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(8)

1. 辨宗氣衛氣營氣

《靈樞》曰:五臟者,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:六腑者,所以受水穀而化行物者也。其氣內於五臟,而外絡支節,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,其經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,陰陽相隨,內外相實,如環之無端,故《經》曰:治病之道,氣內為寶。真萬世醫旨之格言也。《靈樞》曰:審察衛氣為百病母。

蓋人身之中,惟氣而已。宗氣者,丹田先天之大氣也,猶天地之有太極也。衛氣者,建運周身之陽氣也,猶太極之動而生陽也,營氣者,根中守固之陰氣也,猶太極之靜而生陰也。天地間惟氣以為升降,而水則從氣者也,故天包水,水承地。一元之氣升降於太虛之中,水不得而與也,故潮之往來,特隨氣耳,非潮自能然也。

人身亦惟以氣為主,而血則猶水,不可以血即為營氣也,彼謂血即為營者,非經旨也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篇謂:營氣化血,以奉生身。則營氣始能化血焉,何以血為營耶?故氣而云宗者,無氣之宗也:氣而云衛者,圍表而捍外也:氣而云營者,守營而固中也。宗氣也,衛氣也。

營氣也,可不細辨歟。

白話文:

【辨識宗氣、衛氣、營氣】

根據《靈樞》的說法,五臟的功能在於儲藏人的精神、魂魄;六腑則是接收和消化食物的地方。這兩者的氣息進入五臟,並向外延伸到肢體關節。其中,不沿著經脈行走的浮游氣息被稱為「衛氣」,而在經脈中運行的氣息則是「營氣」。陰陽二氣相互跟隨,內外相輔相成,就像環形,沒有開始或結束,因此,《經》上說:治病的關鍵,在於調理體內的氣息。這可說是歷代醫學家遵循的至理名言。

《靈樞》又提到,要仔細觀察衛氣,因為它是許多疾病的根本。

人體的核心就是氣息。「宗氣」,就像丹田中的先天大氣,類似天地間的太極。「衛氣」,則是運行全身的陽性氣息,就像太極運動時產生的陽性力量。「營氣」,是根植於身體深處的陰性氣息,類似太極靜止時產生的陰性力量。天地間的一切活動,全憑氣息的升降,水則跟隨氣息移動,因此天涵蓋著水,水依附於地。在太空中,一元之氣上下流動,水無法參與,所以潮汐的漲落,只是隨著氣息變化,並非潮汐本身有此能力。

同樣地,人體也以氣息為主導,血液則像水一樣,不能把血液等同於營氣。有人認為血液就是營氣,這是對經典的誤解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篇指出:營氣可以轉化為血液,供應身體所需。所以,營氣才能生成血液,怎能將血液視為營氣呢?

因此,我們在談論「宗氣」、「衛氣」、「營氣」時,必須清楚區分。這些概念,豈能不明確分辨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