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1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19)

1. 保嬰至寶錠子藥(錦囊秘方)

神治嬰孩風痰發熱,驚疳吐瀉,積滯等症。

留白廣陳皮(一兩,炒),萊菔子(揀紅潤者,洗淨,曬乾,炒,一兩),蓬朮(一兩炒),三稜(一兩,炒黃),麥芽(炒熟,另磨淨末,一兩),厚朴(一兩,薑汁炒),蒼朮(一兩,炒深黃),香附子(一兩,炒),草豆蔻(揀粗綻者,炒,一兩),鵝眼枳實(取新切而緊小者,炒,一兩),山楂肉(一兩五錢),神麯(二兩,打糊為錠),上各制度為細末。神麯糊和劑成錠,每錠約重三四分,每歲磨服半錠,不論何病,俱用生薑湯磨下。

此方傳流甚久,先師秘授,嬰兒吐瀉驚疳發熱諸症神效,(張)發心廣濟,敬陳此方,幸勿輕視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針對嬰孩風痰發熱、驚癇吐瀉、積滯等症狀的中藥方劑。

方劑組成:

  • 陳皮(一兩,炒):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
  • 萊菔子(揀紅潤者,洗淨,曬乾,炒,一兩):消食導滯,降氣止嘔。
  • 蓬朮(一兩炒):燥濕健脾,化痰止瀉。
  • 三稜(一兩,炒黃):破氣消積,行氣止痛。
  • 麥芽(炒熟,另磨淨末,一兩):消食健脾,化積止瀉。
  • 厚朴(一兩,薑汁炒):燥濕化痰,行氣止痛。
  • 蒼朮(一兩,炒深黃):燥濕健脾,祛風除濕。
  • 香附子(一兩,炒):理氣解鬱,調和脾胃。
  • 草豆蔻(揀粗綻者,炒,一兩):溫中行氣,消食化滯。
  • 鵝眼枳實(取新切而緊小者,炒,一兩):消食導滯,理氣化痰。
  • 山楂肉(一兩五錢):消食化積,行氣散瘀。
  • 神麴(二兩,打糊為錠):健脾消食,理氣和胃。

製備方法: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用神麴糊混合成藥錠,每錠重約三四分。

用法用量:

根據嬰孩年齡,每歲服用半錠,不論何種病症,均用生薑湯磨服。

注釋:

  • 方劑中各藥材的用量均以「兩」為單位,古代一兩約為現代的 37.3 克。
  • 藥材的炮製方法,例如炒、炒黃、薑汁炒等,可以增強藥效,降低毒性。
  • 藥錠的重量約為現代的 1.25 克至 1.88 克。
  • 使用生薑湯磨服藥錠,可以增強藥效,幫助藥物更好地被吸收。

現代醫學觀點:

該方劑的組成和用法,反映了古代中醫對於嬰孩風痰發熱、驚癇吐瀉、積滯等症狀的認識和治療理念。方劑中多種藥材具有消食健脾、理氣化痰、除濕止瀉等作用,可以有效地緩解嬰孩的相關症狀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中藥的服用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,切勿自行服用。

2. 木香散(錦囊秘方)

神治久瀉脾虛,及受慢脾風候。

木香,曬甘草(炒黃),肉果(麵裹煨,粗紙打去油),訶子肉(炒黃,各五錢),蒼木(炒黃),澤瀉(炒),厚朴(薑汁拌炒),茯苓(焙),乾薑(炒深黃),車前子(焙),廣皮(炒),白朮(土炒),木通(焙,各一兩),豬苓(炒,二兩),肉桂(去皮,三錢,不見火),為末,生薑炒砂仁湯調下,量人大小輕重。

白話文:

治療久瀉,是因為脾虛,以及受到慢脾風的侵襲。

將木香、甘草(炒至黃色)、肉果(用麵粉裹好煨熟,用粗紙擦去油)、訶子肉(炒至黃色,各取五錢)、蒼木(炒至黃色)、澤瀉(炒)、厚朴(用薑汁拌炒)、茯苓(烘乾)、乾薑(炒至深黃色)、車前子(烘乾)、廣皮(炒)、白朮(用土炒)、木通(烘乾,各取一兩)、豬苓(炒,取二兩)、肉桂(去皮,取三錢,不經火烤)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炒砂仁湯調服,劑量根據患者體質輕重調整。

3. 加味平胃散(錦囊秘方)

神治水瀉。

留白廣皮(炒),白扁豆(炒黃,各二兩四錢),蒼朮(炒深黃,三兩二錢),厚朴(薑汁炒,一兩六錢),甘草(一兩,炒),木通(炒,八錢),共為細末,薑湯調下,量人大小輕重。

白話文:

將廣皮、白扁豆、蒼朮、厚朴、甘草、木通等藥材分別炒制後研磨成細粉,以薑湯調服,藥量根據個人體質調整。

4. 錦囊新制加減五苓散

神治脾虛濕熱作瀉。

留白廣皮(三兩,炒),蒼朮(四兩,炒黃),白朮(五兩,炒黃),白茯苓(六兩焙),甘草(二兩,炙),白扁豆(六兩,炒黃),澤瀉(二兩,炒),共為細末,每用黑砂糖調煨薑湯下,量人大小輕重。

白話文:

針對脾虛濕熱導致的腹瀉,可以用廣皮、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扁豆、澤瀉等藥材,將其研磨成細粉,每次用黑糖調和薑湯服用,藥量需根據患者體質調整。

5. 枳朮丸

消痞除痰,乃消也:健脾迸食,乃補也。

枳實(一兩,炒),白朮(二兩,炒),為末,荷葉包陳米飯煨乾,為丸。

東垣曰:白朮甘溫補脾胃之元氣,共味苦,除胃中濕熱,利腰臍間血過於枳實克伐之藥一倍;枳實苦寒泄胃中痞悶,化胃中所傷。是先補其虛而後化其傷,則不峻矣。荷葉中空色青,形仰象震,在人為少陽膽生化之根蒂也飲食入胃,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。胃氣元氣穀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。

食藥感此氣化胃氣何由不上升乎,燒飯與白朮協力滋養穀氣,補令胃厚不至再傷其利廣矣。

白話文:

這方藥主治消痞除痰,健脾迸食。方中枳實苦寒,能泄胃中痞悶,化胃中所傷;白朮甘溫,能補脾胃之元氣,共味苦,除胃中濕熱,利腰臍間血。兩藥搭配,先補脾胃之虛,再化胃中之傷,不至過於峻猛。荷葉中空色青,形仰象震,與人體少陽膽氣相通,有助於提升胃氣,使食藥之氣順利上升,與白朮共同滋養穀氣,使胃部強健,不致再受損傷。

6. 消食丸

砂仁,橘皮,蓮術,麥芽,香附,神麯(各等分),為末,曲糊丸,紫蘇或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砂仁、橘皮、蓮子、麥芽、香附、神曲各取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曲糊制成丸劑,用紫蘇或者薑湯送服。

7. 遇仙丹

蓬朮,木通,枳實,檳榔,青皮,甘草,小茴香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將蓬朮、木通、枳實、檳榔、青皮、甘草、小茴香等藥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8. 六君子湯

去陳皮、砂仁,即四君子湯。

白朮,茯苓,陳皮,甘草,人參,砂仁,棗水煎服。有方加神麯;有方加半夏。

白話文:

把陳皮和砂仁去掉,就是四君子湯。

四君子湯的組成是: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人參、砂仁,用紅棗水煎服。有些方子會加神麴,有些方子會加半夏。

9. 不換金正氣散

藿香葉,厚朴(姜炒,各二錢五分),甘草(炙,一錢五分),蒼朮(制,四錢),人參,茯苓,木香(各一錢),半夏曲(三錢),陳皮(二錢),薑棗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藿香葉、厚朴(用薑炒,各取二錢五分)、甘草(炙,取一錢五分)、蒼朮(制,取四錢)、人參、茯苓、木香(各取一錢)、半夏曲(取三錢)、陳皮(取二錢)等藥材,用薑棗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