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2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21)

1. 保和丸

山楂(六兩),神麯(二兩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三兩),陳皮,連翹,萊菔(各一兩),為末,炊餅丸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山楂(六兩)、神麴(二兩)、半夏(制)、茯苓(各三兩)、陳皮、連翹、萊菔(各一兩)研磨成粉末,做成炊餅丸,用白湯服用。

2. 治中湯

人參,甘草(炙),乾薑(炮),白朮(炒),青皮,陳皮(各等分),上用水煎服。嘔甚者,加半夏。

白話文:

將人參、甘草(炙)、乾薑(炮)、白朮(炒)、青皮、陳皮(各等分)這幾味藥材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嘔吐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半夏。

3. 建中加木瓜柴胡湯

桂枝(二兩五錢),芍藥,甘草(各一兩),膠飴(半升),生薑(一兩五錢),大棗(六枚),木瓜,柴胡(各五錢),每服一兩,水煎去渣,入餳兩匙服。

白話文:

桂枝(二兩五錢),芍藥、甘草(各一兩),膠飴(半升),生薑(一兩五錢),大棗(六枚),木瓜、柴胡(各五錢),每次取一兩藥材,用水煎煮,去渣後加入兩匙米湯服用。

4. 人參安胃湯

治脾胃虛熱嘔吐,或泄瀉不食。

人參(一錢),黃耆(二錢,炒),生甘草(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,白茯苓(四分),白芍(七分),陳皮(三分),黃連(二分,炒),水煎服。

脾胃虛傷,補中益氣,或四君子、異功散可也。此獨於其溫劑中加芍藥之酸寒、黃連之苦寒,蓋因乍虛而內有燥熱,故暫用以伐標也。白朮為補胃上藥,何不用乎?此名安胃與補胃不同,胃氣純虛,朮為要品,今雖虛而有燥熱,則胃不安未至純虛也,故不用術耳。以三錢之參耆,投以二分之炒連,與世之肆用苦寒者不同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虛熱導致的嘔吐或腹瀉、不思飲食,可以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生甘草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、白芍、陳皮、黃連,水煎服用。脾胃虛弱,需要補中益氣,可以考慮使用四君子湯或異功散。這個方劑在溫補的藥物中加入白芍的酸寒和黃連的苦寒,是因為脾胃虛弱的同时,內部有燥熱,所以暫時用寒涼藥物來治療熱症。白朮是補胃的上藥,為什麼不用呢?因為「安胃」和「補胃」不同,胃氣完全虛弱,白朮是重要的藥物,而現在雖然虛弱,但有燥熱,胃還沒有完全虛弱,所以不用白朮。用三錢的人參和黃耆,配以二分的炒黃連,與世俗中大量使用苦寒藥物的做法不同。

5. 藿香正氣散

治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頭痛寒熱,或霍亂泄瀉,或作瘧疾。

桔梗,大腹皮,厚朴,升麻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藿香(一錢五分),紫蘇(一錢),薑棗水煎服。

正氣強旺則外無感冒之虞,脾胃健行則內無停食之患。稍有不足,外感內傷交作,以甘、桔、紫蘇辛甘散其外邪;厚朴、大腹苦辛通其內滯;藿香為君主,內可和中,外可解表,統領諸劑,成功正氣,賴以復矣,故名藿香正氣。

白話文:

藿香正氣湯方解

此方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所致的各種症狀,例如頭痛寒熱、霍亂泄瀉、瘧疾等。

藥材組成:

  • 桔梗、大腹皮、厚朴、升麻、茯苓(各一錢)
  • 甘草(炙,五分)
  • 藿香(一錢五分)
  • 紫蘇(一錢)

用法: 以上藥材用薑棗水煎服。

方義:

人體正氣強旺,則不易受外感風寒;脾胃健行,則不易發生內傷飲食。若正氣不足,外感內傷交織在一起,就會出現各種症狀。本方以甘草、桔梗、紫蘇辛甘解表散邪,厚朴、大腹苦辛理氣通滞;藿香為君藥,內可和中,外可解表,統領諸藥,輔助正氣恢復。故名為「藿香正氣湯」。

6. 糯皮竹茹湯

治久病虛羸,嘔利不已。

橘皮,竹茹(各一錢五分),人參,生薑(煨),甘草(各一錢),大棗(二枚)

久病而虛,肺金失下降之,令心火肆炎上之權,嘔逆所由也。滋以生薑、橘皮辛溫導其下降;竹茹、生草、甘寒禁其上炎;人參、大棗強胃扶脾而安其轉輸之職,嘔自止矣。如因於寒者,以丁香代竹茹,毋守株而不變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長期生病導致身體虛弱、反覆嘔吐腹瀉的狀況,可以用橘皮、竹茹各一錢五分,人參、生薑(煨)、甘草各一錢,大棗兩枚。

長期生病導致身體虛弱,肺金失去下降的功能,使心火熾熱上炎,導致嘔吐。用生薑、橘皮辛溫之性引導其下降;竹茹、生草、甘草寒涼之性抑制其上炎;人參、大棗補益脾胃,使之能正常運化,嘔吐自然停止。如果嘔吐是因寒引起的,可以用丁香代替竹茹,不能一成不變。

7. 大半夏湯

治胃虛嘔吐。

半夏(湯洗,五錢),人參(三錢),白蜜(二錢),水二碗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,煮八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胃虛引起的嘔吐,使用半夏五錢,人參三錢,以及白蜜二錢。將兩碗水與白蜜混合後,攪拌二百四十次,然後加入藥材煮至剩下八分之一,溫熱時服用。

8. 治乾霍亂神方

用生明礬、食鹽各六七分,共研極細,用熱水涼水各碗許調和,令患人頓飲。即探吐之,如此一二次,無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使用明礬和食鹽各六七分,一起研磨至非常細,然後用一碗熱水和一碗冷水調和,讓病人一次喝下去,隨後催吐,這樣做一兩次,病就會好了。

9. 姜橘湯

橘皮(去白),生薑(留皮,各三錢),水一鍾,煎六分服。

白話文:

陳皮和生薑各三錢,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下六分之ㄧ後服用。

10. 葛花解酲湯

專治酒積,上中下分消。

白豆蔻,砂仁,葛花(各一錢),木香(一分),青皮(六分),陳皮,白茯苓,豬苓,人參(各三分),白朮(炒),神麯(炒),澤瀉,乾薑(各四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專治酒積,上中下分消。

藥方:

  • 白豆蔻、砂仁、葛花(各一錢)
  • 木香(一分)
  • 青皮(六分)
  • 陳皮、白茯苓、豬苓、人參(各三分)
  • 白朮(炒)、神麯(炒)、澤瀉、乾薑(各四分)

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
功效:

專門治療因飲酒過度積聚在體內的酒積,能分別消解上、中、下三焦的酒積。

曲糵之積,令人腹痛,蓋中州受傷氣逆而濕鬱也。豆蔻、砂仁推逆氣有功,且兼辛散之力;葛花獨入陽明,令濕熱之毒從肌肉而解,故以三味為君,解上焦之醒也;茯苓、豬苓、澤瀉令濕熱之毒從小便而出,故以三味為臣,解下焦之醒也;參、朮、木香二皮、乾薑中氣賴以調和濕熱,搗其巢穴,解中焦之醒也/。

白話文:

長期食用甜膩的食物,容易造成腹痛,這是因為脾胃受損,導致氣機逆上,濕氣鬱結。豆蔻、砂仁可以推動逆氣,並具有辛散的力量;葛花專入陽明經,能使濕熱毒素從肌肉中排出,因此這三味藥作為君藥,解上焦之熱。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可以使濕熱毒素從小便排出,因此這三味藥作為臣藥,解下焦之熱。人參、白朮、木香、肉桂、乾薑可以調節中氣,化解濕熱,搗破濕熱的巢穴,解中焦之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