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2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2)
1. 渴
凡能食而渴者,肺熱也。《經》曰: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。是由心火上炎,乘於肺金,故熏蒸焦膈,傳耗津液也。其治在上焦,宜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。如不能食而渴者,是脾虛也,蓋由脾元既弱,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其治在中焦,須防發瀉,故宜參苓白朮散主之。如自利而渴者,是邪傳腎也。
蓋自利而渴,屬足少陰虛,故引水自救。夫腎主五液,其脈絡於肺,繫於舌本,若邪傳於腎,則開合不司,故乃自利,利則津液下走,腎水乾涸,不能上潤於舌,故大渴也。其治在下焦,宜異功散以溫之。
白話文:
凡是能吃卻口渴的,是肺有熱的緣故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心臟的熱會轉移到肺,發展成消渴病(又稱膈消)。這是因為心火向上燃燒,侵犯到肺金,所以將胸膈燻蒸焦熱,導致津液消耗。這種情況的治療重點在上焦,適合用人參白虎湯再加入黃連來治療。如果是不能吃而口渴的,那是脾虛的緣故,因為脾氣虛弱,不能夠將津液輸送到胃,這種情況治療重點在中焦,必須要預防腹瀉,所以適合用參苓白朮散來治療。如果是腹瀉而口渴的,那是邪氣傳到腎臟的緣故。
因為腹瀉而口渴,屬於足少陰腎經虛弱,所以會想喝水來自我救護。腎臟主導體內五種液體,它的脈絡聯繫到肺,又連接到舌根。如果邪氣傳到腎臟,就會導致腎臟開合失常,所以會腹瀉。腹瀉則津液向下流失,腎水乾枯,不能夠向上滋潤舌頭,因此會非常口渴。這種情況的治療重點在下焦,適合用異功散來溫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