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4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4)

1. 論壯熱煩渴口鼻腐爛等症(錦囊新增)

斑疹本為肺胃火毒,故壯熱煩渴,喜冷浩飲,此其常也。然即縱其冷飲,則冰遏熱毒在內,且津液遇冷則凝,而燥渴益甚,況胃喜涼飲而惡熱,得冷入口,勿論虛實,無不爽快也。腸喜熱飲而惡寒,流寒下焦,勿論虛實無不受傷也。輕則激其虛火上升,寒熱不已,重則迫其熱毒下注,瀉利無休。

更有誤以煩渴喜冷為實熱,峻用芩連苦寒之藥,殊不知火之有餘,由水之不足,即渴者,乃臟腑津液燥槁而為病也。少火變為壯熱,宗氣已亡於中,孤陰外覆肌表,榮道已竭於裡。若不求陰陽至理而調之,徒以時行外染之客病為主治,壯者因循日久而愈,弱者悠忽變症而亡,故凡有壯熱煩渴,視此可以例推矣。

奈何北方凡患熱病喜冷者,謂之咯水病,病家則任飲涼水,醫家則峻投寒藥,以致愈飲愈渴、愈寒愈熱,逼其浮越之虛陽,盡耗於肌表,必致身冷而已,獨不思溫能除大熱之語,何也?要知千變萬化之病,多由身中之火,不安其位,衛沖巔頂則頭疼,越於肌表則身熱,浮於頭面則臉紅,客於會厭則咽痛,得其平則安其位,外邪不能入而為真陽之正氣。失其常則離其位,外邪得入,即陽氣而變為火矣。

何時師治熱病者。泛云邪熱,日以苦寒為事,豈人身上之熱,另有身外之火乎,此即本人身內之火。發越而為病也。惟出實火太過者,暫以寒涼折之,中病即已,斷無有去之理也。未者,飲水餐冰不已,盡將陽氣趕出。以致手足厥冷,龍雷無可藏納,上迫而為胃爛口臭,睛紅舌黑,榮失氣運,凝滯成斑,獨現於足。夫斑疹屬火,火性上炎,故多見頭面。

今獨現於足者,陽氣已絕陰,氣凝位,名死血斑也,不治。是皆陰極似陽之假熱而誤用寒涼之過也。至於唇口腐爛,甚至頰穿唇缺,鼻爛目傷者,似乎熱毒也。孰知陽氣者,所以充皮毛,堅筋骨,密腠理,以衛護於外者也。陰血者,所以榮脈絡,潤肌膚,滋陰髓,以榮養乎里者也。

面為諸陽之會,目為至陰之精,鼻為宗氣之竅,一身之氣血運至鼻面者,非至清至精者,不能達之。苟一旦陽氣耗散於外,失其衛獲之權,陰血燥槁於裡,失其榮養之職,於是五官精華衰涸,則陰翳之火乘虛而迷空竅,流灼為害,猶龍雷之焚燬萬物甚速也。況多餘熱不退而為痧勞者,是昔氣血本氣為病,有何毒乎?治之者,能明此理,惟使太陽一照,龍雷頓息,真陽一僉,陰醫自消,真陰一生,虛陽自化而榮衛各得其職矣。蓋無形生出有形之假火,須有形生出無形水火之真藥以調之。

蓋造化之理,皆生於無。凡有形者,皆非真也。奈何一見壯熱紅點,便作有形實利,以攻有跡之藥而投無形之虛,以致變現百出。病欲不死,焉可得乎!

白話文:

斑疹本質上是肺和胃的火毒引起的,所以會出現高熱、口渴,喜歡喝冷水,這是常見的現象。然而,即使放任病人喝冷飲,寒氣也會把熱毒封在體內,而且津液遇到寒冷會凝結,反而會使口渴更加嚴重。況且,胃喜歡涼飲而討厭熱飲,喝下冷飲入口,無論虛實都會感到舒爽。相反,腸道喜歡熱飲而討厭寒飲,寒氣流向下焦,無論虛實都會受到損傷。輕則會激起虛火上升,導致寒熱交替不止;重則會迫使熱毒向下蔓延,導致腹瀉不止。

更有人誤以為口渴喜冷是實熱,就使用黃芩、黃連等苦寒的藥物,殊不知火氣旺盛是因為身體內的水液不足,口渴是因為臟腑的津液乾枯所導致的疾病。少火變成高熱,是宗氣已經耗損,陰氣孤立地浮在肌膚表面,榮氣已經在體內耗竭。如果不能探求陰陽的道理來調理,只是把時行的外感病當作主要的治療方向,身體強壯的人可能因為時間久了而自癒,身體虛弱的人可能因為疏忽大意而病情惡化死亡。所以,凡是出現高熱口渴的情況,都可以按照這個例子來推論。

無奈的是,北方地區凡是患熱病喜歡喝冷水的,都稱之為「咯水病」,病人家屬就任由病人喝冷水,醫生也大量使用寒涼的藥物,導致病人越喝越渴,越用寒藥越發熱,迫使浮在體表的虛陽耗散,最終導致身體冰冷。難道就沒想到「溫能除大熱」這句話嗎?要知道,千變萬化的疾病,大多是因為身體內的火氣不安於正常位置,火氣上衝到頭頂就會頭痛,浮於體表就會發熱,浮於頭面就會臉紅,停留在會厭就會咽痛。如果火氣能回到正常位置,外邪就不能侵入,這樣陽氣就能發揮正常的功能。如果火氣失去常態,離開了正常位置,外邪就會趁虛而入,陽氣就會轉化為火。

有些醫生治療熱病,只泛泛地說是邪熱,每天都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,難道人身上的熱,是來自體外的火嗎?這其實是人體內部的火氣,發散到體表而導致的疾病。只有實火太過的情況,才需要暫時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抑制,病情緩解就應該停止,絕對沒有一直使用的道理。有些人不停地喝冷水吃冰,最終會把陽氣全部趕出體外,導致手腳冰冷,身體內部的陽氣無法潛藏,向上衝迫導致胃爛口臭、眼睛紅腫、舌頭發黑,榮氣失去運行的能力,凝滯而成斑疹,而且獨獨出現在腳上。斑疹本身屬火,火性向上,所以大多出現在頭面部。

現在斑疹獨獨出現在腳上,是因為陽氣已經衰竭,陰氣凝結於下,這種斑疹稱為「死血斑」,是無法治療的。這些都是因為陰氣極盛而表現出類似陽氣旺盛的假象,卻被誤用寒涼藥物所造成的過錯。至於嘴唇口角潰爛,甚至臉頰穿孔、嘴唇缺損、鼻子腐爛、眼睛受損,看起來像是熱毒,但實際上是因為陽氣負責充養皮膚毛髮、堅固筋骨、緻密腠理,從而在體外形成保護;陰血負責濡養脈絡、滋潤肌膚、滋養骨髓,從而在體內提供營養。

面部是所有陽氣的匯聚處,眼睛是至陰精華所在,鼻子是宗氣出入的孔竅,全身的氣血運行到鼻子和臉部的,一定是極其清純精微的物質。如果一旦陽氣耗散於外,失去保護作用,陰血在體內乾涸,失去濡養功能,那麼五官的精華就會衰竭,陰翳之火就會乘虛侵襲空竅,就像龍雷一樣迅速地焚燒萬物造成傷害。況且,如果餘熱不退,進而發展成痧勞,這是因為氣血本來就虛弱導致的疾病,哪裡有毒呢?治療疾病的人,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,只要陽氣一照,龍雷就會立刻消停,真陽只要稍微恢復,陰氣自然消散,真陰只要產生,虛陽也會自然轉化,榮氣和衛氣就能各司其職。大體來說,無形會產生有形的假火,所以必須用有形產生無形的水火真藥來調和。

大自然運行的道理,都是從無形中產生。凡是能看見的有形之物,都不是真實的本質。然而,人們一看到高熱紅點,就把它當作有形的實證,用攻伐有形的藥物來治療無形的虛症,導致疾病千變萬化。這樣病想要不死,怎麼可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