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14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14)

1. 碎金賦

痘本胎毒,俗名天瘡。雖癘氣之傳染,實殺機之顯彰,變遷莫測,酷惡難當。肌肉潰脫兮,若蛇脫皮,龍脫骨。精神困頓兮,如蚓在灰,鱔在湯。瘡有疏密兮,疏者輕而密者重。毒有微甚兮,微則祥而甚則殃,笑彼拘於日數者,未達遲速之變,悲夫惑於鬼神者,不求醫藥之良。

乾坤妙合,震巽分張,受氣於父兮,得陽精而凝結。成形於母兮,賴陰血以培養,民多嗜欲,氣匪淳龐,淫火熾於衽席,食穢蓄於膏梁。精血稟其毒氣兮,甚於射罔,形體負其殺氣兮,險於鋒芒。

五運統於南北兮,有太有少。六氣分於主客兮,曰陰曰陽,變化各正,勝負靡常。得其序而氣治兮,國無疵癘,失其序而氣亂兮,民有疹瘍。應至而不至兮,其氣徐。貴迎之以奪其勢,未應至而至兮,其氣暴,姑持之以避其強,不知此而妄作兮,違時者敗,能審此而慎動兮,順天者昌。

春令溫和而升生,夏令暑熱而浮長,秋令清涼而降收,冬令寒冽而沉藏,是得四時之正,不為萬物之傷。冬反煥暖兮,勾萌早發,春反凜冽兮,蟄蟲且藏,夏反清肅兮,涼風襲肉。秋反蒸褥兮,暑汗沾裳,若此逆氣兮,染之者即成疫癘。又有虛風兮,中之者必致夭傷。受父母之穢毒兮,隱於黝僻。

觸天地之癘氣兮,發其伏藏。自內而出兮,布於四體。自外而散兮,根於五臟。可喜者苗而秀,秀而實,如鳥之脫距,所惡者枯而陷,陷而伏,如虎之伏崗。

東赤南白,西黃北黑,各分布而有定。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自流行而無疆。初出血點兮,紅鮮得生之氣。次化生液兮,白瑩漸長之狀。膿成而色黃兮,欲收之候,痂結而色黑兮,已藏之象,謂腎無症者,似去冬不能成歲,謂黑為逆者,如廢白何以調陽。

方其發生兮,春夏為順,秋冬非吉。及其收斂兮,秋冬為順,而春夏不藏,應發生而反收斂者,謂之陷伏,應收斂而反發生者,謂之爛瘍。治不乖方兮,險變順而春回幽谷。藥不對病兮,險變逆而火烈崑崗。

病似順而反逆兮,認之要確。病似逆而反順兮,察之貴祥。似粟堆聚堅礙兮,孰若磊落而稠密,如丹豔赤驕嫩兮,不如淡白而老蒼。初出現而涵水,年起發而戴漿。膿未成兮,乾黑,囊未滿而萎黃,早發先為兮,如園林之花蕊暴長,遽消兮,似溝潤之潦潢,是謂奪命之證,休誇折肱之良。

輕或變重兮,誤服藥而犯禁忌,重或變輕兮,得遇醫而且善調養,蚊跡蚤斑兮,不旋踵而告變,蛇皮蠶殼兮,惟束乎以待亡,夾斑疹者,斑疹消而足喜,頂平陷者,平陷起而莫惶,病有標本兮,視緩急以立法。藥有補瀉兮,因虛實而立方。

嘻嘻兮,醫無定法。迷亂兮,藥無定方。大率賤攻而貴補,故多喜溫而惡涼。設若病遇虛寒兮,溫補有效。假若證屬實熱兮,辛香敢嘗,辛熱下咽,陽之盛者必困。苦寒入胃,陰之盛者乃戕,戒汗下於首尾兮,惡攻之說。補脾土以制腎水兮,喜補之常,不識補者之短,奚論攻者之長。

白話文:

天花這種病,本來就是胎裡帶的毒,俗稱天瘡。雖然它會經由接觸傳染,但其實是身體裡殺機顯現的徵兆,病程變化莫測,病情非常嚴重。肌肉潰爛脫落,像蛇脫皮、龍脫骨一樣。精神萎靡不振,像蚯蚓在灰裡、鱔魚在熱湯裡掙扎。瘡的分布有疏有密,疏的病情較輕,密的病情較重。毒性有輕有重,輕的算是吉兆,重的就會有災禍。那些只看發病天數的人實在可笑,他們沒弄明白病情進展有快有慢的道理;那些迷信鬼神而不求醫的人更可悲,他們不懂得尋找良醫良藥。

天地陰陽的奧妙結合,就像震卦和巽卦分別代表動與入一樣。人在受孕時,從父親那裡得到陽氣精華而凝結成形,在母親肚子裡時,則依靠陰血來滋養成長。但是現在很多人慾望太多,身體內的氣也不純淨,性慾旺盛,飲食又肥甘厚膩。精血中帶有毒氣,比箭網還可怕;身體裡負載著殺氣,比刀劍還危險。

五運(金木水火土)在南北兩方面運行,有太過和不及之分;六氣(風寒暑濕燥火)分主氣和客氣,有陰有陽,變化各有其規律,勝負沒有定數。如果能順應天地運行的規律,那麼氣候就會正常,國家就不會發生傳染病;如果失去規律,那麼氣候就會紊亂,人民就會生病。該來的時候沒來,氣候就比較遲緩,這時要主動去迎合它,來減弱它的勢頭;不該來的時候反而來了,氣候就比較猛烈,這時要暫且退避以躲開它的鋒芒。不了解這個道理就胡亂行事,就會違反時令而導致失敗;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而謹慎行動,就能順應天道而昌盛。

春天應該溫和而生發,夏天應該炎熱而浮長,秋天應該清涼而收斂,冬天應該寒冷而潛藏,這樣才能符合四季的正常規律,萬物才不會受到傷害。如果冬天反而溫暖,植物就會提早發芽;春天反而寒冷,冬眠的動物就不敢出來;夏天反而清涼,涼風會侵襲身體;秋天反而悶熱,就會汗流浹背。像這樣反常的氣候,感染到就會變成瘟疫。還有虛邪之風,吹到身上就會導致夭折。人從父母那裡繼承的穢濁之毒,隱藏在身體的陰暗角落。

當接觸到天地間的瘟疫之氣時,就會將潛伏的毒素引發出來。從身體內部發出,遍布全身;從身體外部侵入,根源在五臟。讓人欣慰的是,病情像禾苗一樣慢慢成長,從發芽到開花,最後結成果實,就像鳥脫離了腳鐐一樣,病情好轉。讓人擔憂的是,病情像枯萎陷落一樣,潛藏起來,就像老虎埋伏在山岡一樣,難以預料。

東方屬木,顏色為青,像紅色的疹子,南方屬火,顏色為紅,像白色的膿皰;西方屬金,顏色為白,像黃色的膿液;北方屬水,顏色為黑,像黑色的痂皮。它們各有分布和定數。春天生發,夏天成長,秋天收斂,冬天潛藏,它們自行運行而無止境。剛開始出現血點時,是鮮紅色的,代表身體還存有生機;接著化為膿液,顏色是白色的,表示病情正在發展;當膿液變成黃色時,表示快要收斂;當結痂變成黑色時,表示已經潛藏起來。認為腎臟沒有病症的人,就像去年的冬天不能算是一年;認為黑色是不好的徵兆的人,如果沒有白色,又怎麼能調和陰陽呢?

在病情發作時,春夏是順應時令的,秋冬則不吉利。在病情收斂時,秋冬是順應時令的,而春夏則不利於潛藏。如果該發作的時候反而收斂,就叫做陷伏;如果該收斂的時候反而發作,就叫做潰爛。治療方法不違背原則,那麼危險的病情就會轉為順利,就像春天又回到幽靜的山谷;如果用藥不對症,那麼危險的病情就會加劇,就像火燒崑崙山一樣。

病情看似順利卻反而惡化,要仔細辨別;病情看似惡化卻反而好轉,要仔細觀察。像小米一樣聚集堅硬的,比不上疏散而密集的;像丹砂一樣鮮紅嬌嫩的,比不上淡白而老舊的。剛出現時水汪汪的,發病時帶有漿液。膿還沒形成就乾黑,囊腫還沒飽滿就萎黃,過早發作的,像花園裡的花朵過早盛開;很快消散的,像溝渠裡的積水很快乾涸,這都屬於危險的徵兆,不要誇耀自己用藥的療效。

輕微的病可能會轉為嚴重,是因為錯誤用藥和觸犯禁忌;嚴重的病可能會轉為輕微,是因為遇到了好醫生而且善於調養。像蚊子咬的痕跡一樣微小的變化,轉眼間就可能變得嚴重;像蛇皮和蠶殼一樣的病變,就只能等死。如果同時出現斑疹,那麼斑疹消退是值得高興的;如果痘頂平陷,那麼痘頂隆起是不用擔心的。疾病有標和本之分,要根據輕重緩急來制定治療方法。藥物有補瀉之分,要根據虛實來確定用藥。

唉!醫術沒有固定的法則,用藥也沒有固定的配方。大體上來說,輕視攻邪而重視補養,所以很多人喜歡用溫熱的藥物而討厭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病人屬於虛寒體質,那麼溫補的方法就有效;如果病人屬於實熱體質,那麼辛香的藥物就要慎用。辛熱的藥物如果吞下,陽氣過盛就會導致困境。苦寒的藥物如果進入胃裡,陰氣過盛就會受到傷害。要避免在發病初期和末期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,這是人們反對攻邪的原因。要用補脾土的方法來控制腎水,這是人們喜歡用補藥的常理。不明白補藥的缺點,又怎麼能評論攻藥的優點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