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1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1)

1. 不食能食

癧痂既落,有因中氣暴虛而不能食者,宜人參白朮散調養之。如素不能食而痂後倍食者,是因津液暴亡,邪火殺穀,其人必便難,口渴煩燥不寧,治宜利之,否則,胃熱不去,郁為口臭齒爛,或流散四肢,為癰疽腫毒矣。惟脾胃素壯能食者,縱有便難之後,不可概論,即倍食而安靜,無他苦者,慎勿輕為利下。

每見大病之後,腸胃脂膏消耗,是以多食,亦飢虛者,此其常也。倘慮變而利之,是速其變矣。

痘後邪氣盡退,正氣將復,則脾胃應舒,飲食宜進。若原不食,近因喜食太過而不食者,或原能食,近因驟加,以致惡食不食者,此皆內傷有餘症也,並宜木香大安丸主之。如向未食,今猶不喜食者,此脾胃中氣不足,宜人參白朮散主之。更有脾胃大困,惡食惡藥,今忽逢食恣吞,逢藥便飲而不知苦味者,是不可以能食,肯藥喜之,蓋脾主味,開竅於口,《經》曰:口和則知五味。今不知者,是脾敗而邪火殺穀也。

多致變症不治,宜邪脈候未之。

白話文:

【可以吃但不想吃】

當瘡痂脫落之後,有的人會因爲中氣突然虛弱而沒有食慾,這時應該使用人參白朮散來調養身體。如果本來就沒有食慾,但在脫痂後食慾大增,這可能是因爲體內津液大量流失,邪火旺盛,導致消化能力強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通常會有便祕、口渴、煩躁不安的症狀。治療上應以通便爲主,否則,胃熱無法排出,可能會引起口臭、牙齒腐爛,甚至擴散到四肢,形成癰疽腫毒。

然而,對於脾胃功能一向強壯、食量大的人,即使在脫痂後有便祕的情況,也不能一概而論。如果他們雖然食量增加,但身體安靜,沒有其他不適,就不應該輕易使用瀉藥。

常見的是,在大病之後,腸胃的油脂消耗殆盡,因此食慾增加,這是正常的反應。如果擔心病情變化而使用瀉藥,反而可能加速病情惡化。

出痘後,邪氣完全消退,正氣逐漸恢復,脾胃功能應當得到舒緩,飲食應該逐漸增加。如果原本沒有食慾,最近卻因爲食慾過度而不想吃,或者原本食量正常,近期突然增加,導致厭食,這些都屬於內傷過盛的情況,建議使用木香大安丸來調理。如果一直都沒有食慾,現在依然不想吃,這可能是脾胃中氣不足,適合用人參白朮散來治療。更有一種情況,脾胃極度虛弱,對食物和藥物都反感,但現在忽然見到食物就狼吞虎嚥,見到藥物就喝下去,甚至感覺不到苦味,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恢復了食慾和對藥物的接受度。因爲脾臟主管口味,開口於口腔,古籍《經》中有記載:“口和則知五味。”如果現在感覺不到味道,那可能是脾臟衰弱,邪火旺盛導致的消化能力強。

這種情況常常會導致病情變化,難以治癒,應該密切關注邪脈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