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)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)
1. 煩躁
夫百病以神氣清爽為第一,其煩躁二侯,雖似輕症、實為精神耗竭之機,雜症痘疹,均非所宜也。然合而言之,煩躁皆熱也。析而分之,煩者,陽也,熱之輕者:躁著,陰也,熱之甚者。故曰:火入於肺則煩,火入於腎則躁,總皆心火為之,蓋火旺則金鑠水虧也。肺熱而煩者,坐臥不安,腎熱而躁者,必曾自利,但宜審於何時?如初發熱便煩者,此毒火內郁也。如瘡發見而猶煩者,此毒伏於內,未盡出也。
如瘡出盡,又已起發而猶煩者,此陰虧也。如揚手擲足,動撓衣破者,此熱甚於表也。如神識昏迷,反復顛倒者,此熱甚於里也。如吐利不食而煩躁者,是正氣虛也。如津干口渴,虛煩不得臥者,是津液不足也。六七日不大便而煩躁者,此內實有燥糞也。如晝日煩躁夜則安靜者,此陽盛於晝,至夜則陽氣退而安靜也,宜用氣分藥加梔子仁以主之。
如晝日明,子便則煩躁者,此陽陷入陰,至夜則陰氣盛而陰陽相爭,故煩躁也,宜用血分藥,加梔子仁以主之。如大便色黑,面黃狂妄,煩躁喘渴,腹脹或痛者,則有瘀血在裡也,甚則用桃仁承氣湯主之。若至吐利厥逆,腹脹喘促而煩躁者,並昏不知人,譫妄狂擾而煩躁者,是謂悶亂,俱為不治之症。
白話文:
【煩躁】
各種疾病中最理想的狀況是精神氣爽,然而出現煩躁症狀,雖然看似輕微,實際上卻代表了精神的過度消耗,無論是雜症還是痘疹,出現這種情況都不理想。整體來看,煩躁都與熱有關。細分來說,煩屬於陽,是熱度較輕的表現;躁則屬陰,是熱度嚴重的表現。因此,當火邪進入肺部時,人會感到煩悶;當火邪進入腎臟時,則表現爲焦躁,歸根結底,都是心火過旺所致,因爲火旺會導致肺金受損和腎水虧虛。
肺熱導致的煩悶,表現爲坐臥不安;腎熱引發的焦躁,通常伴有腹瀉。應該注意觀察煩躁發生在何時?如果在發熱初期就感到煩躁,這可能是體內毒素積聚;如果出疹後仍然煩躁,說明體內的毒素尚未完全排出。
如果疹子已經出齊且開始癒合但仍感煩躁,這可能是陰虛所致;如果手腳亂動,撕扯衣物,這表明熱邪在體表過盛;如果意識模糊,行爲顛三倒四,這是內熱過重;如果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並伴隨煩躁,這顯示正氣虛弱;如果口乾舌燥,煩躁得無法入睡,這表示體內津液不足;如果連續六七天未解大便並感到煩躁,這可能是因爲體內有乾燥的大便。
如果白天煩躁,夜晚卻安靜,這是因爲陽氣在白天旺盛,到了夜晚陽氣消退,人就安靜下來,這時可以使用清氣分的藥物,加入梔子仁來治療。
如果白天清醒,但一到夜晚就開始煩躁,這表示陽氣潛入陰分,夜間陰氣旺盛,陰陽兩氣交戰,所以產生煩躁,應使用清血分的藥物,加入梔子仁來處理。
如果大便顏色深黑,面色發黃,行爲狂躁,煩躁且呼吸急促,腹部脹滿或疼痛,這可能是因爲體內有淤血,嚴重時可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
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、四肢冰冷、腹部脹滿、呼吸困難和煩躁,以及意識模糊、胡言亂語和狂躁,這被稱爲混亂狀態,屬於無法治癒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