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3)

1. 祛風清上丸

治風熱上攻,眉稜骨痛。

酒芩,白芷(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柴胡(一錢),荊芥(八分),川芎(一錢二分),羌活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水煎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風熱侵襲導致的頭部尤其是眉骨部位疼痛的藥方。

使用方法如下:取酒芩、白芷各一錢五分,防風、柴胡、羌活各一錢,荊芥八分,川芎一錢二分,以及甘草五分。用水煎煮這些藥材後,在飯後服用。

2. 芎辛導痰湯

治痰厥頭痛。

川芎,細辛,南星(各一錢五分),半夏,茯苓(各一錢二分),陳皮,片芩(酒炒,一錢二分),枳實(一錢),甘草(五分),如挾風熱甚者,加石膏三錢,菊花一錢,姜水煎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痰濕引發的頭痛的處方,稱為「芎辛導痰湯」。

使用到的藥材有:川芎、細辛、南星各約4.5公克,半夏、茯苓各約3.6公克,陳皮、黃芩(需先用酒炒過)各約3.6公克,枳實約3公克,甘草約1.5公克。如果併有風熱的症狀且非常嚴重的話,可以再添加約9公克的石膏和3公克的菊花。用薑水來煎煮這些藥材,然後在飯後服用。

3. 芎附散

治產後敗血作梗,頭痛諸藥不效。

大附子一枚,釅醋一碗,用火四畔炙透,蘸醋令盡,去皮、臍,加川芎一兩,併為細末,每服一錢,茶清調下。

凡頭內如蟲蛀響,名天白蟻,用茶子細一吹鼻中。

古一婦人,患偏頭痛,鼻塞不聞香臭,常流清涕,或作臭氣,遍服頭痛藥不效,人無識此,或曰:腦癰,但服局方芎犀丸,不十數服,忽作噴涕,突出一挺稠膿,其疾即愈。

白話文:

[芎附散]

這是治療產後因舊血阻塞導致的頭痛,使用多種藥物都無法見效的情況。

使用大附子一顆,濃醋一碗,將附子用火四周烤透,然後蘸醋直到醋完全被吸收,去掉皮和中心,再加入一兩的川芎,一起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茶水調服。

如果頭部感覺像有蟲蛀的聲音,這被稱為天白蟻,可以將茶子細末吹入鼻子中。

曾經有一個婦女,患有偏頭痛,鼻子不通,無法嗅到香臭,經常流清鼻涕,有時會有臭味,使用各種頭痛藥都沒有效果,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,有人說可能是腦部有膿腫,只服用了一種名叫芎犀丸的藥,不到十次服藥,突然開始打噴嚏,從鼻孔噴出大量的膿液,疾病隨即痊癒。]

4. 芎犀丸

治年久偏正頭疼,不聞香臭。

川芎,石膏,薄荷(各四兩),硃砂(四兩,內用一兩為衣),人參,茯苓,甘草(炙),細辛(各二兩),犀角(生用、鎊),梔子(各一兩),阿膠,蛤粉(炒一兩五錢),麥冬(去心,三兩),為末,蜜丸,彈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或二丸,食後茶清化下。

白話文:

【芎犀丸】

主治長期的偏頭痛或全頭痛,以及嗅覺失靈,無法辨別香臭氣味。

藥方成分與份量如下:川芎、石膏、薄荷各160克,硃砂160克(其中40克用作丸藥外層包衣),人參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細辛各80克,生犀角、梔子各40克,阿膠、炒蛤粉(150克)、麥冬(去心)90克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彈珠,並以硃砂包裹為外層,每次服用一至兩丸,飯後以溫開水或淡茶溶解吞服。

5. 方脈雷頭風合參

雷頭風者,結核塊於頭上而痛者是也,用茶調散吐之,次用神芎丸之下,後服消風散熱。又曰:雷頭風者,痰結核塊,先有於頭上,隨遇而發,或勞役酒色,及食煿炙動風發毒之物,或紅或腫,而痛作矣。憎寒壯熱,狀如傷寒,急則治其標,針而血出,風散火滅,痛因減去。

東垣曰:病在三陽,蓋三陽之脈,皆會於頭也。不可過用寒藥,宜清震湯治之用荷葉者,取色青而香,形仰象震,如類象形也。

白話文:

【對於雷頭風的治療方式】

雷頭風這種疾病,主要特徵是在頭部形成硬塊並伴隨劇烈疼痛。首先,我們會使用茶調散來誘發嘔吐,接著使用神芎丸來幫助排便,最後再服用消風散來降低風熱。另有一說指出,雷頭風是由於痰濕凝結成塊,最初在頭部形成,可能因勞累、過度性行為、飲酒或是食用燒烤等容易引發風毒的食物而誘發,導致頭部紅腫疼痛。病人會感覺到惡寒和高燒,症狀類似感冒,緊急時,我們會直接對癥下藥,進行針刺放血,藉此讓風邪散去,火氣熄滅,疼痛得以緩解。

李東垣醫師認為:這類疾病與人體的三陽經絡有關,因為三陽經的脈絡都匯聚在頭部。但治療時不能過度使用寒性藥物,他推薦使用清震湯來治療。其中使用荷葉,是因為荷葉顏色青綠且有清香,形狀向上開口,這些特性象徵著震卦,藉由相似的象徵物質來治療相應的病症。

6. 神芎丸(又名顯仁丸)

所謂實者下之,能去膈上滯痰,一切熱症,除痰飲,消酒食,清頭目,利咽膈,能令結滯宣通而愈。

大黃(錦紋者),黃芩(中枯者,各二兩),牽牛,滑石(各四兩),為末,水丸或蜜丸,小豆大,溫水下十丸,至十五丸,每日二服。

白話文:

[神芎丸(又稱顯仁丸)]

這藥物適用於實證的情況,可以幫助清除胸膈以上的痰滯,對各種熱性疾病有療效,能消除痰飲,消化酒食過量,使頭目清爽,改善咽喉不適,有助於使身體的結滯得到疏通,從而康復。

所需藥材為:錦紋的大黃、中心空枯的黃芩(兩者各取二兩),牽牛和滑石(各取四兩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製成水丸或蜜丸,大小如小豆,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,用溫水送服,每天服用兩次。

7. 茶調散(又名二仙散)

瓜蒂,茶葉,為末,齏汁調服,取吐。

白話文:

將瓜蒂和茶葉磨成粉末,再用菜汁調和後服用,目的是為了誘發嘔吐。這就是古代稱為茶調散,又名二仙散的用法。

8. 清震湯

升麻,蒼朮,薄荷,為末,每服五錢,水煎七分,燒全荷葉一個,研細調藥,食後溫服。

又曰:前論俱以結核疙瘩,而用風藥論治,且指震為雷,恐猶未盡了,夫此病未有不因於痰火者,蓋痰生熱,熱生風,故核塊疙瘩,皆有形可徵。痰火上升,壅於氣道,兼於風化,則自然有聲。輕則如蟬之鳴,重則如雷之響,以聲如雷而為名,或以其發如雷之迅速也。設如前論盡作風熱治之,恐認標而忘其本,故復附痰火一方於後。

白殭蠶(五分),粉草(二錢),半夏(牙皂薑汁煮,一兩),連翹(五錢),片芩(七錢,酒炒),陳皮(去白,鹽煮),桔梗(各五錢),大黃(酒蒸九次,二兩),薄荷葉(三錢),白芷(二錢),天麻(五錢,酒浸),青礞石(二錢),為末,水法為丸,如綠豆大,食後臨臥,茶吞二錢,以痰利為度。後用清痰降火煎藥調理。

頭風白屑,肝經風盛也。大便實,則瀉青丸,虛則消風散。

外用山豆根,浸油塗之,或以乳汁調塗。

又方用白芷、零陵香各等分,為末,浸香油塗之,候三五日,篦去,二三次,永不再生。

白話文:

[清震湯]的配方是:升麻,蒼朮,薄荷,這些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五錢,用水煎至剩七分,再燒一個完整的荷葉,研磨成細粉,和藥混合,飯後溫熱服用。

另外提到:前面的討論都以結節疙瘩,並使用風藥來治療,並且把震解釋為雷,但這可能還未能完全說明。事實上,這種疾病無一例外是由痰火引起的。痰會產生熱,熱會產生風,因此形成的結節疙瘩,都是有形可見的。當痰火上升,阻塞氣道,並受到風的影響,就會產生聲音。輕微時像蟬鳴,嚴重時像雷鳴,這就是名字來源,或者因為它發作的速度像雷一樣快。如果只按照前面的理論,全部當作風熱來治療,恐怕只看到表面而忘了根本,因此在後面附加了針對痰火的處方。

使用白殭蠶(五分),粉草(二錢),半夏(牙皁薑汁煮,一兩),連翹(五錢),片芩(七錢,酒炒),陳皮(去白,鹽煮),桔梗(各五錢),大黃(酒蒸九次,二兩),薄荷葉(三錢),白芷(二錢),天麻(五錢,酒浸),青礞石(二錢),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加水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飯後睡前,用茶送服二錢,直到痰順利排出。之後再用清痰降火的煎藥來調理。

頭部風疹和白屑,是肝經風盛的表現。如果大便乾硬,就使用瀉青丸;如果是虛弱的,則使用消風散。

外部治療可以使用山豆根浸泡在油裡,然後塗抹。或者用乳汁調和塗抹。

另一個處方是使用白芷和零陵香,各取等量,磨成粉末,浸泡在香油中塗抹,等待三五天,用梳子梳去,重複兩到三次,就可以永遠不再長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