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(17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(17)
1. 制方和劑治療大法
後人既無前賢之識,見徒存應世之遊移,分兩減而藥味多,譬猶廣設攻治,以庶幾於一遇,嗟呼!術雖疏而心更苦矣。品類既繁,攻治必雜,病之輕者,因循而愈,病之重者,豈能一得乎!然藥雖有大力之品,終屬草木之華,必藉人之正氣為倚,附方得運行而獲效,如中氣餒極,雖投硝、黃,不能迅下也;榮陰枯槁,雖投羌、麻,不能得汗也:元陽脫盡,雖投熱藥不覺熱也;真陰耗極,雖投寒藥不覺寒也;正氣重傷,雖投補藥不覺補也。非醫者立見不移,病人專心守一,焉有日至功成之益哉!
白話文:
後代的人既然沒有前輩的見識,只看到他們為了應付世事而隨意變動,藥的劑量減少而藥材的種類增加,就像是廣泛地設置攻伐的手段,想要碰運氣看能不能剛好有效,唉!技術雖然粗疏,用心更是辛苦啊。藥材的種類既然繁雜,攻伐治療必定混亂,病情輕微的,可能因為拖延而自癒;病情嚴重的,哪能碰巧一次就治好呢!然而藥物雖然有藥力強大的種類,終究還是草木的花葉,必須要依靠人體自身的正氣作為依託,藥方才能運行並產生效果。如果中氣極度虛弱,即使投用芒硝、大黃,也不能快速地產生瀉下的作用;如果體內的陰液枯竭,即使投用羌活、麻黃,也不能發汗;如果元陽耗盡,即使投用溫熱的藥物也不覺得熱;如果真陰消耗殆盡,即使投用寒涼的藥物也不覺得冷;如果正氣嚴重受傷,即使投用補養的藥物也不覺得有補益。如果不是醫生能堅持不變,病人能專心一致地配合治療,哪能有達到藥到病除的功效呢!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