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4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4)
1. 論音啞作嗆喉病
(張)按:喉之為患,莫非火之為害。火,無形者也,焚灼迅速,豈容再誤於藥!故脈實洪數者為實熱,宜用清涼之法而正治;脈虛細數者為陰虛,宜用假令之法而從治;少差毫釐,便致一息不運,慎哉!
白話文:
(張氏)認為:喉嚨的疾病,沒有不是因為火邪造成的傷害。火邪是無形的,燃燒侵蝕的速度非常快,哪裡容許用藥時再出差錯!所以,脈象呈現洪大且跳動快速的,屬於實熱證,應該使用清涼降火的方法來正面治療;脈象呈現虛弱細小且跳動快速的,屬於陰虛證,應該使用假借的方法來順應治療。如果稍有差池,就會導致呼吸停止,要非常謹慎啊!
2. 譫妄
譫妄者,妄有聞見,語言無倫也。皆邪氣熾盛,正氣虛弱,神識不清所致。夫言為心聲,心熱則多言,故睡中呢喃者,熱之微也。寤而語言差謬者,熱之甚也。有因胃熱使然者;有因痘毒未盡者;有因心脾有熱,痘裂出血便血衄血者。然凡妄有所見聞,如見鬼狀者,最為惡候,蓋毒攻於裡,心志昏惑,神識不清,所謂神志俱喪,軀殼徒存耳。又須審其發與何臟?如目直視,手尋衣領,及亂捻物,此發於肝,是為亡魂。
如悶亂喘促,手掐眉目鼻面,此發於肺,是為亡魄。如上視咬牙,叫哭驚悸,或不能言,此發於心,是為喪神。如困睡手足瘛瘲,不思飲食,此發於脾,是為失意。如目無精光,身縮下墜,此發於腎,是為失志。《經》曰:衣被不斂,言語不避親疏者,神明之亂也,故為不治。
然有瘡本稠密,是以起發成漿之後,精血外耗,不能養神,忽然神昏譫語者,治宜養血安神為主。治之而即已者,吉。如連作不已者,死。
夫邪氣熾盛,正氣虛弱,則神識不清,而譫妄所由生也。然因心熱者。則似睡非睡,呢呢喃喃。若因胃熱者,則大便堅閉,腹痛無倫。若因肝熱,則忿怒不平,恍惚不定。若因腎熱則恐怖見鬼,而神志俱喪。晝夜譫妄者,陽虛也。夜多譫妄者,陰虛也然在初熱時則是火鬱而然,必痘起則已。
在行漿時是則痛極而然,必漿足則已,若止譫妄而無他證者,則以治痘為主,倘兼別證者,又當隨別證以審治之。
白話文:
[譫妄]的症狀是指患者產生幻覺或妄想,說話毫無邏輯。這通常是因為病氣旺盛,身體狀況虛弱,導致意識不清醒所引起的。人的言語是心靈的表現,心臟過熱就會多話,所以如果在睡眠中喃喃自語,表示熱氣還不算嚴重。但如果醒著的時候說話錯亂,就表示熱氣已經很嚴重了。有的是因為胃部過熱;有的是因為出疹子的毒素還沒排乾淨;有的是因為心臟和脾臟過熱,導致疹子破裂出血,甚至便血、鼻血。然而,如果患者產生了幻覺,比如看到鬼怪,這是十分嚴重的徵兆,因為毒素正在攻擊內臟,心智混亂,意識不清,可以說是神智和意志都喪失,只剩下空殼。
我們必須進一步判斷這是哪個臟器發病。例如,如果患者目光呆滯,手在衣領附近摸索,或是胡亂抓東西,這可能是肝臟問題,稱為亡魂。
如果患者感到悶亂,呼吸急促,手在眉目鼻臉上抓掐,這可能是肺部問題,稱為亡魄。
如果患者瞪眼咬牙,尖叫哭泣,或者無法說話,這可能是心臟問題,稱為喪神。
如果患者一直昏睡,手腳抽搐,不想吃飯,這可能是脾臟問題,稱為失意。
如果患者眼神無光,身體縮小,這可能是腎臟問題,稱為失志。根據古籍記載,如果患者衣物散亂,說話不分親疏,這是神智混亂的表現,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
然而,有些患者因為疹子密集,精血大量流失,無法滋養精神,突然出現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的情況,治療應該以滋養血液,安定神智為主。如果治療後馬上好轉,這是好的跡象。但如果病情一直反覆,就可能致命。
當病氣旺盛,身體狀況虛弱,就會導致意識不清,產生譫妄的症狀。如果是因為心臟過熱,患者會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,喃喃自語。如果是因為胃部過熱,患者可能會便祕,腹部疼痛。如果是因為肝臟過熱,患者可能會憤怒,情緒起伏不定。如果是因為腎臟過熱,患者可能會害怕,看到鬼怪,神智喪失。白天出現譫妄的症狀,表示陽氣虛弱。夜晚出現譫妄的症狀,表示陰氣虛弱。但在熱病初期,這可能是火氣鬱結造成的,等到疹子長出來就會好轉。
在出疹子的過程中,這是因為痛苦到極點,等到疹子成熟就會好轉。如果只有譫妄的症狀,沒有其他病症,治療應以處理疹子為主。但如果同時有其他病症,就需要針對這些病症進行診治。
3. 寒戰咬牙
痘有寒戰咬牙者,或謂心火熱甚亢極而戰,反兼水化制之,是為病熱。或曰:俱屬於寒,如嚴冬之氣,伏陽在內不勝其寒,是以手足戰慄而齒自動,故陳氏以異功散而取效,非寒而何?嗟嗟!偏寒偏熱,皆未得病之旨,斯症有先後之序,用藥有緩急之分。凡七日以前寒戰者,乃心火亢極也,當以表熱治之。
七日以前咬牙者,乃陽明胃熱,以其經走上下齒齦也,當清之。若七日以後寒戰者,乃陰凝於陽,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作寒戰也,宜以氣虛治之,大用參耆,加薑桂以溫陽分。七日以後咬牙者,乃陽陷於陰,陰分虛則陽入血道而作咬牙也,主血虛,宜補之,大用參耆加芎、歸、黑姜,以實陰虛。七日前而有此症者,屬熱而凶,七日後而有此症者,屬虛,而亦有可治。
若單于寒戰者,則當與補氣之中而兼補血。單于咬牙者,則於補血之中而兼助氣。然陽氣虛寒,固有寒戰;風火相搏,亦有寒戰。陽明胃熱,固有咬牙;肝腎虛寒亦有咬牙。故不若觀痘色之紅白,二便之秘利,喜飲之寒熱,脈息之遲數,起發之難易,則寒熱洞然矣。大抵發於痘初,多因心肝胃火,蓋熱毒不得盡出,內與正氣相搏,筋脈因而動搖,實熱症也。若發於痘後,則多由肝腎兩虛,雖有熱症,乃假熱也。
如咬牙面赤作渴,至夜為甚者,此陰虛也,宜地黃丸料恣飲之。故曰:咬牙者,齒槁也。至若瘡色焦黑,不省人事,閉目無魂,譫語狂煩,尋衣摸縫,門牙不已者,此皆氣血將盡,縱毒內攻矣。
白話文:
當出現痘疹伴隨寒戰咬牙的情況,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心臟的火氣過旺,達到極致,身體試圖用水質化的方式來抑制它,這種情況被視為病態的熱象。然而,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完全是因為寒冷引起的,就像嚴冬時節,人體內的陽氣被寒冷壓制,因此手腳會顫抖,牙齒也會不由自主地打顫,所以陳氏使用異功散來治療並取得成效,如果不是因為寒冷,那又是什麼原因呢?然而,過度偏寒或過度偏熱的觀點,都未能真正理解病情的核心,這個症狀有其發生的先後順序,治療方法也應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而定。
在痘疹爆發的前七天出現寒戰,通常是因為心臟的火氣過旺,應該以排除體內熱氣的方法來治療。
在痘疹爆發的前七天出現咬牙,通常是由於胃部的陽明熱,因為胃經絡通向上下牙齦,應該以清熱的方法來處理。然而,如果在痘疹爆發的七天後出現寒戰,這是因為陰寒凝結在陽氣中,表示陽氣虛弱,陰氣侵入氣道導致寒戰,應該以治療氣虛的方式處理,大量使用人參和黃耆,加上薑和肉桂來溫暖陽氣。如果在痘疹爆發的七天後出現咬牙,這是因為陽氣陷在陰氣中,表示陰氣虛弱,陽氣進入血液通道導致咬牙,應以補血為主,大量使用人參和黃耆,加上川芎、當歸和黑薑,以補充陰虛。如果在痘疹爆發的前七天出現這些症狀,通常表示病情嚴重;如果在痘疹爆發的七天後出現這些症狀,雖然也是虛弱的表現,但仍有治療的可能。
如果僅出現寒戰,治療時應同時補氣和補血。如果僅出現咬牙,治療時應在補血的同時幫助補氣。然而,陽氣虛弱和寒冷,確實會導致寒戰;風火交加,也會產生寒戰。胃部的陽明熱,確實會導致咬牙;肝腎虛弱和寒冷,也會導致咬牙。因此,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症狀,而應觀察痘疹顏色的紅白,大小便是否通暢,對冷熱飲料的偏好,脈搏的快慢,以及病情發展的難易程度,這樣才能更清楚地判斷是寒還是熱。一般來說,痘疹初期爆發的寒戰和咬牙,多與心、肝、胃的火氣有關,因為熱毒無法完全排出,體內的正氣和邪氣相互較量,筋脈受到影響而顫抖,這是實熱的症狀。然而,痘疹後期的寒戰和咬牙,通常是由於肝腎虛弱,即使出現熱象,也只是假象。
例如,如果患者出現咬牙、面色潮紅、口渴,且夜晚症狀加重,這表明是陰虛,應服用地黃丸來補充陰液。因此,咬牙的症狀,實際上反映的是齒齦的乾燥。至於那些皮膚創傷呈焦黑色,失去意識,雙眼緊閉,沒有生氣,胡言亂語,煩躁不安,不停拉扯衣物,牙齒咬合不止的患者,這些都是氣血即將耗盡,毒素內攻的跡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