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一(餘毒門) (1)
痘疹全集卷三十一(餘毒門) (1)
1. 咽痛
咽痛者。雖云餘毒,然症有數端,有風熱咳嗽,咽喉不利者,用甘桔防風湯。如咽痛壯熱。痘痕色赤。手足皆熱者。此餘毒未解也,用柴胡麥冬散。如咽痛而大便不實。口渴飲湯,手足熱者。此脾胃虛寒也。宜五味異攻散。即手指初捏似熱,久捏則冷者,此亦脾胃虛熱也,捏宜人參白朮散。
如咽痛而大便黃色,手足指熱,發熱作渴,面赤飲冷者,此胃中實熱也,宜瀉黃散,或射干鼠黏子湯,如平時向有咽痛,面色素白。兩足常冷,而痘後發熱面赤,作渴飲湯,上熱足冷咽痛者,此足三陽虛而無根之火上炎也。即有暫時足熱之症,亦系陰虛火動耳。
凡遇此候而在未痘之時,便當壯水之劑,以防臨痘腰痛音啞變黑歸腎之症,及既出既靨而有前候者,並用八味丸料,煎與恣飲,再用益氣湯類,助其脾肺,以滋化源,則火退臟而自愈矣。
白話文:
[咽痛]
若出現咽痛的情況,雖然可能被視為是疾病後的殘餘毒性,但其實有不同的表現型態。例如,若是因為風熱引起的咳嗽,導致喉嚨不適,可以服用甘桔防風湯。如果咽痛伴隨高燒,痘瘡痕跡紅色,且手腳都感到熱,這可能是身體內的殘餘毒素尚未消除,應服用柴胡麥冬散。若咽痛同時伴有大便不成形,口渴想喝熱湯,手腳熱的現象,這可能代表脾胃虛弱且有寒氣,適合使用五味異攻散。另外,如果剛開始按壓手指感覺熱,但持續按壓後卻轉為冷,這也顯示脾胃虛弱且有熱氣,應服用人參白朮散。
若咽痛同時大便呈黃色,手腳和手指都感熱,並伴隨發燒、口渴、臉紅且想喝冷水,這是胃中有實熱的表現,建議服用瀉黃散,或是射干鼠黏子湯。如果平時就常有咽痛,臉色蒼白,雙腳常冷,痘後出現發燒臉紅,口渴想喝熱湯,上半身熱下半身冷且咽痛,這表示足三陽經脈虛弱,無根之火向上竄,即使偶爾有腳熱的症狀,也是因為陰虛火旺。
無論何種情況,在未長痘之前,都應該使用滋養腎水的藥物,以預防長痘後腰痛、聲音沙啞、皮膚變黑、病症歸腎等問題。若在痘瘡已經出現或結痂後,仍出現上述症狀,建議服用八味丸材料熬煮的藥湯,自由飲用,再輔以益氣湯類,強化脾肺功能,以滋補身體的生化源頭,這樣火氣退去,臟腑自能康復。
2. 二便秘利
痘瘡之後,有因熱毒未解,並於小腸而小便不通者宜利之。利而不參通者。則宜升提清解,上竅通而下竅自利矣。更莫如清肺,肺氣清而下輸膀胱也。尤莫若養陰,腎陰得而自能行水也。若並於大腸而大便不通者,治宜下之,然痘後必虛,亦莫若養血,腸得血而自解也。更有泄瀉者。
所屬有二,泄瀉而能食者,邪熱殺穀也。口渴者,邪灼津液也。脈盛者,內熱也。脈盛而數者。邪熱熾也。此為熱入大腸而泄瀉,宜清利之如食少不渴,脈微小者,此裡氣虛,不能禁固水穀也。雖有小渴,亦津液耗損使然,治以理中湯加減。然至痘後,則氣血大虛。凡遇瀉利,多從溫補,寬可以不足之法治有餘,惟便痂皮膿血者,此熱毒入於大腸而利出,宜四物湯,加芩連之類。待其利儘自愈。
不可訧用劫澀也。
白話文:
在長了痘瘡之後,有些人因為體內的熱毒尚未完全清除,導致小腸功能受影響,進而造成小便無法順利排出,這種情況我們會建議使用一些藥物來幫助排尿。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利尿藥物卻不兼顧疏通,那可能就需要使用一些可以提升體內氣機運轉、清熱解毒的藥物,當上半身的排毒管道暢通,下半身的排尿問題自然也會改善。更進一步來說,清肺也是個不錯的方法,因為肺部功能正常,才能將氣體順利送達膀胱,促進排尿。再者,滋養腎臟的陰氣也很重要,因為腎臟陰氣充足,就能夠正常地運行水分。
如果同時在大腸也有問題,導致大便不通,治療時會考慮使用一些通便的藥物。然而,在痘瘡後期,人體通常都處在虛弱狀態,所以滋養血液、讓腸道得到充分的營養,往往比直接使用通便藥物更有效。另外,還有一種情況是出現腹瀉。
腹瀉可分兩種狀況,一種是雖然腹瀉但食慾正常,這可能是因為邪熱在體內破壞食物的消化吸收;另一種是口渴,這可能是因為邪熱消耗體內的津液。脈搏強勁代表體內有熱,如果脈搏既強又頻繁,表示邪熱很旺盛。這兩種情況都屬於熱邪進入大腸,引發腹瀉,應該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。但如果患者食慾不佳、不口渴,且脈搏微弱,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,無法固定水和食物,即使有些許口渴,也是因為津液損耗所致,這種情況應使用理中湯加減進行治療。
然而,在痘瘡後期,人體的氣血會非常虛弱,遇到腹瀉的情況,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溫補的方式來治療,這是因為溫補可以彌補體內不足的部分,對抗過剩的問題。但如果是排出帶有膿血的便便,這可能是熱毒進入大腸,導致腹瀉,這時候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黃連等藥物。等到腹瀉結束,身體自然就會康復,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再使用一些收澀止瀉的藥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