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(11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(11)
1. 評傷寒論
《經》曰:藏於精者,春不病溫。原由陰精不足,而致病熱、病溫。今既病而陰精愈消愈竭,此時雖寒邪消散,奈真陰正氣受傷,更熱更損,莫可發生,以制陽光,故久熱不已耳,豈寒邪既出表入里而為熱,復能變寒,由里出表再傳而為二候、三候乎,此必無之理也。若能以外邪為始病之因,以陰陽本氣自病,為繼病之實,善為調之適之,則何有久病不解之候也。
如始終以寒邪為實跡,傳變為定期,反復攻逐,是猶縛妻子以為賊,指路人以為父,何其冤哉!抑皆未究致熱之所由來,而不達經,所謂「陽強不能密,陰氣乃絕,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」之至理也。
況天人一理,相生所以相繼相剋,所以相成,故天之火,深藏於水土之中,凡井水氣蒸,上中溫暖,則地表清肅,猶人之丹田,元陽封固,則火不浮游於上,中宮脾元充足,則火不散越於表。蓋火之藏納,不外乎水土之中,故發熱者,即我身內之火,因正氣虛而不能按納,邪乘虛而激出之,乃陰陽本氣反常之變,實非外來之火也。
凡遇客邪一退,脾元虛者,調中以斂陽;陰中水虛者,補水以配火;陰中火虛者,補火以藏源,則故物仍歸病斯愈矣。如不知此,竟以火為外邪,重汗以亡其陽,陽無歸源之力矣;重下以耗其陰,陰無配陽之能矣;復加寒涼峻削,脾元益傷,肌表之浮陽,何能斂納,將此身內必妄之火驅滅。必欲其盡,將此有限之精神磨滅,必欲其完,以有形之猛劑,攻無跡之陰陽。
況火者,生身之始,而精氣神,亦因之以生者也。試思人與物不熱,則無氣矣。故氣生於火,而火為氣之祖也。人但惡火之為熱而清之,獨不思火去而氣亦絕矣。雖欲不死,其可得乎!此(張)心痛時表,幸慈壽者進思之,務求要領,毋事支離,必詳虛實,勿拘故套。既知百病之來,莫不乘虛而入。
則以正虛為本,而外邪為標,保精氣神,以治客病則客病退,而正氣無傷。若傷精氣神,以治客病,則病不退,而正氣徒耗,捨本從末,適足以傷生矣。惟初病正氣尚旺,客病牢固者,急為驅逐,勿致蔓延,若一概瞻顧因循,猶似閉門留寇,豈其治乎?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精氣收藏得好的人,春天就不會生溫病。」(溫病指的是發熱的疾病)。原本是因為體內陰精不足,才會導致發熱、溫病。現在既然已經生病了,體內的陰精就更加消耗枯竭。這時即使外來的寒邪消散了,但由於體內真正的陰氣正氣已經受損,反而會更加發熱,更加虛損,無法產生陰氣來制衡陽氣,所以才會持續發熱不止。難道會是因為寒邪從體表進入體內變成熱,又從體內返回體表再次傳變,變成所謂的二候、三候嗎?這絕對不可能。如果能把外來的邪氣當作初病的起因,把體內陰陽本氣的自病當作繼發病的事實,好好地調養調理,哪會有久病不癒的情況呢?
如果始終把寒邪當作病症的實在原因,認為疾病傳變有固定的時間,反覆用藥攻打驅逐,就好比把自己的妻兒當成強盜綁起來,把路人當成父親來依靠,那真是太冤枉了!這些人都是沒有搞清楚發熱的原因,沒有通曉經絡的道理。經脈的道理說,「陽氣過於旺盛就無法固守,陰氣就會耗盡;陰陽平衡,精氣才能穩固,精神才能正常。」這個道理很重要啊!
況且天人合一,自然界的運行是相生相剋,相互依存的。所以天的火,深深地藏在水土之中,凡是井水蒸發出水氣,上面和中間的溫度是溫暖的,那麼地表就會清爽。就好像人體的丹田,元陽封藏得好,火就不會往上浮動,中焦脾胃的氣足夠,火就不會散到體表。火的收藏,不外乎在水土之中。所以發熱的人,其實就是體內本身的火,因為正氣虛弱而無法控制,邪氣趁虛而入,將火激發出來,這是陰陽本氣反常的變化,並不是從外面來的火。
凡是遇到外邪退去,如果脾胃虛弱,就應該調理脾胃,收斂陽氣;如果體內陰液不足,就應該補充水分來配合陽火;如果陰氣中的火虛弱,就應該補充火氣來培補根源。這樣,病就能痊癒。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,反而認為熱是外來的邪氣,用大量發汗的方法來耗損陽氣,陽氣就會失去歸根的來源;用攻下的方法來耗損陰氣,陰氣就無法與陽氣配合。再用寒涼峻烈的藥物,脾胃就會更加受傷,浮在體表的陽氣又怎能收斂呢?這樣就等於把體內本來虛妄的火驅散掉,想徹底消滅它,就會把有限的精神也磨滅殆盡,想讓它完全消失。用有形的猛烈藥物,去攻擊無形的陰陽。
況且火是生命之始,人的精氣神也因此而產生。試想,如果人或物沒有熱,就沒有氣了。所以氣產生於火,而火是氣的根本。人們只厭惡火的發熱而想把它清除,卻沒想到火一旦消失,氣也就會跟著消失。這樣,即使想不死,又怎麼可能呢!這個問題(張)提出來,希望各位能好好思考,務求掌握要點,不要東扯西扯,一定要詳細分辨虛實,不要拘泥於老舊的模式。既然知道所有疾病的產生,都是趁著人體虛弱的時候入侵的。
那麼就應該把正氣虛弱當作根本,把外來的邪氣當作表象,保護精氣神,這樣來治療客邪,那麼客邪自然就會退去,而正氣也不會受損。如果損傷精氣神來治療客邪,那麼疾病不會退去,而正氣只會白白耗損,這樣就是捨本逐末,只會傷害生命。只有在初病時,正氣還旺盛,客邪還沒有盤踞很穩的時候,要趕快驅逐邪氣,不要讓它蔓延開來。如果一概瞻前顧後,猶豫不決,就像是關起門來讓盜賊進來,怎麼能算是治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