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5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5)

1. 噯氣噁心

噯氣者,多因胃虛窒塞,氣不升降,過極則展舒,而濁氣上出於胃也。有因食物停胃而夾酸臭者,治宜消食,推揚穀氣。有因胃中滯氣不舒,而無酸臭者,治宜行氣調胃和中。有因痘毒未出,火邪在內萌動所致者,治宜發痘。有因既出之後,而熱毒猶鬱於中,欲發不得發而然者,此宜清胃。

若夫噁心乾嘔,其候雖近,其寒實深,蓋衝任虛火上衝,犯於清道,乃臟敗毒攻之惡候也。

白話文:

[噯氣噁心]

噯氣的情況,大多是因為胃部虛弱,導致食物堵塞,氣體無法正常上下運行,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,身體會自然排出胃中的渾濁氣體。有的是因為食物停留在胃中未能及時消化,混合著酸臭的味道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幫助消化,促進食物氣味的散發為主。有的是因為胃中有氣體滯留,導致不適,但並無酸臭味道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疏通氣機,調理胃部功能,達到和中效果為主。有的是因為痘瘡毒素未完全排出,體內火氣旺盛,導致噯氣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促進痘瘡的成熟與排毒為主。有的是痘瘡已經爆發後,但熱毒仍然在體內積聚,想要排出卻又無法順利排出,導致噯氣,這種情況治療應以清熱解毒,調理胃部為主。

至於噁心乾嘔,雖然症狀看起來和噯氣相似,但實際上體內的寒氣更為嚴重。這是因為體內虛火上沖,影響了體內正常的生理功能,這是一種臟腑功能衰弱,毒素攻襲的不良症狀。

以上是對噯氣和噁心乾嘔的相關解釋與治療建議。

2. 喘急

夫喘而加急,無問朝候見之,此為惡症。然有虛實之分,如氣微息短無力者為虛;如聲粗大,氣粗且長者為實。蓋肺居氣之至高,喜清虛而不受室礙,若邪氣相干則竅壅塞而發喘。然有中氣不足者;有肺氣將絕者;有痘毒未出,梟炎上攻者;有痰涎緊並者;更有飲食倍傷,氣壅於肺者;有卒犯風寒而外束者;有大便久閉而內逆者;有因瀉後而元氣下陷者;虛火上壅者:有因吐後陽虛,不能按納陰火,火逆上衝者;有因過補無補,虛氣無依者。種種諸因,並宜分源異治可也。

至如瀉利不已,腹脹煩燥,汗出如油,發潤作喘者,不治。總之,多因梟毒煽烈,玄池耗灼,肺火輸降,火自升迫,喘斯作矣。

白話文:

對於「喘急」的情況,如果呼吸困難且急促,無論何時出現,這都是一個嚴重的症狀。然而,這種情況可以分為虛證和實證兩類。如果呼吸微弱、短促且無力,那就是虛證;如果呼吸聲音粗大,且氣息粗重且長,那就是實證。

肺位於人體最高的位置,它喜歡清靜,不應受到阻礙,一旦有異常的氣流乾擾,就會導致呼吸道堵塞,進而引發喘息。但也有許多其他可能的原因:如中氣不足;肺氣將盡;痘疹毒素未完全排出,導致熱氣上攻;痰液堵塞;過度飲食,造成肺部氣滯;突然遭受風寒;長期便祕,內氣逆反;瀉後導致元氣下陷;虛火上升;嘔吐後導致陽氣虛弱,無法控制陰火,使火氣上衝;或是過度進補反而無益,虛弱的氣體無所依附等各種原因。對於這些不同原因造成的喘息,應當根據其根源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。

然而,如果出現持續性腹瀉,腹部膨脹煩躁,汗水像油一樣流出,皮膚發亮且伴有喘息,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。總的來說,大多數情況是由於毒素過盛,體內陰液耗損,肺火下降,火氣自行上升逼迫,才會導致喘息的發生。

3. 咳嗽

夫咳嗽之所以累人者,以其難於立止也。然欲治肺而止嗽,則益害肺而嗽愈甚,蓋肺受病而咳嗽者,必有因以迫之,治其因則嗽自愈。若不詳所自,而徒事於肺,則氣無所歸,或邪無所散,肺愈苦而咳嗽愈甚矣。如痘初咳嗽者,因痘瘡挾君相二火,上熏於肺,肺葉焦舉。故氣逆而咳者,有聲無痰之謂也。

若脾虛不能運化而生痰,痰生則嗽,嗽者,無聲有痰之謂也。治法無痰要有痰,有痰要無痰。可見,治咳又難於治嗽也。在發熱之時,先有咳嗽之症者,此為外感風邪之故,治宜疏散。在將發瘡痍之時者,是火邪欲達之故,治宜托痘。既見咳嗽更增者,是喉嚨有痘,故淫淫如癢,習習如鯁,治宜利咽。

若灌漿而咳者,是肺氣虛弱,治宜參耆甘桔之類。若靨後而猶咳者,是肺逆不收,治宜潤肺清毒。若落痂後而多嗽者,治宜滋肺化痰,更有身熱而咳嗽連聲鼻血者,是餘毒在肺也,治宜清熱解毒,有因久嗽陰虧,痰水黏滯,氣不升降,兩脅刺痛者,治宜養陰清肺,使痰氣流通,而癰咳俱愈也。至若聲如水雞聲者,如拽鋸者,口中痰涎膠塞者,並皆不治。

白話文:

關於咳嗽讓人疲憊不堪的原因,在於它很難立即停止。然而,想要通過治療肺部來停止咳嗽,反而會傷害肺部,使得咳嗽更加嚴重。因為肺部受病而引發咳嗽,必定有其原因在推動,找到並解決這個原因,咳嗽自然就會痊癒。如果不清楚咳嗽的真正原因,只是一味地針對肺部治療,那麼氣息就沒有地方去,或者病邪無法散去,肺部會越來越辛苦,咳嗽也會越來越嚴重。

例如,出疹初期的咳嗽,是因為疹子挾帶著心火和肝火,上燻肺部,導致肺葉乾燥,因此氣息逆流而引起咳嗽,這種咳嗽是有聲音但無痰的。

若是脾虛無法正常運化食物而產生痰液,痰液多了就會引起咳嗽,這種咳嗽是無聲音但有痰的。治療的原則是,無痰的要讓它有痰,有痰的要讓它無痰。由此可見,治療咳嗽比治療有痰的咳嗽還要困難。

在發燒的時候,如果先出現咳嗽的症狀,這是因為受到外界風邪的影響,治療應以疏散風邪為主。在即將長出疹子的時候,這是因為體內的火邪想要排出,治療應以幫助疹子成熟為主。如果咳嗽持續加重,這可能是喉嚨裡有疹子,所以會感覺到像被細小物體刺激的癢感,治療應以舒緩喉嚨為主。

若是疹子開始成熟階段而咳嗽,這是肺氣虛弱的表現,治療應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桔梗等藥材。若是在疹子消退後還持續咳嗽,這是肺氣逆亂未恢復,治療應以滋潤肺部,清除殘餘毒素為主。若是皮膚癒合後,仍然咳嗽不止,治療應以滋潤肺部,化解痰液為主。

更有甚者,身體發熱並且連續咳嗽,甚至有鼻血的情況,這是因為肺部還有殘餘毒素,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。有些是因為長期咳嗽導致陰虛,痰液黏稠,氣息不順暢,兩側肋骨刺痛,治療應以滋養陰氣,清理肺部,使痰液和氣息流通,這樣咳嗽和胸痛都會痊癒。

至於那些咳嗽聲音像是水雞鳴叫,或者像是拉鋸聲,口中有大量黏稠痰液,這些情況都是難以治療的。

4. 厥逆

夫痘之際,頭面宜涼,手足宜溫,反此則為逆矣。至於厥則更甚於逆而乃冷也。逆則陽氣衰,厥則陰氣勝,頭乃諸陽氣之會,痘毒之氣上蒸,故溫也。足冷者,是陰陽之氣下絕也,不治。蓋四肢屬脾,而脾又統周身,為諸陽之本。如指頭微寒,則陽氣衰,夫陽氣起於十指之端也。

若足心冷則陰氣勝,陰脈集於足下而趨於足心也。然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者,此熱深厥亦深,火極似水,乃陽毒內陷也。若灰白頂陷,吐瀉兼併而厥逆者,此元氣虛憊,陰陽不接也,總皆惡候。若手足冷而曾多吐瀉者,此脾臟虛怯也。四肢皆稟氣於胃,脾胃氣弱,不得至於經耳。

若在痘未出時,則於發表之內,當兼和中,不可單行發表以致復虛胃氣,至若陽氣虛寒而飲沸不熱者,則急投參附重複,蓋覆使陰返陽回而自順矣。如陽氣大脫足冷過膝者,不治。

痘中厥冷者,多因毒氣鬱遏於內,而元氣不得行諸中外,是以致表無陽也,宜理中湯加減服之。然有陰陽二症,凡二便俱秘,煩躁狂妄,腹脹喘渴者為陽厥,宜疏利以宜發陽氣。如嘔吐自利,陽氣欲脫者,為陰厥,治宜溫補,以追復元陽。大抵暴得非陰,久病非陽,蓋胃傷則生風嘔吐,脾傷則生風厥逆,多屬脾宮無陽而四肢無以稟受也。

白話文:

關於長痘疹的情況,正常來說,頭部和麪部應該保持涼爽,手腳則應保持溫暖。如果狀況相反,就是逆常現象。而厥逆則比逆常更嚴重,是因為身體出現了寒冷的症狀。逆常表示體內的陽氣衰退,厥逆則表示陰氣過盛。頭部是各陽氣匯聚的地方,痘疹的毒素導致體溫上升,所以頭部會感到溫暖。如果腳部冰冷,這表示陰陽氣息在下部斷絕,這是無法治療的。因為四肢屬於脾臟所管轄,而脾臟又統管全身,是所有陽氣的根本。如果手指稍微感到寒冷,這表示陽氣正在衰退,要知道陽氣是由手指末端開始的。

如果腳底冷,則表示陰氣過盛,因為陰脈會在腳底聚集並向腳心流動。然而,如果出現焦黑、煩渴、突然的沉悶、喘息急促並伴有厥逆的現象,這表示體內熱度高,厥逆的程度也會更深,因為火氣太旺,表現出來像水一樣的寒冷,這表示陽毒已經侵入體內。如果痘疹灰白、凹陷,伴有噁心、腹瀉及厥逆,這表示元氣虛弱,陰陽無法相連,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。如果手腳冰冷且常有噁心、腹瀉的症狀,這表示脾臟虛弱。四肢的氣血都來自胃部,如果脾胃功能弱,那麼氣血就無法流通到經絡中。

如果痘疹還未爆發,治療上應在散發體內熱毒的同時,也要調理脾胃,不能只是一味地排毒,這樣會導致胃氣更虛。如果因為陽氣虛弱,即使喝熱水也無法感到溫暖,應立即服用人參和附子等補藥,用以恢復陰陽平衡,讓身體自然回歸正常。如果陽氣大量流失,腳冷至膝蓋以上,這是無法治療的。

痘疹伴隨厥冷,通常是由於毒素在體內過度積累,導致元氣無法在體內外循環,因此表面看起來沒有陽氣,可以服用理中湯加減來治療。但需注意的是,厥冷可能由陰或陽兩種情況引起。如果大小便不通,且有煩躁、幻覺、腹部脹滿、喘息、口渴等症狀,這是陽厥,應通過疏通和發汗來恢復陽氣。如果伴有噁心、腹瀉且陽氣即將喪失,這是陰厥,治療上應採用溫補的方式,以恢復元氣。一般來說,突然發作的厥冷多不是陰厥,長期患病的厥冷多不是陽厥。因為胃部受損會導致噁心,脾臟受損會導致厥逆,這大多表示脾臟缺乏陽氣,四肢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