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六(見點門) (1)
痘疹全集卷二十六(見點門) (1)
1. 腹脹
夫痘初出時,腹中常宜寬舒者,為里無邪也。若腹脹者,是毒氣聚於腸胃,不能發出,或少發出,而反伏入也。甚者,氣喘發厥,瘡無血色,或變紫黑,多致不救,治法則當升發解利,使毒氣上下中表分消。大便秘而脾熱生脹者,瀉之小便,赤而胃熱,生脹者利之。若腹脹瀉渴,氣促體倦,手足並冷,發噦自利而腹脹者,此脾胃虛寒也,宜溫補之。
身熱脈數,大便不通,煩燥作喘,大渴面赤,譫語不安而腹脹者,此熱毒壅遏也,當急下而兼表暴之。若因熱毒,正發為冷所遏,是以陰陽不和,冷熱相搏,毒不發泄,以致腹中虛鳴,二便自利,其脈則微手足俱冷,飲食不進者,則加暖劑以攻托之。若因乳食停滯而腹脹者,則於升發解利藥中,加消食之劑兼所傷之物,審其寒而施治之。
若出太盛而面黃,大便色黑,煩燥喘渴腹脹者,此有瘀血在裡也,宜於清熱涼血劑中,加桃仁紅色之類,以消之。至若目閉神昏,口氣臭甚者,則血氣以離毒已內潰,不可治矣。
白話文:
[腹脹]
當疹子剛開始出現的時候,如果腹部感覺舒適,這表示體內沒有異常。但若是腹部有脹感,這可能是毒素聚集在腸胃中,無法順利排出,或是隻少量排出後又倒灌回體內。嚴重的話,會出現呼吸困難、面色發青、瘡口無血色,甚至轉變成紫黑色,往往會導致無法救治的情況。治療方法應當提升排毒能力,讓毒素能從上、中、下以及表層均勻散發出去。
若是大便乾硬且脾臟過熱導致的脹氣,可以透過排尿來減緩;小便呈現紅色,代表胃部過熱引起的脹氣,則需利尿。如果腹部脹氣伴隨口渴、氣喘、疲倦、四肢冰冷,甚至噁心嘔吐且自行腹瀉的現象,這是脾胃虛弱且寒冷的徵狀,應該進行溫補調理。
身體發熱、脈搏快速,大便不通暢,感到煩躁並伴有喘息,極度口渴、面色潮紅,胡言亂語且精神不安,同時腹部脹痛,這表示體內熱毒積聚,應立即施以瀉下療法,並輔以表暴法。
若因熱毒發作,卻受到冷氣抑制,導致陰陽失調,冷熱交錯,毒素無法順利排出,造成腹部虛弱空鳴,大小便自行排泄,脈象微弱,四肢冰冷,無法進食,這種情況應添加暖身藥物來促進排毒。
若因乳食消化不良導致腹部脹痛,可在排毒解毒的藥物中,加入助消化成分,並針對所受傷害的部位,判斷寒熱性質來進行治療。
若疹子過多,面色發黃,大便顏色偏黑,伴有煩躁、喘息、口渴及腹部脹痛,這表示體內有淤血,應在清熱涼血的藥物中,加入如桃仁等紅色食材,來消除淤血。
至於若出現眼睛閉合、意識不清,口氣異常惡臭,這表示血氣已經離體,毒素在體內爆發,已無法治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