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1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1)
1.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
2. 發熱諸論
初發悠悠身熱,尤宜氣息和平,二便自調,面容不改,兼之睡臥安寧,見點尖紅光潤,飲食如常,便見症來順候。初熱而吐瀉腹痛,昏迷而不省人事,悶亂喘急,或連熱齊敷,色不光潤,及紫泡黑陷,固已皆為逆症,更如肌色青而㿠白,精神少而倦怠,視此當作虛看,痘出決然不振,再見便痛哯乳,只須補益為先。若還熱盛而氣粗。
煩躁而不寧,譫語狂言,均為內熱。如加喘滿,腹膨䖲便秘,須知熱擁,肌膚燥而毛色焦,口氣熱而身燔灼,此則蓄熱鬱遏,內症固重而外症尤烈,腹脹口張而喘急,啼聲不絕而嘎嘎,五竅不通,須防失血。點來隱隱,出恐復顛,吐乳更兼搭眼,面青又見搖頭,狂亂忽生,此乃發驚先兆,然熱甚者,只宜清涼發散,不可峻用苦寒,發散則毒得外出,而熱自解。
若寒則毒反冰伏而出愈難,其發散之劑輕則如升麻,乾葛以疏其熱,則煩燥壯盛者,非此何以定其標!重則有麻黃、桂枝以開其壅,則喘急腹脹者,非此何以救其危!未萌先泄,有熱症莫作虛看,無熱症便為虛論。
熱瀉投以清涼,更加發散,虛溏投以溫補,仍佐開提,內虛誤用寒涼,不特助伊作瀉,實熱如投補劑,必致轉增煩劇,安靜而能食,勿謂便實而可下,泄瀉而煩渴,莫言熱症以投涼。
痘之為候,必先火熱如烙,然後痘暴於外,蓋天地化育萬物,雖賴土以生患,然土發育而無火,則偃匿而不克振,故也。人身一小天地,故痘若不壯熱熏蒸,焉能振援於外,發泄其腎窖之梟郁哉!故曰:五穀不熱不秀,實痘疹不熱不透徹,徹則肌松竅利,痘出粗肥,勻淨而無細密連片之虛,但太過者,則真元耗爍,以有限之血,抵無涯之火。鼎沸於內,輕變重,重變危矣。
然有當熱者。如痘未出之前,宜大熱以逐其毒。若反頭溫足冷,則毒不能發越在外,反致內潰而死矣。不當熱者。如毒既出,則宜表裡和平,以長養氣血助毒成漿。如反壯熱,則氣血煎熬,往來不寧,不能拘收其毒,是以毒無出路,變為紫黑乾枯,失血狂擾,脹滿而斃矣。凡發熱一日而見點者為鬼箭,此正不勝邪,痘毒妄行,奪逸肌表,凶之兆也。
然鬼箭者,驚厥又為上乘,蓋痘從心經火性疾速,雖見點而亦漸次出齊,粗肥磊落者也。如稠密縮小者,大凶。若熱三四日而見點者為正候,是氣血交會,拘毒出於肌表之間,邪正不相抗搏,故乃熱退身涼,見點紅潤,立成窠穴,吉之兆也。若熱六七日而見點者為愆期,是氣血凝滯,梟毒煩蒸,凶之兆也。
至若乍涼乍熱,嬉笑如常,飲食如故,潮熱多日而見點者,此又最為順候,因毒輕質厚,邪火難於感動也。出必稀,又不可作愆期論也。
痘之毒非熱不能發,痘之出非熱不能損,蓋痘雖必因熱而始出,然熱太甚,則血氣虛損而出愈難,故發熱之初,宜為表散,見點之後,宜為清解。但痘疹熱者,發生之機也。不然過用寒涼以損陽氣,若熱甚便秘者,可微利之。如微熱者,只當解毒,過發散則表虛,過寒涼則凝滯,驟補益則助火,是以表後宜補,補中兼表,此通變之術也。若起脹熱甚而無漿者,則宜清火退熱,熱退而漿自行。
白話文:
最初發熱,身體只是微微發熱時,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平穩,大小便正常,臉色沒有改變,並且能安穩睡覺,看到疹點是紅潤有光澤的,飲食也跟平常一樣,這就表示病情發展順利。如果發熱初期就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肚子痛、昏迷不醒人事、煩悶喘氣急促,或者全身發熱卻皮膚沒有光澤,出現紫黑色或凹陷的疹點,這些都已經是病情惡化的現象。更嚴重的是,如果臉色發青又蒼白、精神萎靡疲憊,這種情況應視為虛弱,痘疹即使長出來也一定會沒有精神。如果再出現大便疼痛、喝奶困難,就必須先以補養身體為主。如果發熱嚴重且呼吸粗重、煩躁不安、說胡話,這些都屬於體內熱氣過盛。如果又加上喘氣急促、肚子脹、小便困難或便秘,就表示熱氣積聚在體內,皮膚乾燥,毛髮焦枯,口氣發熱,全身發燙,這種情況是熱邪鬱結在體內,內在的病症嚴重,外在的症狀也很明顯。肚子脹大、嘴巴張開且喘氣急促,哭聲不斷且嘶啞,五官不通暢,就要小心可能會有失血的情況。如果疹點隱隱約約,長出來後又可能消退,吐奶加上眼睛上翻,臉色發青又搖頭,突然出現狂亂的現象,這是即將發驚的徵兆。但是發熱嚴重時,只適合用清涼的藥物來幫助身體散熱,不能使用太過寒冷的藥物。讓身體散熱可以使體內的毒素排出,熱自然就消退了。如果使用寒冷的藥物,反而會使毒素潛伏在體內,更難以排出。輕微的發散可以用升麻、葛根來疏散熱氣,對於煩躁不安、身體強壯的病人,非用這些藥物無法穩定病情。嚴重的可以用麻黃、桂枝來開通身體的阻塞,對於喘氣急促、肚子脹的病人,非用這些藥物無法解除危險。在疾病還沒發作時就先疏通,有發熱的症狀不要當作是虛弱,沒有發熱的症狀就當作是虛弱來治療。
因為熱邪引起的腹瀉,要用清涼的藥物,同時加上幫助身體散熱的藥物;因為虛弱引起的腹瀉,要用溫補的藥物,同時佐以開通氣機的藥物。體內虛弱卻誤用寒涼的藥物,不但會加重腹瀉,體內有實熱卻使用補藥,一定會使病情更加嚴重。如果身體安靜且能正常進食,不要認為大便堅硬就可以使用瀉藥;如果腹瀉且口渴,不要認為是熱症而使用涼藥。
痘疹的病症,一定是先有像烙鐵般的發熱,然後痘疹才會在體表出現。這就像天地化育萬物一樣,雖然依賴泥土來生長,但是泥土若沒有火氣,萬物就無法生長。人體就像一個小天地,所以痘疹若不經過發熱來蒸騰,就無法使毒素從體內發散出來。所以說:五穀沒有熱氣就不會成長,痘疹沒有經過發熱就無法完全透出,徹底透出後,肌肉就會放鬆,孔竅就會通暢,痘疹就會長得粗壯肥大,均勻平整而沒有細小密集連成片的虛弱現象。但是如果發熱太過,就會消耗身體的元氣,以有限的血液,對抗無限的火氣,就像鼎鍋內水沸騰一樣,輕微的會變成嚴重,嚴重的會變成危險。
然而有些發熱是應該的。例如,痘疹還沒發出來之前,應該要有發熱的現象,才能把毒素逼出來。如果反而是頭部溫熱而腳部冰冷,就表示毒素無法向外發散,反而會導致內部潰爛而死亡。有些發熱是不應該的。例如,毒素已經發出來之後,就應該讓身體保持平和,滋養氣血來幫助毒素變成膿漿。如果反而是持續高熱,就會使氣血被煎熬,不能安穩,無法將毒素收斂起來,導致毒素沒有出路,變成紫黑色乾枯的樣子,造成失血、狂亂,身體脹滿而死亡。凡是發熱一天就出現疹點的,稱為鬼箭,這是正氣無法勝過邪氣,痘毒胡亂竄動,奪取身體的表皮,是不祥的徵兆。
然而鬼箭的現象,容易引起驚厥,也是很常見的。因為痘疹是從心經的火性而發作,速度很快,雖然看到疹點,但也會慢慢地長齊,粗壯肥大、一顆顆分明的。如果疹點又多又密又小,就是大凶的徵兆。如果發熱三四天才出現疹點,這是正常的現象,表示氣血交會,將毒素拘束在皮膚表面,邪氣與正氣互相抗衡,所以才會退燒,身體感覺涼爽,疹點呈現紅潤,並且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窠穴,是吉祥的徵兆。如果發熱六七天才出現疹點,就表示已經延誤病情,是氣血凝滯,毒素鬱積不散的現象,是不祥的徵兆。
至於忽冷忽熱,嬉笑如常,飲食也跟平常一樣,持續發熱多天才出現疹點的,這是最好的現象,因為毒素輕微,身體素質較好,邪火難以撼動。長出的痘疹一定很稀少,這不可以當作延誤病情來論斷。
痘疹的毒素,沒有熱氣無法發出來;痘疹的出現,沒有熱氣也無法損壞。痘疹的產生,雖然必定是因為熱氣而開始,但是熱氣太過,就會使氣血虛損,反而更難長出來。所以發熱初期,應該用藥物來幫助身體散熱;看到疹點之後,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。但是痘疹發熱是身體產生變化的契機,不可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損傷陽氣,如果發熱嚴重且便秘,可以稍微使用瀉藥來幫助排便。如果只是輕微發熱,只需解毒即可。過度發散會導致身體表虛弱,過度寒涼會使身體凝滯,馬上使用補藥會助長火氣。所以皮膚表面的問題解決之後,可以適度進補,進補時可以稍微配合一些幫助身體發散的藥物,這是變通的方法。如果身體發熱腫脹而且沒有膿漿,就應該清火退熱,退熱後膿漿就會自然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