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14)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14)
1. 論瀉(兒科)
夫瀉症不同,溏泄滑利,洞五瀉是也。溏者,似瀉非瀉,精粕不聚,其色似膿。泄者,無時而作,瀉出不知利者,直射濺溜,氣從中脘滑者,水穀直過腸胃不化。洞者,頓然下之,如桶散潰不留,當以脈候參詳,而虛實迥別矣。寒瀉者,其色必白;熱瀉者,色必黃赤,或糞沫射出而遠,火性迅速,元陽直走,毋輕視也。
然有久寒之後,因虛而生火者,有因熱極而傷寒者,有因實而致虛者,有因虛不運化而似實者,有因傷後頻傷,色白似寒者,有因傷久燥澀色黃,津液耗亡作渴而似熱者,有因木來剋土色青似驚者。更泄症所屬有五,有胃泄、脾泄、大腸泄、小腸泄、大瘕泄者。
白話文:
瀉症的種類很多,像是溏泄滑利,洞五瀉等等。溏瀉就是那種似瀉非瀉,精華物質無法凝聚,糞便顏色像膿一樣的狀況。泄瀉則是無時無刻都會發生,瀉出的糞便稀薄,甚至會噴射出來,感覺氣從中脘滑下來,食物沒有在腸胃中消化就直接排出。洞瀉則是突然大量瀉下,像桶子破裂一樣,留不住任何東西。要根據脈象判斷,虛實狀況截然不同。寒瀉的糞便顏色偏白,熱瀉的糞便則偏黃或赤色,甚至糞沫射出很遠,這是因為火性迅速,元陽直走,不可輕視。
不過,也有一些特殊情況,像是久寒之後,因為虛弱而生火,或是因為熱極而傷寒,又或者因為實證導致虛證,或是因為虛弱無法運化而看似實證,還有因為外傷後反覆受傷,導致糞便顏色偏白像寒瀉,或者因為久傷導致乾燥澀滯,糞便顏色偏黃,津液耗損而口渴,看似熱瀉,又或者因為肝木剋脾土,導致糞便顏色偏青,像是驚恐的表現。
此外,瀉症的部位也有五種,分別是胃泄、脾泄、大腸泄、小腸泄和大瘕泄。
胃泄者,飲食不化,其色必黃;脾泄者,腹脹滿而泄注,食即吐逆;大腸泄者,今已窘迫,大便色白,腸鳴切痛;小腸泄者,泄短而便膿血,少腹必痛;大瘕泄者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中亦痛。更有食積瀉者,積聚停飲,痞膈中滿,脅肋疼痛,晝涼夜熱,厥口吐酸。脈實者,先利而後補,虛者,先補而後利,如春月傷風咳嗽而泄瀉者,是表裡俱虛,木旺而土虧也。冬月受寒而泄瀉者,不治,即成慢脾也。
中濕而泄瀉者,必腸鳴肚痛,手足俱寒,宜宣利其水可也。然泄瀉、瘧痢,同乎一原,皆由暑月脾傷所致。飲食為痰,充於胸膈則為瘧。飲食為積膠於腸胃則為痢,飲食始傷即瀉為輕,停滯既久乃發瘧痢為重。又見水瀉而腹不痛,肌肉虛浮,身體重著者,是濕如完穀不化者為氣虛。
白話文:
胃部虛弱的人,吃下的食物無法消化,大便顏色必定發黃;脾臟虛弱的人,腹部脹滿,經常腹瀉,吃東西就嘔吐;大腸虛弱的人,肚子已經很痛了,大便顏色發白,腸子鳴叫,疼痛難忍;小腸虛弱的人,排便次數頻繁,而且帶有膿血,下腹部必定疼痛;脾胃積聚的人,經常想去上廁所,卻無法排便,而且陰部也會疼痛。另外,還有食物積聚在腸胃中導致腹瀉的人,這些食物積聚在胃中,導致胃部脹滿,兩側肋骨疼痛,白天感覺涼,晚上感覺熱,口乾舌燥,還會吐酸。脈象強勁的人,先要治療腹瀉,然後再調理身體,脈象虛弱的人,則先要調理身體,然後再治療腹瀉。就像春天受風寒咳嗽,接著出現腹瀉的人,就是表裡都虛弱,木氣旺盛,土氣不足;冬天受寒出現腹瀉的人,如果不治療,就會變成慢性脾虛。
體內濕氣重而導致腹瀉的人,一定會出現腸鳴腹痛,手腳冰冷的症狀,應該用藥物來宣通利水。其實腹瀉和瘧疾痢疾都是源於同一原因,都是因為夏季脾臟受損導致的。飲食中的營養物質化為痰,積聚在胸部和膈膜之間就形成瘧疾;飲食中的營養物質積聚在腸胃中就形成痢疾。剛開始飲食受傷就出現腹瀉比較輕微,積累時間久了才會發病瘧疾痢疾,這就比較嚴重了。還有一些人,會出現水瀉,但腹部不痛,肌肉鬆弛,身體沉重,這都是因為濕氣就像未消化的穀物一樣,導致氣虛。
如腹痛腸鳴,卒痛一陣,水瀉一陣者,是火如昏悶疾多,時瀉時止,或多或少者為痰。如痛甚而瀉,瀉後而腹痛減者為食積。如面垢煩躁渴飲水漿,背寒自汗,頭熱嘔吐者為傷暑。然瀉本屬濕,或飲食傷脾,治法不外乎滲濕消導分利補脾數法而已。然尤宜分寒熱新久,如瀉久而元氣下陷者,宜升提之;腸胃虛滑不禁者,宜收澀之。
利水不可施於久病之後;收澀不可投於初起之時。面赤褐瀉者,暖劑宜禁。瀉久作渴者,涼劑忌投。蓋暴瀉非陰,久瀉非陽。渴者,當致不渴方愈,謂其邪熱去,脾氣復,津液生也。不渴者,當致微渴才痊,謂其積滯去,陰陽和也。如瀉進止時發者,可發散脾間濕氣,後與扶脾可也。
白話文:
肚子痛伴隨腸鳴,突然痛一阵,接著又拉肚子一阵,可能是体内有热气,就像昏昏沉沉的病症一样。如果拉肚子时有时无,量多量少不定,那可能是痰引起的。如果疼痛剧烈,拉完肚子后疼痛减轻,那就是食物积滞。如果面色晦暗,烦躁口渴,想喝水喝米汤,背部发寒自汗,头热呕吐,那就是中暑了。
拉肚子本来就是湿气过重,可能是饮食伤脾引起的,治疗方法无非就是渗湿、消导、分利、补脾等几种。不过,还要注意区分寒热、新旧,如果拉肚子时间长,元气下降,就要用升提的药;如果肠胃虚弱,无法收纳,就要用收涩的药。
利水药不能用于久病之后,收涩药不能用于疾病初期。如果面色红褐色,拉肚子,暖性的药物要禁止使用。如果拉肚子时间长,口渴,凉性的药物要忌讳。因为突然拉肚子不是阴虚,拉肚子时间长不是阳虚。口渴的人,要等到不口渴才算痊愈,说明邪热消退,脾胃恢复,津液生成。不口渴的人,要等到稍微有点口渴才算痊愈,说明积滞去除,阴阳调和。如果拉肚子刚开始就发烧,可以用发散脾胃的湿气药,之后再用补脾的药。
若交寅時而瀉者,謂之晨瀉,宜為溫補腎陽。蓋腎開竅於二陰,而失閉藏之職也。故有脾虛、肝虛、腎虛,謂之三虛。有因濕、因火、因痰、因虛、因暑、因積、因風、因冷謂之八症。若吐乳瀉黃,是傷熱乳也。吐乳瀉青者,是傷冷乳也。糞如臭雞子而肚膨,手紋紫色而身熱者,是疳瀉也。
糞青夜啼,或時驚悸者,是驚瀉也。初瀉微黃,良久則色青者,為臟冷也。便青而夾白膿,稠黏如涎者,是赤腸寒。久則令見腹痛鳴啼,面白形青,漸成陰癇。總脾者,一身之祖,百脈之源,病則十二經皆病矣。
白話文:
如果在寅時(凌晨三點到五點)拉肚子,叫做晨瀉,應該溫補腎陽。因為腎經開竅於二陰,而失了閉藏的功能。所以有脾虛、肝虛、腎虛,稱為三虛。有因濕、因火、因痰、因虛、因暑、因積、因風、因冷導致的拉肚子,稱為八症。如果吐奶拉黃水,是傷了熱乳。吐奶拉青水,是傷了冷乳。如果大便像臭雞蛋一樣而且肚子脹,手紋紫色並且發熱,是疳瀉。
大便青色並且晚上哭鬧,或常常驚悸,是驚瀉。一開始拉肚子時大便微黃,很久之後才變成青色,是臟腑寒冷。大便青色並且夾雜白色膿液,黏稠像唾液一樣,是赤腸寒。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腹痛哭鬧,面色蒼白形體青紫,逐漸發展成陰癇。總而言之,脾是人體的根本,是百脈之源,脾臟生病,十二經脈都會生病。
2. 論吐瀉(兒科)
凡脾虛則瀉,胃虛則吐,脾胃俱虛,吐瀉並作。先吐而後瀉者,是中焦之氣不和,不能消納,必面赤唇紅,煩渴溲短,厥脈洪數,乃受熱之徵也。先瀉而後吐者,或飲食乍加,夜睡肚冷,或寒濕傷脾,脾傷胃弱而成,必面白神倦,不熱不渴,厥脈沉濡,是虛寒之可徵矣。又有夏月,外傷於暑,內傷於食,陰陽不能升降,乃乖膈而陡發者。
又有陽氣不振,而吐瀉不止者,亦有乳母冒暑,兒飲熱乳而然者。凡黃赤紅色為熱,白色為寒,青黑為痛。然吐則傷氣,瀉則傷血,氣虛則發厥,血虛則發熱,氣血俱虛,則身熱而手足厥,繼此必成慢風,可不慎歟!惟疳瀉不成風候,久則亦患無辜,終為虛乏。如瀉注而脈浮大數者,死。
白話文:
脾臟虛弱就會腹瀉,胃虛弱就會嘔吐,脾胃都虛弱,就會又吐又瀉。先嘔吐後腹瀉,說明中焦氣機失調,無法消化吸收,會出現臉紅唇紅、口渴尿少、脈搏洪大而數,這是熱證的表現。先腹瀉後嘔吐,可能是飲食過量、夜間睡覺肚子着涼,或是寒濕侵犯脾臟,導致脾虛胃弱,會出現臉色蒼白、精神倦怠、不發熱也不口渴、脈搏沉細而濡,這是虛寒的表現。此外,夏季容易因暑熱侵襲或飲食不當,導致陰陽失調,突發嘔吐腹瀉。
還有陽氣不足導致嘔吐腹瀉不止的,以及產婦中暑,孩子喝了熱奶而嘔吐腹瀉的。一般來說,黃色、紅色、白色分別代表熱、寒、痛。嘔吐傷氣,腹瀉傷血,氣虛則發厥,血虛則發熱,氣血兩虛則會出現身體發熱但手腳厥冷,持續下去會發展成慢風,不可不慎!只有因疳積引起的腹瀉不會演變成慢風,但長期腹瀉也會導致身體虛弱。如果腹瀉不止,脈象浮大而數,則會危及生命。
或瀉而腹脹脈弦者,死。唇赤生瘡,眼多赤脈者,死。久痢作嘔,有聲無物,唇鮮渴逆者,死。洞瀉不止者,死。如屋漏水而不止,食入則嘔,昏沉眼竄,手足口鼻皆冷者,死。舌黑有芒刺,此陰竭而孤陽上浮也。大渴不止者,此腎敗也。俱死。
白話文:
如果腹泻却肚子胀,脉象弦紧,会死。嘴唇发红生疮,眼白布满红血丝,也会死。久泻呕吐,声音很大但吐不出东西,嘴唇鲜红口干舌燥,也难逃一死。腹泻不止,也会致命。就像屋漏水一直不停,吃下去就吐出来,昏昏沉沉,眼睛乱转,手脚嘴巴鼻子都冰冷,也必死无疑。舌头发黑有芒刺,这是阴气耗尽,阳气浮于表面。口渴难忍,这是肾脏衰竭。以上这些症状,都预示着死亡。
3. 霍亂大小總論合參(附噁心)
霍亂者,多得之於夏月,外感濕熱風暑,內傷飲食生冷,陰陽痞膈,清濁相干,上下奔迫,氣亂腸胃之間,陽不降,陰不升,邪正相逆,中脘節閉,擊搏於中,卒然吐瀉,而揮霍變亂,心腹大痛,嘔吐瀉利,憎寒壯熱,頭痛眩暈。邪在上焦,先心痛則先吐;邪在下焦,先腹痛則先瀉;邢在中焦,心腹並痛,則吐瀉齊作。
陽明潤養宗筋,吐瀉驟亡津液,失其所養,甚則轉筋入腹而斃。在小兒脾胃虛弱,乳食易停,兼外冒寒暑,則邪正相攻,脾虛則瀉,胃虛則吐,脾胃俱虛,吐瀉並作,亡陽變風者有焉。治法則宜定吐安胃為先,次以隨症止瀉為要。然濕霍亂死者少,乾霍亂死者多。
白話文:
霍亂常發生在夏季,由於外感濕熱風暑,或內傷飲食生冷,導致陰陽失調,氣血阻塞,上下不通,腸胃紊亂,陽氣不降,陰氣不升,邪氣與正氣相爭,中脘部位閉塞,腹部劇烈疼痛,突然出現嘔吐腹瀉,精神恍惚,心腹劇痛,嘔吐瀉利,畏寒發熱,頭疼頭暈。若邪氣在上焦,則先心痛而後嘔吐;若邪氣在下焦,則先腹痛而後腹瀉;若邪氣在中焦,則心腹同時疼痛,嘔吐腹瀉同時出現。
陽明經負責滋養筋脈,嘔吐腹瀉會快速消耗津液,失去滋養,嚴重者會抽筋腹痛而死。對於脾胃虛弱的幼兒,容易積食,再加上外感寒暑,邪氣與正氣相爭,脾虛則腹瀉,胃虛則嘔吐,脾胃皆虛則嘔吐腹瀉並發,喪失陽氣轉為風寒者也有。治療原則應以止吐安胃為先,其次根據症狀止瀉為重。但濕霍亂死亡率較低,乾霍亂死亡率較高。
乾霍亂者,忽然脹滿,心腹絞痛,上不得吐,下不得瀉,躁亂昏憒,關格陰陽,遍體轉筋,手足厥冷,痰壅腹脹,頃刻之間,升降不通,便致悶絕,誤迸飲食,立致殺人,此乃寒濕太甚,脾被絆而不能動,氣被鬱而不能行,脾土鬱極,不能發越,以致火熱內擾,所以卒痛,手足厥冷,噁心嘔噦,俗名攪腸沙者,言其痛之甚也。
不可過於攻,過攻則脾愈虛;不可過於熱,過熱則火愈熾;不可過於寒,過寒則失捍格,須反佐以治,然後郁可開,火可散也。北方刺青筋以出氣血,南方括手足以行氣血,俱能散病。然出氣血,又不若行氣血之為愈,況霍亂乃氣病,而非血病,刺青筋固能散氣,然血亦因之以傷,人之一身,氣常有餘,血常不足,今不足者,又從而傷之,是不足之中又不足矣。
白話文:
患上乾霍亂的人,會突然肚子脹滿,腹部絞痛,吐不出來也拉不出來,精神煩躁昏沉,氣血流通受阻,全身抽筋,手腳冰冷,痰堵塞肚子脹,短短時間內,升降功能失調,甚至昏迷。誤食飲食,立刻會危及性命。這是因為寒濕過重,脾臟被束縛無法運作,氣機鬱結不通暢,脾土鬱積到極點,無法發散,導致內火擾動,所以才會突然疼痛,手腳冰冷,噁心嘔吐,民間稱之為「攪腸沙」,形容其疼痛之劇烈。
治療時不能過度攻伐,過度攻伐會導致脾臟更加虛弱;也不能過度溫熱,過度溫熱會使內火更加旺盛;也不能過度寒涼,過度寒涼會損傷陽氣。需要根據病症寒熱虛實,反佐治療,才能使鬱結消散,內火退去。北方用針刺青筋,可以排出氣血;南方用刮痧方法,可以疏通氣血,都能緩解病症。但排出氣血,不如疏通氣血效果好,而且霍亂屬於氣病,而非血病,雖然刺青筋可以散氣,但也會傷及血液,人體氣血本就氣多血少,現在本來就不足的血液,又受到傷害,就更加不足了。
少壯之人,幸或得免,衰老之人,多致於死,何則?夫氣為血之先導,血為氣之依附,今陰血既虛,則陽失其所依,必然躁越,不死何待?況陽虛必惡寒,陰虛必發熱,熱則陰血愈消。《經》曰:陰虛則病,陰竭則死。惟宜以熱童便入澆鹽少許,三飲而三吐之,宣提其氣,鹽湧於上,溺泄於下,則中通矣。
或有單用淡鹽湯探吐之,總不出宣通發越之義,蓋既有其人,必有其出,今有其入,而不得其出者,痞塞也,多死。得吐後,方可用藥調理,《脈訣》曰:滑數為嘔,代者霍亂;微滑者生,澀數凶斷。又曰:滑而不勻,必是吐瀉霍亂之侯。脈代勿訝,故凡吐瀉,脈見結促代,或隱伏或洪大,皆不可斷以為死。
白話文:
年輕力壯的人,就算生病,還有機會康復,但老年人一旦生病,就容易致命。為什麼呢?因為氣是血的先導,血依賴著氣,現在陰血虛弱,陽氣失去依附,必然躁動不安,如果不死,還能怎樣?而且陽氣虛弱的人怕冷,陰氣虛弱的人就發熱,發熱會更消耗陰血。《經》書上說:陰氣虛弱就會生病,陰氣枯竭就會死亡。因此應該用熱童尿加入少許鹽,喝三次,吐三次,宣發提振氣機,鹽從上湧出,尿從下排出,這樣就能通暢內外。
有些人只用淡鹽湯催吐,這並沒有達到宣通發越的功效。因為人體有進有出,現在有進而沒有出,就是阻塞,就會容易死亡。吐完之後,才能用藥調理。《脈訣》書上說:脈象滑數是嘔吐,脈象代是霍亂;脈象微滑是好的預兆,脈象澀數是凶險的徵兆。書中還說:脈象滑而不勻,一定是吐瀉霍亂的徵兆。脈象代不要驚慌,所以凡是吐瀉,脈象出現結滯、急促、代脈,或者隱伏、洪大,都不可以斷定為死亡。
果脈來微細欲絕,少氣不語,舌倦囊縮者,方為不治。
夫氣者,上下四旁之樞機,若中脘之氣健旺有餘,則驅下脘之氣於大小腸,從前後二陰而出。惟其不足,則無力運之下行,反受下脘之濁氣,以致胃中清濁混亂,為痛為脹之所由也。《經》曰:太陰所至為中滿,霍亂吐下,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順脈,衛氣逆行,清濁相干,亂於腸胃,則為霍亂,嘔吐瀉之後,甚則轉筋,此兼風也。手足厥冷,氣少唇青,此兼寒也。
身熱煩渴,氣粗口燥,此暑病也。四肢重著,骨節煩疼,此兼濕也。腳轉筋者,以脘肺養宗所屬,胃與大腸,今暴吐下,津液頓亡,內外傷感,冷熱不調,陰陽相搏而攻閉,諸脈枯削,宗筋失養,必致攣縮,甚則舌卷囊縮者,難治也。凡遍身轉筋,肢冷膈痛欲絕,脈洪者,易治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微弱快要消失,病人呼吸微弱不說話,舌頭僵硬、嘴唇縮在一起,那就屬於無藥可救了。
氣是人體上下四方運行的樞紐,如果胃部的氣強健有力,就能推動腸道的氣,從前後兩個陰竅排出。如果胃氣不足,就沒有力氣向下運氣,反而會受到腸道濁氣的影響,導致胃中清氣濁氣混雜,就會出現疼痛和脹滿。經書上說:太陰經所到之處會出現腹脹、霍亂、嘔吐、腹瀉,這是因為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順著經脈運行,衛氣逆著經脈運行,清氣濁氣互相干擾,擾亂腸胃,就形成了霍亂,嘔吐腹瀉後,嚴重就會抽筋,這是兼夾了風寒。手腳冰冷,氣虛嘴唇發青,這是兼夾了寒氣。
身體發熱口渴,呼吸急促口乾,這是暑病。四肢沉重,骨節疼痛,這是兼夾了濕氣。腳抽筋,是屬於胃肺和宗筋的關係,胃和大腸,現在突然嘔吐腹瀉,津液大量流失,內外受到傷害,寒熱失調,陰陽互相搏鬥而導致閉塞,各條經脈枯竭,宗筋失養,就會導致肌肉攣縮,嚴重就會舌頭卷縮嘴唇縮在一起,很難治癒。如果全身抽筋,四肢冰冷,心口疼痛快要斷氣,脈象洪大的,比較容易治癒。
脈微弱漸遲者,死。及陽氣已脫,或遺尿不知,或氣少不語,或膏汗如珠或人躁欲入水,或四肢不收者,皆死。
如吐利不止,元氣耗散,病勢危篤,或口渴喜冷,或惡寒逆冷,或發熱煩躁,欲去衣被,此陰盛格陽也。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為熱症,當以理中湯。甚者,附子理中湯;不效,則四逆湯,並宜冷服。
噁心者,無聲無物,心中欲吐不吐,欲嘔不嘔。雖曰噁心實非心經之病,皆在胃口之上,有痰、有熱、有虛,皆宜用生薑,隨症佐藥,蓋以生薑能開胃豁痰也。
白話文:
脈搏微弱逐漸變慢的人,會死亡。當陽氣已脫,或是出現遺尿而不自知、氣息微弱不說話、汗水像珠子一樣流出來、病人躁動想要下水、或是四肢無法收攏等情況,也都會死亡。
如果病人持續嘔吐腹瀉,元氣耗散,病況危急,或是口渴想要喝冷水、或是怕冷發寒、或是發熱煩躁想要脫掉衣服被子,這是陰氣過盛抑制陽氣的表現。不能因為病人喜歡喝冷水想要脫衣服就認為是熱症,應該要服用理中湯。病情嚴重者,服用附子理中湯;如果沒有效果,就服用四逆湯,並且要冷服。
噁心指的是沒有聲音沒有東西,心裡想吐但吐不出來,想嘔吐卻又嘔不出來。雖然叫做噁心,但實際上不是心經的疾病,都是胃口上的問題,有痰、有熱、有虛,都需要用生薑,根據具體情況佐以其他藥物,因為生薑能開胃豁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