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6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6)
1. 秘結
如因傷食自利而所出酸臭者,此所謂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也,宜用先消後補。若至臟氣自脫,或因服寒藥,致令瘡毒陷入,瀉如痘汁,或便膿血,口出臭氣。唇焦目閉,而兼腹脹者,必死之症,及起脹灌漿之時,泄瀉不止,以藥止之不已者,死。書云:六腑氣絕於外者,手足寒;五臟氣絕於內者,利不止;正氣脫者,必淹延而死;邪氣內陷者,必煩躁而死。
白話文:
如果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腹瀉,排出物酸臭,這表示飲食過量,腸胃受到損傷,應該先幫助消化,再進補。如果嚴重到內臟的氣脫離,或是因為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瘡毒往內侵犯,腹瀉如痘瘡的液體,或者排出膿血,嘴巴有臭味,嘴唇乾焦、眼睛閉合,又加上肚子脹氣,這一定是會死的病症。還有,開始肚子脹氣灌腸的時候,腹瀉卻止不住,用藥也沒辦法止住,也是會死。書上說:六腑的氣在體外衰竭的,會手腳冰冷;五臟的氣在體內衰竭的,腹瀉會止不住;正氣脫離的,一定會拖延很久才死;邪氣往內侵犯的,一定會煩躁不安而死。
2. 小便秘澀
凡諸病以小水少,則病益進。至於痘瘡,正當君火用事,是以心移熱於小腸,小腸移熱於膀胱,膀胱雖為津液之腑,必由肺氣之輸化而始出。若氣為火蝕,則失降下之令,故小便秘澀,則熱毒無以走泄,發驚發搐,勢所必來,治又不可驟用涼藥,當利小便,以導去之。小熱不去,則大熱必生也。
若痘稠密而小便赤少者,此因津液耗損,下焦少血也。不可妄利,反損真陰,徒增為喘、為渴之端。更有積痰在肺,肺為上焦,膀胱為下焦,因上焦閉,而下焦乃塞者,治宜清肺,猶滴水之物,上竅通而下竅乃出,故古方利水劑中,加以荊芥,或用吐法,並此意也。更有氣結於下而乃小便不通者,治直升之,蓋氣升行,而水自降下,然汗下利三者,古人並重用之,一妄皆可損人也。
白話文:
[小便排泄困難]
各種疾病如果伴隨著小便量減少,病情往往會進一步惡化。對於痘疹疾病來說,正是因為身體內部的火氣旺盛,導致心臟的熱量傳遞到小腸,再由小腸把熱量傳遞到膀胱。雖然膀胱是負責儲存和排出體內水分的器官,但其功能正常運作必須依賴肺部的氣息轉換。一旦肺部被火氣侵蝕,就會失去正常的下降作用,造成小便排泄困難。這樣一來,體內的熱毒無法順利排出,極有可能引發抽搐等嚴重症狀。治療時不能立刻使用寒涼藥物,應先疏通小便,讓熱毒得以排出。如果不處理小範圍的熱度,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熱度。
若是痘疹密集,且小便呈現紅色且量少的情況,這通常是由於體內津液消耗過多,下腹部血液不足所致。這種情況下不應該隨意使用利尿藥物,以免傷害體內的真陰,反而增加呼吸困難和口渴的風險。另外,若肺部有大量痰液積聚,肺部屬於上焦,膀胱則屬於下焦,由於上焦受阻,下焦也會跟著堵塞。這種情況下,治療應著重在清理肺部,就像滴水的原理,只要上方的孔洞打通,下方的孔洞自然會流暢。因此,古方中的利水藥物常會加入荊芥,或使用催吐療法,都是基於這個道理。此外,若下腹部氣滯導致小便無法排出,治療時應從提升氣的角度入手,因為氣上升後,水自然會下降。然而,出汗、瀉下和利尿這三種治療方式,古人都是謹慎使用的,任何一種方式使用不當,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。
3. 腹痛
夫諸腹痛多屬於寒,獨痘疹腹痛,多屬於火,雖然尤宜細詳。如身不甚熱,口不作渴,時或發寒,時或嘔吐,腸鳴自利,六脈虛細,面青手足冷,而屬脾胃虛寒者,宜溫補之。如面赤作渴,手足熱,而屬脾胃實熱者,宜微損之。如不思乳食,噯腐吞酸,而系傷食作痛者,宜內消之。
如出不快,而有陷伏作痛,煩躁啼叫者,宜急表暴之。如大便秘結,而譫妄狂亂,有燥糞而痛苦,宜微下之。如誤食生冷而冷痛者,則投溫劑以消之。如感冒風寒,與毒相併,致未盡出,而身體戰動作痛者,宜發散之。如腹痛而熱毒在胃,時欲嘔吐者,則清解之。如瘡乍出乍隱,手足發厥有伏而痛者,宜大托之。
若不出者,勿治。如靨後多熱,大便堅實,糞黑腹痛者,此蓄血也,宜清利之。至若氣粗口臭,唇舌白苔,身發戰動,作痛不已者,此必風寒阻隔,陰陽壅塞不通,毒歸臟腑,已成內潰,而胃爛成膿矣。
更有毒氣彌蔓,陽毒入胃,是以便血無度,腹痛啼哭者,併發熱時,心腹絞痛,煩悶叫號,其瘡陷伏,而脹滿疼痛喘促者,此皆毒惡之氣攻刺腸胃,燔灼臟腑,至惡之候也,並不可治。然凡延綿痛而無止者,寒也。時痛時止者,熱也
白話文:
[腹痛]
大多數的腹痛情況是由寒冷引起的,但唯有出疹子時的腹痛,多是由火熱造成的,即便如此,我們仍應仔細分辨。如果患者體溫並不算高,不會感到口渴,偶爾會發冷,可能伴有嘔吐,腸鳴且有拉肚子的情況,脈搏虛弱且細,面色蒼白,手腳冰冷,這可能是脾胃虛寒,應該使用溫補的方式治療。如果面色紅潤,口渴,手腳熱,這可能是脾胃實熱,應該用微減的方式來處理。如果不想吃東西,噁心反酸,這是因為飲食過量導致的腹痛,應當從內部進行消化。
如果疹子出得不順暢,陷下去的部位疼痛,孩子煩躁啼哭,應該立即用強烈的方法讓疹子爆發出來。如果大便乾結,出現妄想、狂躁等精神症狀,有燥屎且感到劇烈的痛苦,應該使用輕微的瀉藥。如果是因為誤食生冷食物導致的冷痛,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消除。如果因感受風寒,和毒素一起影響了身體,導致疹子無法完全發出,並且全身顫抖疼痛,應該發汗來治療。如果腹痛是因為熱毒在胃,想要嘔吐,應該清熱解毒。如果疹子一會兒出來一會兒隱藏,手腳冰涼,有隱伏的疼痛,應該大力地扶正祛邪。
如果疹子出不來,不要治療。如果疹子後期發熱嚴重,大便硬實,排泄物為黑色,腹部疼痛,這是因為血液瘀滯,應該清熱利濕。再說到呼吸粗重,口臭,嘴脣和舌頭上有一層白色的苔,身體發顫,持續的疼痛,這肯定是風寒阻礙了陰陽的流通,毒素影響了臟腑,已經在內部形成了潰爛,胃部已經化膿了。
另外,如果毒素擴散,陽毒進入胃部,因此無限制的出血,腹痛啼哭,同時發燒,心腹絞痛,煩躁尖叫,疹子陷下去,腹部脹痛,喘息困難,這都是因為毒素惡氣攻擊腸胃,燒灼臟腑,是最糟糕的症狀,基本上無法治療。然而,如果疼痛持續不斷,這通常是因為寒冷。如果疼痛時斷時續,這通常是因為熱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