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(看法諸驗) (8)
痘疹全集卷二十四(看法諸驗) (8)
1. 驗痘要略
凡痘發熱溫和,或乍涼乍熱,數日見點,粗肥顏色紅活,按之礙手,肉內有根核者,吉。如熱不多時一齊湧出,或頭額先見,按之無根者,凶。有肌肉微腫,狀如堆粟不分顆粒者,此氣滯血凝,毒氣鬱結也。有初出紅點漸變黑色,其硬如石者,此肌肉已敗,氣血中虛,不能載毒而出,反致陷伏也。
有中心黑陷,四畔突起戴漿者,此血隨毒走,氣不為用也。有中心載漿,四畔干陷焦黑者,此氣附毒出,血不為使也。有頭戴白漿,自破潰爛者,此氣血不充皮膚敗壞也。有為水泡溶溶易破者,此火濕並行,氣虛不能斂束也。有為血泡,色紫易破者,此血熱妄行,不能自附於氣也。
有瘡頭針孔,漿水自出者,此衛氣已敗,其液外脫也。併為不治。
白話文:
凡是出痘子時,如果發熱溫和,或者時冷時熱,幾天後開始出現疹子,疹子看起來壯碩,顏色鮮紅有活力,用手按下去會感覺到阻礙,且在肉裡能摸到像核一樣的東西,這是好的徵兆。然而,如果發熱不久就全數湧出,或是最先出現在頭部或額頭,而且按下去沒有根部的感覺,這就是不好的徵兆了。
有的疹子初現時是紅色的點,然後逐漸轉變成黑色,質地堅硬如石,這表示肌膚已經受損,體內氣血虛弱,無法將毒素排出,反而導致毒素沉積。
有的疹子中心凹陷呈黑色,周圍突起有膿,這表示血液隨著毒素流動,但氣力無法作用其上。有的疹子中心有膿,周圍乾枯塌陷且呈焦黑色,這表示氣力雖然可以帶著毒素排出,但血液卻無法跟隨。
有的疹子頂端有白色膿液,自行破潰腐爛,這表示氣血不足,皮膚組織受到破壞。有的疹子呈現水泡狀,容易破裂,這表示火氣和濕氣同時存在,氣力虛弱,無法收縮固定。
有的疹子呈現血泡,顏色紫色且容易破裂,這表示血液過熱,無法自行附著在氣上。有的疹子像針孔大小,膿水自行流出,這表示防禦系統已經失敗,體液正在流失,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
2. 驗寢寤
衛氣者,晝則行陽,夜則行陰,行陽則寤,行陰則寐,人之常也。凡瘡疹發熱,便昏腫者,蓋心主熱而脾主困,夫心受氣於脾,故發熱昏睡,此常候也。但起臥不時者,內有熱也。必多陷伏之變。如合面而臥者,是裡熱也。總之,瘡疹始終安寢者,吉。蓋氣血強盛,榮衛流行則邪出於表而不在裡,故乃神安,神安則志定,是以得安寢也。
若氣血衰弱,榮衛滯澀,則邪在裡而不在表,故乃內熱,蓋心惡熱,熱則神不安,神不安則志不寧,是以煩燥悶亂,譫妄而不得眠也。更有痘後而毒伏於中,是以神喪氣脫,僵臥如屍,呼之不應,飲食不知者,是為死痘,又不可作安寢論也。
白話文:
[檢驗睡眠狀態]
衛氣,也就是人體的防禦氣息,白天會在身體的陽面活動,夜晚則轉移到陰面。當它在陽面活動時,人就會清醒;反之,到了陰面,人就會進入睡眠,這是人體的正常運作方式。一般來說,如果長了瘡或疹子並伴隨發燒,出現昏睡的現象,這主要是因為心臟負責調節體溫,而脾臟則與疲憊感相關。心臟的能量源於脾臟,所以當你發燒且感到昏沉想睡時,這是正常的身體反應。然而,如果睡眠時間不正常,這可能是體內有熱氣的表現,通常會引發一些隱藏的病變。
例如,如果一個人臉朝下睡覺,這可能表示他體內有過多的熱氣。總而言來,如果在長瘡或疹子期間仍能保持良好的睡眠,這是個好現象。因為這表示他的氣血充足,防禦系統運作良好,使得病毒能被排出體外而不會滯留在體內,因此精神狀態也會相對穩定。精神穩定,情緒也會跟著平靜,進而能享受良好的睡眠。
相反地,如果氣血虛弱,防禦系統運作不順,病毒就可能滯留在體內而不是被排出體外,這會導致體內過熱。要知道,心臟對熱度非常敏感,一旦過熱,精神就會變得不安,情緒也會隨之波動,進而產生煩躁、混亂,甚至出現譫妄,無法入眠。更嚴重的是,在長疹子後,毒素仍然殘留體內,這會讓精神萎靡,氣息微弱,像屍體般躺臥,對外界的聲音和食物沒有反應,這種情況被稱為"死疹",不能將其視為良好的睡眠狀態。
3. 驗飲食
人以水穀為本,故絕水穀則死。仲景曰:水入於經,其血乃成,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。水穀之悍氣為衛,精氣為榮,水去則榮散,谷消則衛亡,故痘瘡能食者,雖重亦吉,不能食者,雖輕亦凶。然有能食而死,不能食而生者,何也?蓋不能飲食者,是或臟腑內實,大便不行,有舊穀氣為養,而至瘡成之後,自能消穀思食矣。其能飲食者,是邪熱殺穀也。
叔和所謂:口乾欲飲水,多食亦飢虛是也。將不久而變生焉,惟疹家多不能食者,以口中不和而不思食,疹退而自能食也。且病日無多,又無灌漿大傷氣血,故無害耳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人的生存根本在於水和食物,因此如果斷絕了水和食物,人就會死亡。張仲景曾說:水分進入血液後,血才得以生成;穀物進入胃部,血液循環才能運作。食物中的強烈氣息成為人體的防禦系統,精華部分則成為滋養身體的部分。如果體內缺水,滋養身體的部分就會散失;如果食物消化完畢,防禦系統就會消失。所以,患有痘瘡但還能進食的人,即使病情嚴重,預後也是良好的;反之,如果患有痘瘡卻無法進食,即使病情輕微,也可能導致不良結果。
然而,也有病人雖然能進食但最終還是死亡,或者雖無法進食但最後卻活下來的情況。這是因為有些無法進食的病人,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臟腑內部有積累,排便不順,但是由於體內仍有未消化的食物提供營養,等到癒合後,自然會開始想吃東西並能消化食物。而那些能進食的病人,可能是因為邪惡的熱量正在消耗他們的食物。
叔和曾經說過:口渴想喝水,就算吃了許多食物還是感到飢餓,這就是身體虛弱的表現。這樣的狀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,尤其是出疹子的患者大多數無法進食,因為他們口腔不舒服,不想吃東西,但是疹子退去後,自然就能開始進食。而且他們生病的時間不會太長,又沒有出現大量流失氣血的情況,因此不會有什麼大礙。
4. 驗諸痛
夫痘疹熱微,氣平神寧意適,此係佳兆也。如疼痛嘵嘵,煩躁不已,總屬凶徵,然又有部位之分,時日之則焉。如痛在頭額,而在初熱時者,是火欲升也,治宜微表,在行漿時者,此虛腫痘胖,是系正候,在收靨時者,是風寒不謹,或血氣虛憊,浮火上逼耳。宜加詳治。如痛在咽喉而初熱時者,其屬火也,何疑?在起脹時痛極而嗽者,則喉中痘必繁密,在收靨者,則是火毒相聚,須防喘急而為惡候。如痛在皮膚而初起時者,是毒火欲泄而肌膚閉密也。
在腫灌時者,則是毒化為膿,亦是正候在痂落後者,則是血枯不能榮養皮膚,兼之火灼於外耳。如痛在胸腹而初熱時者,是或飲食倍傷,或痘毒有伏,或舊有是疾,宜細剖治。如痛在腰膝,而初熱時者,雖曰腎經難治,然若視其唇不腫,口不穢、斑不見,熱不劇者,此是腎虛不能逐毒也。便宜升提達表,不可妄葉,用藥不可過涼,以致沉匿難出也。
如在四肢作痛者,是或兒頑閃攝,氣不順舒,或經撲跌,血瘀凝滯,或脾陰不足,不能灌溉四肢,是皆驗痛之要略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各種疼痛的判斷】
如果出疹子的時候體溫只是微微上升,呼吸平穩,精神狀態良好,這是一個好徵兆。但如果出現持續性的疼痛,情緒煩躁不安,通常來說是不好的徵兆。然而,疼痛的位置和發生時間也會影響診斷。
例如,如果頭部或額頭疼痛,且在發燒初期就出現,這可能是體內熱氣正在上升,治療上應考慮輕微的發汗療法。如果這種疼痛是在長出疹子的過程中出現,可能是因為虛腫導致疹子變得更大,這是正常的反應。如果在疹子癒合期出現,可能是因為受了風寒,或是血液和氣力虛弱,使得熱氣上升,需要詳細診治。
如果咽喉疼痛且在發燒初期就出現,很明顯就是火氣旺盛的表現。如果在疹子開始鼓起時,疼痛且伴有咳嗽,則咽喉部位的疹子可能非常密集。如果在疹子癒合期出現,則可能是火毒聚集,需警惕可能引發的嚴重症狀。
如果皮膚疼痛且在疹子剛開始長時出現,這表示體內的毒素正想透過皮膚排出,但皮膚卻被封閉了。如果在疹子腫脹時出現,表示毒素正在轉變為膿包,這也是正常的反應。如果在痂皮脫落後出現,則表示血液乾涸,無法滋養皮膚,同時外在的火氣正在灼燒皮膚。
如果胸部或腹部疼痛且在發燒初期就出現,可能是飲食過量傷害了身體,或者疹毒潛伏,或者之前就有這種疾病,需要細心診治。如果腰部或膝蓋疼痛且在發燒初期就出現,雖然說腎臟相關的病比較難治,但如果嘴脣沒有腫脹,口氣清新,身上沒有紅斑,體溫也不高,這可能是腎臟虛弱無法排除毒素,應該使用提升和疏導表層的藥物,不能胡亂用藥,使用的藥物也不能過於寒涼,以免疹子深藏不出。
如果四肢疼痛,可能是孩子活動過度,氣血運行不暢,或者跌打導致血塊凝結,或者是脾臟陰氣不足,無法滋養四肢,這些都是判斷疼痛的重要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