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(落痂門) (1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三十(落痂門) (1)

1. 痘疹全集卷三十(落痂門)

2. 落痂諸論

收靨之後,痂亦先手漸脫,其疤鮮明光潤,既無赤黑,又無凹凸,容顏依舊者,此乃大順者矣。若靨後痂落,五官麻訣,四肢傷殘,毛髮盡脫,形容大改者,此險中得生者也。面痘黑汙者,須用滅瘢散,臨睡蜜水調搽,至曉以水滌去,自然白瑩光潤,更宜愛護,不得早見風日。如瘢突起著,此熱毒未盡,宜用解毒防風湯。

如下成凹者,此脾胃虛而不能長養肌肉也,宜用人參白朮散加黃耆主之。若痂不脫者,以百花膏潤之,令其速脫,遲則深入肌肉而成瘢疤。若久不脫者,是肺主皮毛,脾主肌肉,二經血虛作熱也,宜內用補血涼榮之劑,外用麻油和蜜塗抹,痂得油潤自脫也。不可強為剝去,致傷皮膚,成瘡潰爛,或變痘癩。

凡痘面渾身瘡瘢黑暗者,未可便謂無事,猶思日前未甚作膿而到靨歸腎也,宜細別之。如身壯熱,少食大渴,煩悶昏睡,便利或秘者,此真倒靨歸腎也。若身溫暖爽快,二便飲食調勻者,此乃瘡瘢本色無慮也。如瘢白色者,是氣血虛也,急用大補氣血。如收靨既遲,痂亦難落,其人昏昏喜睡,無他苦者,此因邪氣雖退,正氣尚衰,脾胃虛弱耳。宜用保元安神,緩緩調理,氣血平復,則自清爽。

然痂皮初落,肌肉新嫩,不宜澡洗,增減衣服,蓋表氣已虛,六淫易襲,兼瘡毒久困,裡氣必虛,腸胃必弱,不宜飲冷,及傷飢飽。痘中做病,日後難療,與其疾若一生,莫若謹慎百日。凡痘痕赤而作癢者,是血虛而有熱也,宜用丹皮、會皮之類。若赤而作痛者,是餘毒也,宜用連翹、鼠黏之類。

若白者,是氣虛而血衰也者,宜固元氣為本。若白而作癢兼渴者,是氣血俱虛也,尤宜大補氣血。若發熱而大便調和者是脾胃虛熱也。若發熱而大便秘結者,是腸胃實熱也。若乳食減少,四肢倦怠者,是中氣虛也。然治之而即愈,兼之痘痕漸轉紅活者,吉。如色不轉者,雖經年後,多變瀉痢而死,然補氣血,久而不效者,莫若更補氣血之根。

氣之根,腎中之真陽也。血之根,腎中之真陰也。於此根上補起,未有不發虛氣血。

凡痘痂既脫,復有瘢痕凸起,重作膿窠,依舊結一層疕子者,是必收靨太聚,毒氣未盡,或因誤服溫補之藥,多淡肥甘之物,飲酒恣辛,不忌煎煿,或因見風太早,榮衛鬱而不通,皆能覆成此症。然此毒邪外散,決無大苦,只恐肌肉空虛,久為瘡癩也。

復有痂雖脫去,或於面上,或於手足成片結硬,其瘡差別雖焦,中蓄膿漿者,此是痘子原出之初,其處太密,糊塗成丹,無分顆粒,所以毒壅於裡,不能大泄,故靨獨遲,今血氣少,復化成毒膿耳,宜用滅瘢散,和蜜塗之,待膿收癡起自愈。

更有手足腕膝之處,瘡窠連串,作一大塊膿化作水,停蓄於中,恰如囊袋,皮不破水不去,日久只如是者,此乃里面肌肉已好,只是瘡皮剩於外者而作也,宜用針之決去其水自干脫矣。

白話文:

[痂皮脫落的各種討論]

疹子痊癒後,結成的痂皮也會逐漸脫落,如果留下的疤痕鮮亮潤澤,既沒有赤紅也沒有黑色,表面平整無凹凸,面容如舊,這是恢復得非常順利的情況。然而,如果疹子好了之後,痂皮脫落後導致五官麻痹,四肢受傷殘缺,頭髮全部掉光,面貌大變,這是在危險中倖存下來的人。如果面部的痘子變得黑污,應該使用滅瘢散,在睡前用蜂蜜水調勻塗抹,到清晨再用水洗淨,皮膚自然會變得白皙潤澤,更要好好保護,不要過早吹風曬太陽。如果疤痕突起,這是熱毒尚未完全清除,應使用解毒防風湯。

如果疤痕凹陷下去,這可能是脾胃虛弱,無法正常生長肌肉,這時應使用人參白朮散加上黃芪來治療。如果痂皮遲遲不脫落,可以使用百花膏滋潤,讓它快速脫落,否則它會深入肌肉形成疤痕。如果長時間不脫落,是因爲肺部主管皮毛,脾臟主管肌肉,兩條經絡的血液虛虧發熱,這時應內服補血涼血的藥物,外用麻油和蜂蜜塗抹,讓痂皮得到油脂滋潤自然脫落。不可強行剝除,以免傷害皮膚,造成瘡口潰爛,或者轉變成痘癩。

所有痘瘡遍佈全身且顏色深暗的人,不能立刻認爲沒事,要考慮到之前可能並未嚴重化膿,而是疹子迴歸腎部,需要仔細分辨。如果身體壯熱,食慾減小,極度口渴,心煩意亂,昏睡不醒,排便異常,這可能是疹子真的迴歸腎部。如果身體溫暖舒適,大小便飲食都正常,這是疤痕的正常顏色,無需擔憂。如果疤痕是白色的,這表示氣血虛弱,應緊急使用大量補氣血的藥物。如果疹子癒合的時間延遲,痂皮難以脫落,人感到昏沉嗜睡,但沒有其他痛苦,這可能是因爲雖然邪氣已經消退,但是正氣依然衰弱,脾胃虛弱。此時應使用保元安神的藥物,慢慢調理,當氣血恢復正常,人自然會感覺清爽。

然而,痂皮剛脫落時,新生的肌肉非常嫩,不宜洗澡,增加或減少衣物,因爲表面的氣血已經虛弱,容易受到外界六種病因(風、寒、暑、溼、燥、火)的侵襲,再加上瘡毒長期困擾,體內氣血必定虛弱,腸胃功能也會減弱,不宜飲用冷飲,避免飢餓或過飽。痘瘡中產生的疾病,日後很難治癒,與其等到病情加重,不如謹慎一百天。所有痘瘡痕跡紅腫且發癢的人,這是血虛且有熱的表現,應使用牡丹皮、槐花等藥物。如果紅腫且疼痛,這是餘毒未清,應使用連翹、牛蒡子等藥物。

如果是白色,這是氣虛血衰的表現,應固守元氣爲根本。如果白色並伴有瘙癢和口渴,這是氣血兩虛的表現,更應大量補充氣血。如果發熱但大便正常,這是脾胃虛熱的表現。如果發熱且大便乾燥,這是腸胃實熱的表現。如果飲食減少,四肢疲倦,這是中氣虛的表現。然而,只要治療後立即好轉,且痘痕逐漸轉爲紅潤,這是好的跡象。如果顏色不改變,即使經過一年,大多會轉變爲腹瀉或痢疾而死亡。然而,如果補氣血長期不見效,不妨更專注於補氣血的根本。

氣的根本,在於腎臟中的真陽;血的根本,在於腎臟中的真陰。從這個根本上補充,沒有不激發氣血的。

所有痘瘡痂皮脫落後,又有疤痕凸起,再次化膿形成新的瘡口,就像重新結了一層瘡皮,這肯定是疹子過於密集,毒氣未完全清除,或是誤服溫補藥物,食用過多油膩甜食,飲酒過量,辛辣食物不忌,或過早接觸風寒,導致營衛氣血鬱滯不通暢,這些都會導致這種症狀。然而,這種毒素外散,並不會帶來太大痛苦,只擔心肌肉空虛,長期變爲瘡癩。

還有些人,雖然痂皮已經脫落,但在臉上或手腳上形成硬塊,瘡口雖焦黑,但內部仍有膿液,這是因爲痘瘡最初出現的地方過於密集,模糊成一片,沒有明顯的顆粒,所以毒氣在體內堆積,無法大量排出,所以疹子癒合得特別慢。現在由於氣血減少,再次轉化爲毒膿。這時,應使用滅瘢散,與蜂蜜混合塗抹,等待膿液吸收,疤痕自行癒合。

還有一種情況,即使痂皮已經脫落,但在手腳腕、膝蓋等處,瘡口連成一片,形成一大塊膿液,像囊袋一樣儲存在裏面,皮膚不破裂,膿液就不會流出,時間長了,情況就會保持不變。這是因爲裏面的肌肉已經癒合,只是外面的瘡皮仍然存在。這時,應使用針刺法,將膿液排出,自然就會幹燥脫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