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3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3)
1. 論音啞作嗆喉病
夫咽為胃主納,喉為肺主出,司呼吸,肺無下竅,故能受清虛之氣,而不能受有形之物,咽上有物如懸乳,其名會厭,凡物入口則舌抵上齶,會厭必折其喉,故水穀得入咽耳。若痘生會厭,則水強不利開關,所以食有渣滓,自能入咽,水飲則漏入喉而嗆也。更有吐食者,《經》曰:胃為賁門。
若毒火熏灼於胃,則賁門有瘡而傷矣。賁門傷則門戶隘塞,是以食物不能直奔於胃,緩則汩汩而下,急則咀而吐出矣。水穀既不能通,藥石又不能治,故為惡候。然手少陰君火,心主之脈氣,手少陽相火,三焦之脈氣,並絡於咽喉,痘毒之起,君相二火主之,其火上蒸,故咽喉最為先受,是以發熱見點之初,不問咽喉痛與不痛,先為發散解利。如稍遲緩,則毒留腫塞,飲食不入,呼吸不能而危矣。
故如外痘稠密,而咽喉之內獨少不痛者,是毒已盡出,不必過慮。如內多而痛者,須防充貫之時,水嗆吐食失聲之變。故宜預治,務使外痘,先行蒸長,充托成漿,則熱毒分消於外,而內症自輕,咽瘡之患可無慮也。然此而至收靨之後,咽音日輕一日,吉;如病益甚,而喉中氣響汩汩如水聲者,死。
咽瘡破爛,音啞斷食者,死。
夫氣出於肺之氣喉而為聲,肺清則聲清,肺熱則聲啞,蓋肺屬金,金空則鳴,惟痘瘡之發,熱毒上行,熱能生痰,或因風寒阻塞腠理,是以痰唾黏稠,有礙氣道,故乃音啞,兼有其毒沖逆咽喉而成為痘,肺竅窄狹,故亦有音啞,是肺金受火邪之克也。凡痘色紅紫嗆而音啞者,乃火氣炎上,熱毒壅塞也。
如痘色灰白不起,嗆而音啞者,乃血氣虛弱,脾胃受傷也。總之,七日前發嗆失音者,此毒氣熏蒸,失於調解,以致肺竅不通,閉塞管龠,甚或毒無從泄,乃內瘡糜爛舌根成坑,咽門腐壞,呼吸俱廢,變為不治之症,其外痘必不光潤也。惟六七日後,外痘蒸長光潤而有此者,是內痘亦長使之而然,外痘結痂,則內症自愈,不必慮也。
故善治者,若見熱壅毒盛之症,則用甘桔、牛蒡、玄參、荊芥之類,以清氣道,不致毒之有犯,則自能免此患矣。否則,熱毒攻衛,或有發為卒然腫痛,水漿難入,言語不通,死生頃刻者。大凡喉病最宜下利,此外症之最危者也。然有內本無瘡,因為熱毒熏蒸,或誤食辛熱之物所致者,急用甘桔、玄參、牛蒡之類。
如能言而但聲不清者,是火乘於肺也,宜用甘桔、花粉、玄參、麥冬之類。若感風寒閉塞而聲不清者,則宜參蘇飲加減服之,治之而即效者吉,不效者凶。蓋聲雖出於肺,而其源實根于丹田之元氣,故諸病聲音清者,謂之形病而氣不病,未病而音啞者,形不病而氣病也。既病而晉啞者,形氣俱病也。
白話文:
[討論聲音嘶啞與嗆咳咽喉疾病的關係]
喉嚨負責食物的吞嚥,而咽喉則是呼吸的主要通道,由肺部控制。肺部沒有下端開口,因此可以接受清新空氣,卻無法承受有形物體。咽喉上方有一塊像懸垂乳房的組織,稱爲會厭,當食物進入口腔時,舌頭會頂向口腔頂部,這時會厭會蓋住喉口,讓食物順利進入食道。如果痘疹出現在會厭處,會使得喝水時難以正常開啓和關閉喉口,因此固體食物可以進入食道,而液體則可能誤入氣管引起嗆咳。更嚴重的狀況,如嘔吐食物,《經》說:胃是賁門的所在。
如果胃部被毒素熱火燻烤,賁門會形成瘡口而受損。賁門受損後,食物通道變得狹窄,因此食物無法直接進入胃部,慢的話會緩緩下滑,快的話則會被咀嚼後吐出。食物和藥物都無法順利通過,這是一個危險的症狀。然而,手少陰君火與心主脈氣,以及手少陽相火與三焦脈氣,都與咽喉有聯繫,痘疹的發生主要由君相二火控制。這些熱火上升,咽喉首當其衝受到傷害。因此,在發熱和出現皮疹初期,無論咽喉是否疼痛,都要先進行發汗解毒治療。如果稍微延遲,毒素會在咽喉積聚,導致飲食無法進入,呼吸困難,情況危急。
所以,如果外部痘疹密集,而咽喉內部痘疹較少且不疼,這表示毒素已經充分排出,無需過度擔心。如果內部痘疹多且疼痛,必須在痘疹充滿全身時預防水嗆、嘔吐食物和失聲等併發症。因此,應提前治療,確保外部痘疹先成熟,形成膿包,這樣體內的熱毒就會從外部消散,內部症狀自然減輕,咽喉瘡瘍的問題就可以避免。然而,如果在痘疹恢復後期,咽喉聲音一天比一天輕,這是好的跡象;但如果病情惡化,咽喉發出汩汩水聲,則預示死亡。
咽喉瘡瘍潰爛導致聲音嘶啞、無法進食的情況,同樣預示死亡。
聲音是由肺部的氣管發出,肺部健康則聲音清晰,肺部熱則聲音嘶啞。肺部屬於金,金空則鳴,只有在痘疹發作時,熱毒上行,熱能生成痰液,或者因爲風寒阻塞毛孔,導致痰液粘稠,影響氣道,因此出現聲音嘶啞。熱毒衝擊咽喉形成痘疹,肺部通道變窄,也可能導致聲音嘶啞,這是肺金受火邪剋制的表現。紅色或紫色痘疹伴有聲音嘶啞,是熱氣上升,熱毒堵塞的結果。
如果痘疹顏色灰白,不易顯現,伴有聲音嘶啞,這表明氣血虛弱,脾胃受損。總之,如果在發病七天內出現聲音嘶啞,這是毒素燻蒸,調養不當導致肺部通道堵塞,嚴重時毒素無處排泄,導致內部瘡瘍腐爛,舌根形成坑洞,咽喉受損,呼吸停止,變成無法治癒的病症,外部痘疹也不會光滑飽滿。只有在發病六七天後,外部痘疹變得光滑飽滿時出現這種情況,說明內部痘疹也在成長,外部痘疹結痂後,內部症狀自然會好轉,無需過分擔憂。
善於治療的醫生,如果發現熱毒旺盛的症狀,會使用甘桔、牛蒡、玄參、荊芥等藥物來清理氣道,防止毒素侵害,從而避免這種問題。否則,熱毒攻擊防禦系統,可能導致突然腫痛,飲水困難,言語不清,生死只在一瞬間。通常,咽喉疾病最適宜通過腹瀉來治療,這是最危險的外部症狀之一。然而,有些情況下,內部原本並無瘡瘍,只是因爲熱毒燻蒸或誤食辛辣熱性食物所致,這時應緊急使用甘桔、玄參、牛蒡等藥物。
如果能夠說話但聲音不清,這是肺部受熱影響,應使用甘桔、花粉、玄參、麥冬等藥物。如果因爲風寒閉塞導致聲音不清,應服用參蘇飲,並根據需要調整劑量。如果治療立即見效,這是好的跡象;如果沒有效果,則預示兇險。雖然聲音源自肺部,但其根本在於丹田的元氣,因此各種疾病中,聲音清晰的人表示身體有病但元氣未受損,未病時聲音嘶啞表示身體未病但元氣受損。生病後聲音嘶啞,表示身體和元氣都受損。
(張)註釋:咽喉疾病,無一不是由火引起的。火是無形的,燃燒迅速,絕不能用藥錯誤!因此,實熱表現爲脈象實、洪、數,應使用清涼方法治療;陰虛表現爲脈象虛、細、數,應使用假令方法治療;稍有偏差,就可能導致呼吸停止,務必謹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