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9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9)

1. 論乾枯陷伏倒靨等症

又須看其靜者,怯者,果為寒論。如勇者。燥者,焮發者,此又當為熱看,不可概例也。有為毒陷者,是血與毒相逐,氣弱不能拘化,乃凝結而不榮,乾枯而不潤也。有為倒陷者,七日之後,根窠發足,漿滿光榮,或因風寒乘虛外襲,氣血凝泣,毒乃內攻,或吐瀉煩渴,氣血津枯,膿漿退去,毒因內陷。總之,未有不因於虛也。

更宜於虛之中,察其皮薄色白,方為真虛,若囊厚色蒼,此為毒氣壅遏,不能外達,根不松發而名為毒絆耳。若從虛治,益增塌陷。至於黑者,乃火之死也。蓋色之繁紅焦紫者,由於火之所致,然力窮乃止,故熱則紅,滯則焦,極則黑,猶之火活則色紅,火死則色黑,曰變黑歸腎者,言毒氣歸腎也。

凡內而不出者,謂之伏。外而復入者,謂之陷。痘瘡有黑陷者,其症有四,一則因感受風寒肌竅閉塞,血凝不行而黑陷者,必身體疼痛,四肢微厥,斑點不長,或變黑色,或青紫癮疹者,此為倒伏也,治宜溫肌發散,則寒邪自去,熱氣復行,其斑自長矣。

二則因毒氣大盛,內外蒸榮,是以毒復入里而黑陷者,必心煩狂燥,氣喘妄言,如見鬼神,大小便閉,渴而腹脹者,此為倒陷伏也,治宜大利之,以瀉膀胱之毒,令其陽氣復還,脾胃溫暖。然服後而身熱氣溫能食者,是脾強勝腎,毒雖盛而裡氣強,足以續其後來,故能驅毒達外,其陷者,當自復出,可治之兆。若加以寒戰而身冷汗出,耳尻反熱者,死。

三則因內虛,而不能使陽氣以副榮衛,是以出而覆沒,其點白色,或有黑色者,其人必不能乳食,大便自利,或嘔,或厥,蓋此是胃虛內弱而不能出,乃為陷伏也,治宜溫中之劑,令其胃暖而榮衛復行,則當自出矣。更有因誤下之後,是以毒氣入里而黑陷者,亦宜先為溫養其里,後以桂枝、葛根疏解其表,則自出矣。

四則因被房室等穢惡氣沖觸而黑陷者,急宜紫草、殭蠶、當歸、紅花、穿山甲、蟬蛻、甘草、生地之類,外用熏解可也。然按古方,凡治黑陷俱用穿山甲,取其穿腸透膜善走竄也。用人牙者,牙乃骨余,可發腎毒也。但二物借為嚮導施治,則若單用之無益也。然有用燒人糞者,以其善解疫毒,痘乃時疫所感,故用之加入發表和中,解毒湯中最妙。

伏者,毒蓄於裡而不出也。陷者,毒出而復陷入也。然伏惟一症,而陷則有數種。如伏候見於見形之時者,其人瘡出之後,熱不少減,煩渴悶躁,此可見有伏毒而未盡出也。陷則見於見形之後。如血漸干而變黑者,謂之黑陷。如漿水未成,破損癢塌者,謂之倒陷。如膿成復化為水,不肯結痂者,謂倒靨。

倒靨者,亦陷之類也。如瘡黑色者,皆謂之黑陷,然黑陷謂之歸腎者,以腎屬水而色黑,為真臟色見也,故云不治。然此者,豈獨腎旺而奪權哉!本出血氣大虧,不能逐毒於表而枯萎耳。何世妄謂腎實,必欲瀉而使之更虛!不知人之一身,大言陰與陽,小言心與腎,即所謂真水真火也。痘瘡之火發於中,賴此一點真水以制其沖,苟或瀉之,則火無所制,本先拔矣。

白話文:

觀察病人安靜、膽怯的情況,如果符合寒症的特徵,就應該以寒症來論治。反之,如果病人表現得很勇敢、乾燥、發熱,這就屬於熱症,不能一概而論。

有一種情況是毒素內陷,這是因為血與毒素相互排斥,而身體的氣太弱,無法控制和轉化毒素,導致毒素凝結不流通,造成皮膚乾燥不滋潤。還有一種情況是痘疹倒陷,大約七天後,痘疹的根部開始發作,漿液充盈、表面光亮,但可能因為風寒乘虛侵襲,氣血凝滯,毒素轉而向內侵犯;或者因為吐瀉、煩渴,造成氣血和津液枯竭,膿液消退,毒素也因此內陷。總而言之,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身體虛弱造成的。

更應該在虛弱的情況下,仔細觀察皮膚是否薄而蒼白,這是真虛的表現。如果皮膚囊腫厚實且顏色青黑,則是毒氣淤積阻塞,無法向外宣洩,痘疹根部無法鬆開,就叫做毒絆。如果按照虛症治療,反而會加重塌陷的情況。至於痘疹呈現黑色,那是火氣衰竭的表現。一般來說,痘疹顏色由紅轉紫焦,是因為火熱所致,但火熱也會有極限,所以發熱時痘疹呈紅色,停滯時痘疹呈焦黑色,達到極限時就變成黑色。這就像火焰燃燒時是紅色,熄滅時是黑色一樣。「變黑歸腎」的意思是指毒氣回到腎臟。

凡是毒素在體內卻無法排出,叫做「伏」。毒素已經發出來又重新回到體內,叫做「陷」。痘瘡出現黑陷症狀,原因有四種。第一種是因為感受風寒,毛孔閉塞,導致血液凝滯不流通,造成黑陷。病人一定會感到身體疼痛,四肢發冷,斑點無法正常長大,或者變成黑色或青紫色的隱疹。這種情況是倒伏,治療應該溫暖肌肉,幫助發散,寒邪自然就會消退,熱氣恢復運行,斑點就會正常長大。

第二種是因為毒氣過於旺盛,內外充斥,導致毒素又重新進入體內而黑陷。病人一定會感到心煩意亂、狂躁不安、氣喘、胡言亂語,甚至出現幻覺、大小便不通、口渴腹脹。這種情況是倒陷伏,治療應該用瀉藥來排出膀胱的毒素,使陽氣恢復,脾胃溫暖。如果服藥後身體發熱、氣息溫和、能夠進食,說明脾氣強盛壓過了腎氣,即使毒素很旺盛,身體內部的正氣也足以支持後續治療,因此能將毒素驅趕到體外,陷下去的痘疹自然會恢復。這是可以治癒的徵兆。但是如果出現發冷、顫抖、出冷汗、耳朵和肛門發熱的情況,那就是死症。

第三種是因為身體內部虛弱,陽氣無法正常運行,導致已經長出來的痘疹又消失了。痘疹呈現白色,或者帶有黑色。病人一定會無法吃奶或吃飯,大便失禁,或者嘔吐、暈厥。這種情況是因為胃氣虛弱、內部虛弱導致毒素無法發出,屬於陷伏症。治療應該用溫補脾胃的藥物,讓胃部溫暖,使營衛之氣恢復運行,痘疹自然就會長出來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誤用瀉藥,導致毒氣進入體內而黑陷,也應該先溫養內部,然後用桂枝、葛根等藥物來疏解肌表,痘疹自然就會長出來。

第四種是因為受到房事等穢氣衝擊而黑陷,應該立刻用紫草、殭蠶、當歸、紅花、穿山甲、蟬蛻、甘草、生地等藥物來進行治療,也可以外用熏洗的方式來解毒。按照古方的說法,治療黑陷症狀都使用穿山甲,是因為它能鑽透腸膜,善於走竄。使用人牙,是因為牙齒是骨頭的一部分,可以幫助排出腎毒。但是這兩種藥物只是用來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,如果單獨使用是沒有效果的。另外,還有人用燒人糞來治療,因為它善於解疫毒,而痘瘡是感受時疫而得,因此用它加入到發表和中、解毒的藥方中效果最好。

「伏」的意思是毒素積蓄在體內無法排出,「陷」的意思是毒素已經發出又重新陷回體內。「伏」只有一種情況,而「陷」則有數種。「伏」的情況可能在痘疹剛出現時就顯現,病人長出痘疹後,發熱的情況沒有減輕,仍然感到煩躁口渴,這說明有毒素潛伏在體內沒有完全發出。「陷」的情況則在痘疹長出後才出現,例如血液逐漸乾涸變黑,叫做「黑陷」;漿液沒有形成,就破損、發癢塌陷,叫做「倒陷」;膿液形成後又變成水,不肯結痂,叫做「倒靨」。

「倒靨」也屬於「陷」的一種。如果痘瘡呈黑色,都叫做「黑陷」。而「黑陷」被認為是「歸腎」,是因為腎屬水,顏色為黑色,是臟腑的真實顏色顯現,所以說無法治癒。但是這種情況,難道僅僅是因為腎氣過旺而造成的嗎?根本原因是氣血嚴重虧虛,無法將毒素排出體表而枯萎。世人怎麼能妄言是腎氣過於實證呢,一定要用瀉藥來使它更加虛弱?要知道,人的一身,大的方面來說是陰陽,小的方面來說是心腎,也就是所謂的真水真火。痘瘡的火發於體內,依賴這一點真水來制約它,如果用瀉藥來耗損真水,那麼火就沒有辦法制約,根本就先被拔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