過矣。
治法不宜藥速,速則過其病,所謂上熱末除,中寒復生,必傷人命,宜用緩藥,徐徐少與,再視腫勢在於何分,隨經治之。陽明為邪,首大腫;少陽之邪,出於耳前後也,大概普濟清毒飲主之。
黃連、黃芩味苦,瀉心肺熱,以為君;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瀉火補氣,以為臣;連翹、鼠黏、薄荷味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以為佐;升麻柴胡苦平,行少陽陽明,不得伸之鬱氣,桔梗味辛溫,為丹楫不令下行,如是調治方可保全。
白話文:
標題:[治療大頭病與脈象參考]
內容:頭部腫脹疼痛,形狀如同斗大,這通常是因季節性流行疾病引起的。
人體上半部分受到天氣的影響,下半部分則受地氣影響。當邪熱侵入心肺之間,陽明和少陽的火氣更加旺盛,同時又感染了四季中的瘟疫之氣,導致上焦部位熱氣鬱結無法消散,侵犯了清道,熱氣上行,使得頭部腫脹,木氣挾帶火邪引發劇痛,甚至潰爛流膿,膿血還能傳染給其他人,因此被稱爲瘟疫。
症狀較輕的,通常稱爲發頤腫,位於兩耳前後。有人使用承氣湯來瀉下胃中的實熱,但這相當於過度用藥。
治療方法不應過於急躁,過快的治療可能導致疾病變化,所謂上部熱症未解,中部又產生寒症,必定會危及生命。應該使用溫和藥物,慢慢給予,觀察腫脹的具體部位,根據經絡來對症下藥。如果是由陽明經引起,表現爲頭部腫大;若由少陽經引起,則出現在耳前後。一般來說,普濟清毒飲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
黃連、黃芩味苦,能清心肺熱,作爲主藥;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能清火補氣,作爲輔藥;連翹、鼠粘子、薄荷味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殭蠶味苦平,可以散腫解毒,作爲助藥;升麻、柴胡苦平,能調理少陽、陽明經的鬱氣,桔梗味辛溫,防止藥物向下運行,如此調養才能確保病情得到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