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2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21)

1. 保和丸

山楂(六兩),神麯(二兩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三兩),陳皮,連翹,萊菔(各一兩),為末,炊餅丸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保和丸】

內容:取山楂六兩,神麯二兩,經過處理的半夏與茯苓各三兩,陳皮、連翹、萊菔子各一兩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用蒸熟的餅做成藥丸,服用時用白開水吞服。

2. 治中湯

人參,甘草(炙),乾薑(炮),白朮(炒),青皮,陳皮(各等分),上用水煎服。嘔甚者,加半夏。

白話文:

「治中湯」的藥方組成為:人參、炙甘草、炮乾薑、炒白朮、青皮、陳皮(這些藥材份量相同)。以上藥材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嘔吐症狀嚴重,則在藥方中加入半夏。

簡單來說,這是一個用於調理中氣,可能特別適用於有嘔吐症狀病人的中藥處方。如果病人嘔吐情況嚴重,則會額外添加半夏這個藥材。

3. 建中加木瓜柴胡湯

桂枝(二兩五錢),芍藥,甘草(各一兩),膠飴(半升),生薑(一兩五錢),大棗(六枚),木瓜,柴胡(各五錢),每服一兩,水煎去渣,入餳兩匙服。

白話文:

【建中加木瓜柴胡湯】

這帖藥方所需的藥材有:桂枝,需用二兩五錢;芍藥和甘草,兩者各用一兩;膠飴,需半升;生薑,用量為一兩五錢;大棗,要六枚;木瓜和柴胡,兩者各用五錢。

服用時,取一兩的藥量,用水煎煮後去渣,再加入兩匙的餳攪勻後服用。

4. 人參安胃湯

治脾胃虛熱嘔吐,或泄瀉不食。

人參(一錢),黃耆(二錢,炒),生甘草(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,白茯苓(四分),白芍(七分),陳皮(三分),黃連(二分,炒),水煎服。

脾胃虛傷,補中益氣,或四君子、異功散可也。此獨於其溫劑中加芍藥之酸寒、黃連之苦寒,蓋因乍虛而內有燥熱,故暫用以伐標也。白朮為補胃上藥,何不用乎?此名安胃與補胃不同,胃氣純虛,術為要品,今雖虛而有燥熱,則胃不安未至純虛也,故不用術耳。以三錢之參耆,投以二分之炒連,與世之肆用苦寒者不同也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安胃湯】

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熱性嘔吐,或是腹瀉無法進食的情況。

藥方成分包括:人參(約3克),黃耆(約6克,炒過),生甘草(約1.5克),炙甘草(約1.5克),白茯苓(約1.2克),白芍(約2.1克),陳皮(約0.9克),黃連(約0.6克,炒過)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當脾胃虛弱受損時,我們可以使用此方來補充中氣,增強體力,或者也可以選擇四君子湯、異功散等其他方劑。但本方特別之處,在於於溫和的配方中加入具酸寒特性的白芍,以及苦寒的黃連,這是因為患者體內突然虛弱且伴有燥熱,所以暫時使用此方以去除表面症狀。白朮是補胃的上乘藥材,為什麼不使用呢?因為這方名叫「安胃」而非「補胃」,對於純粹胃氣虛弱的情況,白朮是必要的成分,但目前雖虛弱卻伴有燥熱,胃部尚未達到純虛的狀態,因此不使用白朮。本方以較大的比例(約9克)的人參和黃耆,搭配較小比例(約0.6克)的炒黃連,這種配比與市面上大量使用苦寒藥材的方子不同。

5. 藿香正氣散

治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頭痛寒熱,或霍亂泄瀉,或作瘧疾。

桔梗,大腹皮,厚朴,升麻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藿香(一錢五分),紫蘇(一錢),薑棗水煎服。

正氣強旺則外無感冒之虞,脾胃健行則內無停食之患。稍有不足,外感內傷交作,以甘、桔、紫蘇辛甘散其外邪;厚朴、大腹苦辛通其內滯;藿香為君主,內可和中,外可解表,統領諸劑,成功正氣,賴以復矣,故名藿香正氣。

白話文:

[藿香正氣散]用於治療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病症,以及因飲食不節導致的身體不適,症狀可能包括頭痛、發冷發熱,或是霍亂引起的腹瀉,甚至也可能表現為瘧疾。

藥方包含:桔梗、大腹皮、厚朴、升麻、茯苓(各約3克),炙甘草(約1.5克),藿香(約4.5克),紫蘇(約3克)。此方需用水煎煮薑棗後服用。

當人體的正氣強盛時,就不容易受到外界風寒的侵擾,脾胃功能良好時,也不會因為飲食問題而引發疾病。一旦正氣稍有不足,就會容易同時受到外在風寒和內在飲食問題的雙重影響。此方中,甘草、桔梗和紫蘇能辛甘地驅散外部的邪氣;厚朴和大腹皮則能苦辛地疏通體內的阻滯;而藿香作為主要成分,對內能調和脾胃,對外能解表散邪,統合所有藥材的作用,以增強體內的正氣,恢復健康,因此被命名為「藿香正氣」。

6. 糯皮竹茹湯

治久病虛羸,嘔利不已。

橘皮,竹茹(各一錢五分),人參,生薑(煨),甘草(各一錢),大棗(二枚)

久病而虛,肺金失下降之,令心火肆炎上之權,嘔逆所由也。滋以生薑、橘皮辛溫導其下降;竹茹、生草、甘寒禁其上炎;人參、大棗強胃扶脾而安其轉輸之職,嘔自止矣。如因於寒者,以丁香代竹茹,毋守株而不變也。

白話文:

【糯皮竹茹湯】

用於治療長期生病導致身體虛弱,持續嘔吐與腹瀉不止。

藥材包含:橘皮、竹茹(兩者各用量為一錢五分),人參、熟薑(燉煮過)、甘草(三者各用量為一錢),以及大棗兩枚。

長期疾病會讓身體虛弱,肺部功能受損,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心臟功能過度亢進,這是造成嘔吐的原因。使用熟薑和橘皮的辛辣溫和特性來幫助肺部功能恢復;竹茹、生甘草的甘涼性質能抑制心臟過度亢進;人參和大棗則可強化胃部和脾臟,使其能順利運作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。如果是由寒冷引起的症狀,可以使用丁香替代竹茹,不必固守既定的治療方式,要靈活變通。

7. 大半夏湯

治胃虛嘔吐。

半夏(湯洗,五錢),人參(三錢),白蜜(二錢),水二碗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,煮八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胃虛所導致的嘔吐症狀。

使用半夏(先用湯洗過,用量為五錢),人參(用量為三錢),以及白蜜(用量為二錢)。先將兩碗水與白蜜混合後,攪拌二百四十次,再放入藥材一同煎煮至剩八分的水量,最後溫熱服用。

8. 治乾霍亂神方

用生明礬、食鹽各六七分,共研極細,用熱水涼水各碗許調和,令患人頓飲。即探吐之,如此一二次,無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乾霍亂的神奇方法】

使用生明礬與食鹽各約六七分(古量詞,約當今的幾公克),將兩者共同研磨至極為細緻,接著以適量的熱水與冷水混合調和。讓病人一次喝下這混合液,隨後催吐,這樣進行一到兩次,病狀通常都能得到紓解,達到療效。

9. 姜橘湯

橘皮(去白),生薑(留皮,各三錢),水一鍾,煎六分服。

白話文:

【姜橘湯】

內容:取橘子皮(要去掉內層白色部分)和生薑(保留外皮),兩者各用三錢的份量。加入一碗的水量,煮至剩下六分之四的量後服用。

10. 葛花解酲湯

專治酒積,上中下分消。

白豆蔻,砂仁,葛花(各一錢),木香(一分),青皮(六分),陳皮,白茯苓,豬苓,人參(各三分),白朮(炒),神麯(炒),澤瀉,乾薑(各四分),水煎服。

曲糵之積,令人腹痛,蓋中州受傷氣逆而濕鬱也。豆蔻、砂仁推逆氣有功,且兼辛散之力;葛花獨入陽明,令濕熱之毒從肌肉而解,故以三味為君,解上焦之醒也;茯苓、豬苓、澤瀉令濕熱之毒從小便而出,故以三味為臣,解下焦之醒也;參、朮、木香二皮、乾薑中氣賴以調和濕熱,搗其巢穴,解中焦之醒也/。

白話文:

【葛花解酲湯】專門治療因過度飲酒所導致的積滯,能分別對上、中、下三焦進行調理。

藥方包括:白豆蔻、砂仁、葛花(各約3克)、木香(約0.3克)、青皮(約1.8克)、陳皮、白茯苓、豬苓、人參(各約0.9克)、炒白朮、炒神麯、澤瀉、乾薑(各約1.2克)。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過量飲酒會造成腹部疼痛,這主要是因為脾胃功能受損,氣機逆亂,濕氣鬱結所致。白豆蔻和砂仁能順暢逆亂的氣機,並具有辛散的作用;葛花能獨特地進入胃腸,讓濕熱毒素從肌肉組織排出,因此這三種藥材是主要成分,用於解除上焦的酒醉狀態;茯苓、豬苓、澤瀉能使濕熱毒素經由尿液排出,所以這三種藥材是輔助成分,用於解除下焦的酒醉狀態;人參、白朮、木香、青皮、乾薑可以調和中間脾胃的功能,幫助清除濕熱,用於解除中焦的酒醉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