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5)
痘疹全集卷三十三(麻疹門) (5)
1. 論壯熱煩渴口鼻腐爛等症(錦囊新增)
(張)於乙亥年,因刷印是書,附糧艘北上,時斑疹在行而甚危,諸醫或用表托,或用清解,俱莫能療。有身體俱見而面上隱隱退縮,壯熱喘嗽,煩躁不食泄瀉者;有身面俱見而赤壯熱,喘嗽煩躁,不食泄瀉者,要知皆陽外越而陰內竭,中氣弱而肺氣傷,其火之有餘乃由水之不足。昧者,概麻疹餘毒,然不知實系氣血大傷,即陰陽二氣而為病也。
余按其脈寸強尺弱,或細數無力者,並以全真一氣湯(方見雜症二十卷藥按中)去人參:量人大小酌劑輕重投之。一二劑後,喘熱俱退,熟睡日余,神爽思食,並向有口瘡目患者,皆從此而愈。可見陽藏陰長之妙用深,感先賢喻嘉言,以人參敗毒散而治斑疹之論,與吳鶴皋所云,以參附而治斑者,法之變也。醫不達觀,安足語此等語,信不誣也。
惟脈洪有力,人強氣壯者,方用連翹。土貝、牛蒡、甘桔、生地、丹皮之類清解之。若不詳陰竭陽浮之理,概投表疹解毒之方,不惟不勝治,終亦不可治,殆至陰陽並竭,而煩躁喘促,猶云疹毒內攻,元神脫盡而日竄口禁,尚為變驚調治,何其昧之至也!
余長孫大業,年四歲時,當變月,正值家中大小麻疹盛行,長孫亦染其症,因不肯服藥,乃避風靜攝聽之,熱至五六日來,精神甚疲,昏睡露睛,身上隱隱出現,頭面甚微,且額熱如烙,腿足溫和,飲食不進,焦灼無汗,余曰:面不起者,乃陽虛不能上托也。額熱倍常者,龍雷之火上乘也。
不食神倦者,久熱傷中而中氣不運也。焦燥無汗者,久熱而真陰枯涸也。昏睡露睛者,神疲而督脈縮急也。若用疏散益耗真陽真陰。虛火妄熾,風從內起,必有似驚非驚之變,況陰竭而復行疏解,則真陰愈槁,必有煩躁犯亂之膚,氣血根本既敗,其為氣血無形變現之斑疹,何自而充托於外哉!乃用熟地八錢,滋水以為君;炒黃白朮三錢,固中氣以為巨;牛膝二錢四分,使其濁陰下降,炒燥麥冬二錢,五味子三分,收攝肺氣,斂納龍雷下歸,並以為佐;製附子六分,真固丹田,以為使,則真陽既得,而面上之疹不攻自起矣。額上之火烙,不解自退矣。
真陰既得,則身上之焦灼,自可得汗而和矣。果辰刻服藥之後,不逾時而面上盡起,額熱大減,身有微汗。神情頓爽,但久熱狼狽,余晚間以人參八分,麥冬一錢,五味子五粒,煎湯溫服,次日精旺神強如故矣。或疑五味子酸斂為虞,殊不知內有附子大力之藥。一斂則其力愈大,真陽一壯於中,陰翳頓解於外,即所謂一勝則一負也。
故滋真水以取汗,汗出裕如壯真陽以散假陽,假陽輾釋,如太陽一照而龍雷自息也。水火既調。百病俱已,再調正氣於內,邪氣自散於表,故治有形之百病,皆當於無形之氣中求之。則有形之變幻,盡屬無形之虛張,誰謂外邪之傳襲,實是本身之發現,不求本而妄行驅逐、其有不敗者幾希。
白話文:
(張)先生在乙亥年,因為印刷這本書,跟著運糧船北上,當時正值傳染病斑疹流行而且很嚴重的時候,很多醫生有的用發汗的方法,有的用托毒的方法,有的用清熱解毒的方法,都沒辦法治好。有些病人全身都出現疹子,但是臉上的卻不明顯,而且發高燒、喘氣咳嗽、煩躁不安、不吃飯、腹瀉;有些病人全身和臉上都出現疹子,而且紅腫發高燒、喘氣咳嗽、煩躁不安、不吃飯、腹瀉。要知道這些都是因為陽氣外洩,陰氣內竭,中氣虛弱、肺氣受損,火氣過旺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。那些不明白的醫生,都當作是麻疹後遺症的毒素,卻不知道實際上是氣血大傷,也就是陰陽二氣都出了問題。
我仔細診斷他們的脈象,發現寸脈強而尺脈弱,或者脈搏細弱無力,就用全真一氣湯(藥方在《雜症》二十卷的藥按中),去掉人參,根據病人體型大小來調整藥的劑量。服用一兩劑後,喘氣和發燒都退了,病人能夠睡得很熟,隔天精神清爽,想吃飯,而且原本有口腔潰瘍和眼睛問題的,也都因此痊癒。可見陽氣內藏、陰氣滋長的道理有多麼重要。我感佩前賢喻嘉言用人參敗毒散來治療斑疹的理論,以及吳鶴皋所說用人參附子湯來治療斑疹的方法,這都是治療方法的變通。如果醫生沒有通達的見解,怎麼能理解這些道理呢?這確實是真的。
只有脈象洪大有力、體格強健、氣血旺盛的人,才可以用連翹、土貝母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生地、丹皮等清熱解毒的藥物。如果不懂得陰液枯竭、陽氣虛浮的道理,一概用發散解毒的藥方,不僅治不好病,最後也會沒救,可能會導致陰陽兩虛,仍然煩躁不安、呼吸急促,還說這是疹毒攻入內臟,元氣耗盡導致胡言亂語,還用驚風的方法來治療,真是太糊塗了!
我的長孫大業,四歲的時候,正值麻疹好發的時候,剛好家裡大人小孩都在流行麻疹,長孫也得了麻疹。因為他不肯吃藥,所以我就讓他靜養,仔細觀察他的情況。發燒到五六天的時候,他精神很差,昏睡不醒,眼睛半睜,身上隱隱約約出現疹子,頭臉上很少,而且額頭發燙像烙鐵一樣,腿腳卻溫溫的,不吃東西,焦躁不安,沒有汗。我說:臉上疹子不明顯,是因為陽氣虛弱,無法把疹子托出來;額頭發燙,是虛火上炎;不吃東西,精神疲倦,是發燒太久傷了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;焦躁不安,沒有汗,是因為發燒太久導致體內津液耗竭;昏睡不醒,眼睛半睜,是因為精神疲憊,督脈緊縮。如果用發散的藥物,只會更加耗損陽氣和陰液,虛火會更旺,導致內風,出現類似驚風的情況。況且陰液已經不足,又用發散的藥物,只會讓體內津液更加枯竭,一定會更加煩躁不安,甚至胡言亂語。氣血的根本都已經敗壞了,就算出現斑疹,又怎麼有氣血可以讓它發出來呢?所以我用熟地八錢來滋養陰液作為主藥;炒黃白朮三錢,來健脾益氣;牛膝二錢四分,讓體內濁氣下降;炒乾麥冬二錢,五味子三分,來收斂肺氣,使虛火下沉,作為輔藥;用製附子六分,來溫補丹田之陽氣,作為使藥。這樣陽氣就能恢復,臉上的疹子不用強行發出也會自然顯現,額頭發燙也會自然消退。
體內陰液充足,身體的焦躁也會自然消失,就能夠出汗了。果然在服用藥物後,很快臉上就出現了疹子,額頭發燙也明顯消退,身上也微微出了汗,精神也恢復了。但是因為發燒太久,身體仍然虛弱,所以晚上我又用人參八分、麥冬一錢、五味子五粒,煎湯給他溫服,隔天他精神旺盛,身體也恢復了。或許有人會擔心五味子酸澀會收斂藥性,但其實藥方中有附子這種藥力強大的藥物,收斂的作用反而能讓它的藥效更強。體內陽氣一壯大,陰邪自然消退,這就是所謂的「一勝則一負」的道理。
所以要滋養體內陰液才能出汗,汗液充足才能壯大陽氣,驅散虛火,虛火消散就像太陽出來,龍雷也自然平息。水火調和,百病自然痊癒。再調理體內的正氣,邪氣也會自然散去。所以治療有形的疾病,都要從無形的氣來著手。那些有形的變化,都只是無形的虛像,誰說外來的邪氣入侵,其實都是本身體內的問題。不從根本原因去解決問題,反而妄想驅逐邪氣,不失敗的機率實在太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