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1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1)
1. 順症勿治
一痘瘡收後,痂厚落遲,離肉不黏者,吉。一痂落後,瘢色紅潤而無凹凸,飲食二便如常者,吉。一凡自食痘痂者,雖有他症不死。
白話文:
[順症勿治]
一段落:一種情況是在痘瘡結痂後,如果痂皮較厚,脫落時間較晚,且脫落時與肉分離乾淨,不黏連,這是好的徵兆。
二段落:另一種情況是痂皮脫落後,留下的疤痕顏色紅潤,且沒有明顯的凹凸不平,病患的飲食及大小便都回復正常,這也是好的徵兆。
三段落:凡是自己吃下痘痂的人,即使出現其他病症,也不會因此喪命。
2. 險症當治
一痘已結痂而不焦落者,是餘毒為害,或過食辛熱之藥,胃熱肌表也。或遍身盡落,惟頭面不焦脫者,是毒聚於陽會也。並宜大連翹飲加減服之。一痘痂至二旬,或一月黏肉不脫,或發癢者,此因表發太過,氣虛無力,煦之血虛,無力濡之,治宜參耆歸地之類,調養氣血,更佐荊芥以達肌表,且散腠理鬱伏之火也。
一有發癢,以致剝去痂皮,仍復灌漿如瘡疥者,此是血熱氣虛也,宜用參耆補衛,而加丹皮、地骨、地黃、連翹涼榮之味。一痂不落而反昏迷沉睡,不省人事者,此脾胃虛甚也,宜人參清神湯主之。一靨後而瘢紅紫者,是血熱毒盛也,當與涼血解毒為主。一痘痂而唇不蓋齒者,急與敗毒涼血,否則,定變走馬牙疳而死,或因血氣枯槁,不能潤養督任二脈喘急者,當從補養。
一痘後而口禁僵直,腹痛達臍,冷汗如雨,其痛定汗止而脈弦緊者,是因瘢受風寒也,宜散風養血,如秦艽鉤藤歸防薑桂木香之類。
白話文:
[對於危險病症應採取治療措施]
一個狀況是,如果出疹後已經結成痂皮,但這些痂皮卻不乾燥脫落,這通常是由於體內仍有殘留毒素,或者過度使用了辛辣和性熱的藥物,導致胃部和肌肉表面產生熱氣。又或者是全身的痂皮都已經脫落,唯獨臉部的痂皮依然存在,這顯示毒素集中在身體的陽性部位。對於這兩種情況,建議服用大連翹飲,並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適當增減。
另一種情況是,痂皮在二十天或一個月後仍然粘附在皮膚上無法脫落,甚至開始發癢,這通常是因為表皮發作過度,導致氣血虛弱,無法滋養皮膚,應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生地等藥材調理氣血,再輔以荊芥幫助肌膚恢復,並散發皮膚下的熱氣。
如果出現癢感,不小心剝掉痂皮,結果痂皮下方又出現類似瘡疥的現象,這表明血液過熱和氣血虛弱,應使用人參、黃耆來補充衛氣,再添加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生地黃、連翹等涼血藥材。
如果痂皮不脫落,反而患者開始陷入昏迷、深度睡眠,失去意識,這表明脾胃極度虛弱,應使用人參清神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式。
如果出疹後,疤痕呈現深紅或紫色,這表明血液過熱和毒素旺盛,應以涼血解毒為主要治療方向。
如果出疹後,痂皮雖已脫落,但嘴脣無法閉合,必須立即使用敗毒涼血的藥物,否則將會演變成嚴重的口腔疾病,甚至死亡。或者,這可能是由於血液和氣血枯竭,無法滋養督任二脈,導致呼吸困難,應從補血養氣的方向進行治療。
如果出疹後,口部僵硬不能開合,腹部劇痛到達肚臍,並且大量冒冷汗,當疼痛停止時,汗水也會停下來,且脈搏緊繃,這通常是由於疤痕受到風寒侵襲,應使用疏散風邪和滋養血液的藥物,例如秦艽、鉤藤、當歸、防風、生薑、肉桂、木香等。
3. 逆症不治
一痂後泄瀉不止,目中無神而面色青者,死。一忽發大喘而類枯白唇白者死。一痘瘢雪白者,是氣血盡也。如不大補氣血必死。一痂後發驚者,是心氣已絕,神無所依不抬。一凡咽物作噎,喉中如鋸,腹脹虛鳴,痰喘頭汗者,死。一凡一病未已,一病復生,五行勝復相乘者,死。
白話文:
[無法救治的病症]
- 如果結痂後仍然持續腹瀉,且眼睛無神、臉色蒼青,這種情況下病人會死亡。
- 若突然出現劇烈的呼吸困難,嘴脣和臉色呈現枯槁及蒼白,這也是致死的徵兆。
- 痘瘡癒合後留下雪白色的疤痕,表示身體的氣血已經耗盡。如果不進行大力補充氣血,病人必定死亡。
- 如果結痂後出現驚嚇的反應,這顯示心臟的功能已經衰竭,精神無法得到支持,病人將無法存活。
- 但凡吞嚥食物時有哽噎感,喉嚨感覺像是被鋸子割過,腹部腫脹且空鳴,伴隨痰多、喘息以及頭部出汗的症狀,這都是死亡的預兆。
- 如果一種疾病尚未痊癒,另一種疾病又接踵而至,根據五行學說中的剋制與反剋現象,這種情況下病人也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