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九(收靨門) (1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九(收靨門) (1)

1. 浮腫

痘靨之後,若失調理,或傷飲食,或感風濕,以致傷脾,脾虛則不能治水,水溢上行,故為浮腫也。如因飲食傷者,則用健脾利水。如因風濕傷者,則以汗解之。然久病之後,五內皆虛,脾不能運而氣多滯,肺不能輸而氣不降,腎不能納而氣不藏,所以無根失守之氣,任其升降,臥則面浮,起則腳腫,恆多有之。但調五內,浮腫自愈,捨本治腫,終無益也。

白話文:

在長了痘痘後,如果生活調理不慎,或者飲食不當,或者受到風濕的影響,導致脾臟受損。脾臟虛弱時,便無法正常地調節水分,水分過多會往上逆流,因此身體出現浮腫的情況。

如果浮腫是因為飲食問題所導致,應採用健脾利尿的方法來治療。若是風濕引起的,則應以發汗的方式來緩解。然而,在長期患病後,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都處於虛弱狀態,脾臟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氣血阻滯,肺臟無法正常運送氣血導致氣血不下降,腎臟無法正常吸收氣血導致氣血無法收斂。所以,這些無根的氣血隨意升降,躺下時臉部浮腫,站起時腳部腫脹,這種情況十分常見。但是,只要調整好五臟六腑的運作,浮腫自然會痊癒,如果只是針對腫脹本身進行治療,最終並不會有什麼幫助。

2. 發熱

凡痘一身溫暖而至靨時,忽大熱者,此俗名干漿,亦是常候。只怕內傷飲食,外感風寒以致耳。然病久氣虛,不可輕用汗下。如外傷者,參蘇飲。內傷者,木香大安丸,助胃化食推揚穀氣而已。

白話文:

【發燒】

凡是出疹子時,全身原本溫暖,突然間變得非常發燒,這種情況民間常稱為"幹漿",這也是出疹子的常見現象。最怕的是體內因飲食不當受損,外部又受到風寒侵襲。然而,若疾病持續一段時間導致氣虛,不能隨便使用出汗或瀉下的療法。如果是由於外部因素引起,可以使用參蘇飲;若是內部飲食引起的,則可用木香大安丸,其作用主要是幫助消化,促進食物轉化和提升體力。
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具體治療請遵醫囑。

3. 論臭

夫心之臭焦,肝之臭臊,脾之臭香,肺之臭腥,腎之臭腐,然且臭皆屬於心,故曰臭從火化也。痘至靨時才臭者,此痘成熟之時,邪從自內而出也,為吉。若養漿之時即臭者,此毒火敗壞之氣,積於中而見於外也,為凶。至若瘙癢而抓破潰爛,在腫灌之時,其臭臊者,肝火盛也,死。

其臭焦者,心火盛也;其臭腥者,肺火盛也,並危。其臭腐者,腎火旺也。或腐痘之氣者,皆死不治,惟臭香者,脾也,水穀之府,無所不受,故為吉論,尤宜以能食,不食兼諸候驗之。

白話文:

關於氣味的討論如下:心臟的氣味是燒焦的味道,肝臟的氣味是臊味,脾臟的氣味是香氣,肺臟的氣味是腥味,腎臟的氣味是腐味。然而,所有的氣味都與心臟有關,因此可以說氣味是由火氣轉化的。

在痘疹發育到結痂階段纔出現氣味,這表示痘疹已經成熟,體內的邪氣正在向外排解,這是好的徵兆。但若是養護期就出現氣味,這顯示體內有毒火,造成體內機能的損壞,並將這種情況反應在外,這是非常不好的預兆。

如果痘疹在腫脹灌膿階段被抓破,導致潰爛,而且有臊味,這表示肝火旺盛,病患會死亡。如果有燒焦的味道,表示心火旺盛;如果有腥味,表示肺火旺盛,這些都是危險的症狀。如果有腐爛的氣味,表示腎火過旺。如果是痘疹腐爛的氣味,都是無法救治的,必死無疑。

唯有帶有香氣的,表示脾臟健康,脾臟是消化系統的核心,能夠承受各種食物,因此有香氣是好的預兆。尤其應觀察病患是否能進食,以及其餘的病症來判斷病情。

4. 論倒靨便秘及利

凡痘不當靨而忽一齊紫者,是為倒靨而屬危症也。若痘當靨不靨而復卒入於裡者,是亦謂之倒靨,尤屬死症也。如元氣素弱,又不能食,目常自利者,則用陳氏木香散,誠死中求活之聖藥。如原無泄瀉而乃大便久秘,腹脹喘呼者,此因毒盛而薄蝕元氣,復入於裡也。宜急下之。

若不急下,則腸胃不通,榮衛不行,益加喘滿躁悶而死矣。若毒入里,忽然自利,痂皮膿血者,此出其人脾胃素強,毒氣難留,故自利下,則毒氣因而乃出,為順候也。不可止之,待利盡膿毒自愈。如利水穀者,此由脾氣虛弱,不能勝邪,是以毒氣反驅水穀耳,不治之症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瘡痘不應該成熟卻突然全部變紫的,這被稱作倒疹,屬於危險的症狀。如果瘡痘應該成熟卻未成熟,反而突然內陷的,這也被稱作倒疹,更是死亡的徵兆。如果原本體質就虛弱,又無法進食,經常有腹瀉的情況,可以使用陳氏的木香散,這可說是在死亡邊緣尋求生存的神藥。

如果原本並無腹瀉,卻出現長期的大便乾結,腹部脹大,呼吸困難的現象,這是因為毒素過盛侵蝕元氣,再次進入體內所致。應該立即進行瀉下治療。

如果不立即瀉下,腸胃功能就會受阻,營養和防禦機制無法運行,會增加呼吸困難、胸悶、焦躁的情況,最終導致死亡。如果毒素進入體內,忽然開始自行排便,排出痂皮和膿血,這顯示此人脾胃本來就較強壯,毒素難以在體內停留,所以自行排便,毒素隨之排出,是正常的反應。不應該阻止,等待排便完畢,膿毒自然會痊癒。如果排出來的是水分和穀物,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無法抵禦邪氣,因此毒素反而驅使水分和食物排出,這是無法治療的症狀。

5. 論正靨倒靨

凡痘初出,磊落成個而後來長大作膿,始相連串,然外雖串通而皮下猶個個分明,及至結痂腫消而膿干現出,覆成個數完全堅厚者上也。即或根腳相通而皮肉盡串,若已結痂之時,亦得乾淨,無有淫濕及濺破者,次也。如未成痂者,潰爛,已成痂者,只是嫩皮,此亦倒靨也。

然凡倒靨而如面瘡腫起,尚在灌膿,身雖半靨而膿腫猶存者,此痘已熟,乃為可治之症。如痘猶生而未成膿,即乃結靨,目開而乎肉乾,及有失音喘促煩躁等候者,此決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痘疹(例如天花)的發展和治療。

大意是:當痘疹剛開始出現,一顆一顆地冒出,隨後逐漸增大化膿,並開始連成一片,但即便外表看起來是連在一起的,實際上皮下的每一顆痘疹仍清晰可辨。等到痘疹結痂、腫脹消退,膿液乾涸,呈現出完整且堅固的結痂,這是最好的情況。

即使痘疹在底部相連,但只要到了結痂的時候,也能乾淨地結痂,沒有濕潤或破裂的情況,這是次好的情況。如果痘疹還未結痂就已經潰爛,或是已經結痂的地方只是一層嫩皮,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「倒靨」。

然而,若是倒靨的痘疹就像臉上的癤子一樣腫起,仍在化膿階段,即使身體只有一半出現痘疹,但只要有膿腫存在,這表示痘疹已經成熟,是可以治療的病狀。但若是痘疹尚未成熟,尚未化膿,就已經結痂,眼睛打開,肌肉乾燥,並且有聲音嘶啞、呼吸急促、焦躁等症狀,這種情況就非常嚴重,無法治療了。

6. 論潰爛吉凶

凡痘瘡收靨,其色蒼蠟,圓淨堅厚而如螺靨痂瘢高矣,如珠者。是正靨也。如濃滿而色灰黑,兼之干塌,平在皮膚者,或頭穿膿出堆眾成痂如雞矢者,次也。若皮破膿出,痂薄如紙者,又其次也。若皮爛膿潰,不成痂皮而膿汁腥臭者,此為外靨,斯為下矣。如過期而然者,則譬諸瓜果熟久則爛,此亦造化之常,還作順看,未及期者,則為斑爛,乃逆候也,必變倒靨而死。

然有因過服參耆托表之劑而致里邪雖已盡出,其表毒不能自解,是以過期而腐爛不收者,治宜解表以勝其濕淫之氣,解里以行其鬱蒸之毒。則自然易於結痂矣。更有內外熱極,毒氣散漫,無陰氣以斂之者,惟宜清涼解毒而已。

白話文:

【討論關於潰爛的吉凶】

凡是長了痘瘡,在痊癒過程中,如果顏色轉為蒼白色,形狀圓潤、結痂堅固且厚實,像螺殼般凸起,這種是正常的恢復過程。

但如果痘瘡濃稠飽滿,顏色灰黑,並且乾枯塌陷,與皮膚平齊,或者頭部有膿液流出,形成一堆雞糞般的硬痂,這種情況就稍差一些。

再來,若是皮膚破裂,膿液滲出,結的痂薄如紙張,這種狀況又更差。

最糟糕的是,皮膚嚴重潰爛,膿液不斷流出,不僅無法結痂,且伴有腥臭味,這種情況被稱為外癥,是最不好的情況。

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預期的恢復期後,可以比喻為瓜果熟透太久導致腐爛,這是自然規律,可以視為正常情況。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預期恢復期前,則被視為病態,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,甚至死亡。

然而,有時候是因為過度服用補藥,導致體內的毒素雖然已經排出,但表面的毒素無法自行消除,因此超過預期時間仍持續腐爛,對於這種情況,治療應著重在解除表面的濕氣和體內的鬱積毒素,這樣才會容易結痂。

此外,也有內外熱氣過盛,毒素散佈全身,缺乏陰氣來收斂的情況,這種情況只需清涼解毒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