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4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4)

1. 論氣虛血熱熱毒壅遏症治法三則

凡氣虛之症初發,必身熱,手足厥冷,乍熱乍涼,精神倦怠,肌肉㿠白,飲食減少,四肢困倦,睡臥安靜,便清自調,是屬虛症無疑。其治法於未見點前,用參耆飲,加輕劑發散。如紫蘇防風之屬。見點之後,亦用參耆飲,加輕劑升發,如川芎、桔梗之類。見點四日之後,則重用參耆,隨病加減處治,七八日漿足之後,則用保嬰百補湯,調養氣血而已。如至塌陷黑陷者,則多用木香異攻散以收功。

若夫血熱之症,初發則必身熱壯盛,腮紅臉赤,毛焦色枯,煩燥渴欲飲水,日夜啼哭,睡臥不寧,好睡冷處,小便赤澀,是屬熱症無疑。其治法於未出之前升麻葛根湯,或升麻流氣飲。雖皆可服,總不若十神解毒湯為穩。及至見點三四日後熱勢悉平,勢將行漿,則用太乙保和湯加減,至八九日,漿足之後,則有保嬰百補湯調養之。

若至七八日間,或為紫黑乾枯,及青灰乾黑陷者,則有奪命百祥豬尾等方,皆可審用,惟經泄瀉之後,有黑陷乾紅者,則從木香異攻散以救之。若夫熱毒壅遏之症,初發則必身熱壯,腮紅臉赤,皮燥毛焦,氣粗喘滿,腹脹煩燥,狂言譫語,睡臥不寧,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,面浮眼脹,多啼多怒,是屬熱毒壅遏之症無疑,其治之法,如未見點時,先服升麻葛根湯一服,隨服羌活散郁湯,時至見點三日之後,即症悉平,勢將行漿,不過照前調治血熱之法而已。

白話文:

對於氣虛的病症,剛開始會出現身體發熱,手腳冰冷,忽冷忽熱,精神疲憊,肌肉蒼白,食慾下降,四肢乏力,睡眠安靜,排便正常,這些無疑都是虛弱的症狀。在未出現疹子前,應使用人參黃耆飲,加上輕量的發散藥物,如紫蘇、防風等。一旦疹子出現,仍用人參黃耆飲,加上輕量的升發藥物,如川芎、桔梗等。疹子出現四天後,應加重使用人參黃耆,根據病情進行調整。七八天後,當疹子漿液充足,就該服用保嬰百補湯來調理氣血。如果疹子塌陷、變黑,則需大量使用木香異攻散來收效。

對於血熱的病症,一開始會有高燒,兩頰泛紅,皮膚乾燥,毛髮枯焦,口渴想喝水,日夜哭泣,睡眠不安,喜歡待在冷的地方,小便顏色深且刺痛,這些無疑都是熱症的徵兆。在疹子未出現前,可用升麻葛根湯或升麻流氣飲,但十神解毒湯更為穩妥。疹子出現三四天後,熱度已降,即將進入漿期,這時可用太乙保和湯,調整至第八九天,當疹子漿液充足,再用保嬰百補湯來調養。

對於疹子在七八天後轉為紫黑乾枯,或青灰乾黑凹陷的情況,可考慮使用奪命百祥豬尾等方。但如果是在腹瀉後,疹子呈現黑紅乾燥,則應用木香異攻散來救治。對於熱毒壅塞的病症,一開始就會有高燒,兩頰泛紅,皮膚乾燥,毛髮枯焦,呼吸急促,腹部脹滿,煩躁,胡言亂語,睡眠不安,大便乾結,小便顏色深且刺痛,眼睛腫脹,頻繁啼哭和生氣,這些無疑都是熱毒壅塞的症狀。治療上,在未見疹子前,先服用升麻葛根湯,接著服用羌活散鬱湯,等到疹子出現三天後,症狀緩解,即將進入漿期,只需按照上述血熱的療法來調治即可。

2. 論血熱痘症禁忌

血熱痘症初發,身體如烙,而熱毒彌盛則毒氣無所分消。治宜重用升提發散,使毒以達表而從外解,引以滲泄疏利,使熱得以潤下,而從內治,佐以清涼解毒行血涼血之劑,則痘雖稠密,亦能消散,自易火而易化也。所謂輕其表而涼其內,平其實而清其熱,故痘有安表、和中、解毒三者。

如初發熱及見點之際,毒氣壯盛,或外為風寒所抑,或肌肉粗厚,腠理堅閉,肌竅不通。經絡阻塞,使清氣不得引毒達表,循竅而出,則熱毒壅塞於內。為腹脹,為喘急,為秘結,為狂煩,為驚搐,為失血,皮燥毛直,喘急眼脹,睡臥不寧,驚啼多哭,此皆熱毒擁遏之症,辨認不差,並即以羌活散郁湯投之,蓋用川芎、羌話、白芷、防風,有升提發散之力,桔梗有開提勻氣之能,荊芥、連翹、鼠黏,善解鬱熱,地骨皮消擁熱於筋骨之間,且能肅清臟腑,紫草滑肌通竅,大腹皮引熱下行,甘草和中解毒。如此數味,則既能發散開提,而又得透肌和解,使熱毒不擁而其出自易。

若驟用寒涼,如芩、連升麻之類,則熱為寒氣所抑,不得伸越而必逗遛經絡,退則冰伏陷害,還為癰疽。至於熱擁神倦而誤用參耆,補益於熱毒未漿之前,是以實助實邪,得補而愈盛也。

至成熱毒吐瀉而誤投肉蔻訶子,溫里斂澀之劑,是以熱助熱毒,得溫而愈亢,變症百出,豈其治哉!及至血泡已成,氣血定位,頭頂白光,勢將充灌,血熱之勢已清,火毒之郁既解,久宜毋熱清涼,另為斟酌可也。

白話文:

【討論血熱痘病的禁忌】

當血熱痘症剛開始發作,身體會感到像被烙鐵烙過一樣熱,如果熱毒非常旺盛,毒氣就無法分散消除。治療上應強調提升身體機能,促進發汗,讓毒素能夠通過皮膚排出,從而從外部解除熱毒;同時,利用利尿、通便的方式,讓熱氣得以從下消化道排出,從內部進行治療。輔以清熱解毒、活血涼血的藥物,即使痘疹密集,也能逐漸消散,自然可以容易地轉換火毒為正常狀態。這就是所謂的「表面輕鬆,內部清涼;平衡實證,清除熱毒」,痘疹的治療包括安撫表層、調和中焦、解除毒素三個方面。

在痘疹剛開始發熱或出現紅點的階段,如果毒氣非常旺盛,或者受到外在風寒的抑制,或者肌肉粗糙肥厚,毛孔緊閉,導致肌膚孔隙無法通暢,經絡阻塞,使得清氣無法引導毒素到達皮膚表面,通過孔隙排出,就會導致熱毒在體內堵塞。可能出現腹部膨脹、呼吸急促、便祕、情緒激動、抽搐、出血等症狀,皮膚乾燥,毛髮直立,呼吸困難,眼睛腫脹,睡眠不安,驚嚇啼哭等,這些都是熱毒壓制的症狀,一旦確認,應立即使用羌活散鬱湯。此方由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防風組成,具有提升和發散的作用,桔梗有助於調節氣機,荊芥、連翹、鼠黏能有效解決鬱熱問題,地骨皮可以消除筋骨間的擁熱,並能清潔臟腑,紫草能使肌膚光滑,通暢孔隙,大腹皮能引導熱氣下行,甘草能調和中焦,解除毒素。這些藥物既能發散熱毒,又能調節肌膚,使得熱毒不再聚集,自然容易排出。

如果突然使用寒涼藥物,如黃芩、黃連、升麻等,熱氣會被寒氣抑制,無法正常排泄,反而會在經絡中逗留,撤退時可能導致冷凍潛伏,進一步形成膿瘍。對於熱毒擁集,精神疲憊的情況,如果誤用人參、黃耆等補益藥物,在熱毒尚未形成膿包前補充能量,這等於助長實邪,得到補充後,病情會更加嚴重。

當熱毒導致嘔吐、腹瀉的情況下,如果誤用肉豆蔻、訶子等溫暖收澀的藥物,這等於助長熱毒,得到溫暖後,病情會更加惡化,可能出現各種變化症狀,這顯然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!等到血泡已經形成,氣血已經固定,頭頂出現白光,顯示即將充滿血液,此時血熱的狀況已經緩解,火毒的壓抑也已經解除,應該避免使用清熱藥物,而應考慮其他更適合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