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八(灌膿門) (1)
痘疹全集卷二十八(灌膿門) (1)
1. 失氣腸鳴
按是太陰脾經,主失氣。足陽明胃經,主腹脹。賁響失氣者,脾敗而穀氣下脫也。腸鳴者,胃敗而中氣下陷也。以病痘之人,不宜有此與泄瀉皆系死症,故曰:腸鳴失氣者,是泄腸胃生養之氣也。大宜補中,佐以升提。
白話文:
在中醫理論中,認為太陰脾經主管失氣的問題,而足陽明胃經則負責調節腹部脹滿的情況。當一個人出現胃部響聲並伴有失氣,這通常是因為脾臟功能衰退,導致食物的氣息向下脫落。而腸鳴,即腸道發出的聲音,則是因為胃功能減弱,使身體的中氣下降。對於患有水痘的人來說,不應該出現腸鳴和腹瀉這些症狀,因為這些都是極為危險的病症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,腸鳴和失氣,實際上是消耗了腸胃的養生之氣。治療這種情況,應當強化中氣,同時輔以提升中氣的療法。
2. 頭溫足冷
頭乃諸陽之會,因毒氣上蒸,故溫也。足之六經,屬水土木,蓋足之三陽,太陽膀胱水、陽明胃經土、少陽膽經木,足之三陰,太陰脾經土、少陰腎經水、厥陰肝經木,水寒則冰,土寒則坼,木寒則枝葉枯落。足冷者,陽氣絕也。故足冷過膝者,不治。然有火鬱於上而足寒者,實者清上,則火自降,下虛者溫下,則火自歸源而足溫矣,不可以概泥前說不治也。
白話文:
標題:[頭熱腳冷]
內容:頭部是所有陽氣聚集的地方,因為體內毒素上升蒸發,所以會感到頭部溫熱。而雙腳的六條經絡,分別屬於水、土、木三個元素。其中,腳的三條陽經包括:膀胱經(水)、胃經(土)、膽經(木);三條陰經則是:脾經(土)、腎經(水)、肝經(木)。當水屬性寒時,就像冰一樣冷;土屬性寒時,就像土地龜裂;木屬性寒時,就像樹木的枝葉枯萎掉落。如果腳部感到冷,代表身體的陽氣已經耗盡。因此,如果冷感超過膝蓋部位,病情可能難以治癒。
然而,也有因上半身火氣過旺導致腳部寒冷的情況。對於這種情況,如果實證,應清除上半身的火氣,火氣自然下降;如果是下半身虛弱導致的,則需溫暖下半身,這樣火氣就會回到它原本的位置,而腳部也會感到溫暖。這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無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