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一(痘門概論) (20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一(痘門概論) (20)

1. 總論痘要歌括

預知瘡痘吉凶機,氣色都於面部推,年上山根尤要緊,紅光可喜黯青疑。痘疹傷寒疑似間,古人分症可相參。莫將汗劑先輕試。發散惟圖表里安。瘡疹惟陽待熱成,微微發熱始和平。假如大熱身猶火,解毒常教小便清。始終能食最為良,平日其人脾胃強。食少卻防中氣弱,淹留引日變瘍瘡。

最宜安靜號和平。表裡無邪志自寧。煩擾忽來宜察審,最嫌失志轉神昏。陷伏須分實與虛,實須輕託大相宜。如逢虛冷宜溫補,幽谷春回慶有餘。四時分治候須明,暑濕風寒不可輕。異氣莫教相觸犯,致令翻變亂其真。痘瘡脈候貴和平,胃氣悠長最要清。弦數浮洪為實候,微沉短澀是須因。

白話文:

[總論痘疹預兆歌]

想要預知皮膚病變或痘疹的吉凶,我們可以從臉部的氣色來判斷,特別是鼻子山根部位的顏色尤為重要。如果出現紅光,那是一個好的徵兆;但若呈現暗青色,則可能代表病情較嚴重,需提高警覺。

痘疹和感冒有時很難區分,但是古人已對此有詳細的診斷方法,值得我們參考學習。在未確定病情前,切勿隨意使用出汗的藥物,因為這樣的治療方式只會讓病情更複雜,應以使身體內外都處於安定狀態為目標。

皮膚病變或痘疹通常需要陽氣和熱度來輔助康復,因此,稍微發熱是正常的,這表示身體正在調整。但如果體溫過高,就像全身著火一樣,那就要考慮解毒,並且確保小便清澈。

病人在生病期間能正常進食是最好的,這表明他們的脾胃功能良好。然而,如果食慾不佳,可能是中氣不足,這可能會延長病程,甚至導致病情惡化。

病人應該保持安靜,心情平和。只要身體內外沒有邪氣,心態自然就能平靜。一旦出現煩躁的情況,必須仔細觀察,最怕的是失去意志,導致精神混亂。

對於病情的處理,我們需要區分實證和虛證。實證情況下,輕微的治療就足夠了;而虛證情況下,應採取溫補的方法,就像春天來到幽谷,帶來了更多的希望。

對於不同季節的治療,我們必須清楚地瞭解,不要輕視夏季的濕熱、冬季的寒冷或是風邪,避免它們相互影響,使病情變得更複雜。

對於痘疹的脈象,我們應追求平和,胃氣的持續穩定非常重要。若脈象呈現弦數、浮洪,這表示實證;而微沉、短澀則可能代表虛證。

2. 馮氏誠求心法

夫脈為臟腑虛實之據,氣血強弱之徵,水火盛衰之驗,故治百病必憑脈用藥而無誤。痘瘡尤必據脈施治而有功。蓋痘瘡之出,全賴正氣以充,托達表也。痘瘡之膿,全賴氣以噓之。血以濡之。噓之濡之者,不獨氣血為用,更有真水真火,以為氣血之根,而後噓濡有力,克成氣血之德也。痘瘡之收,既賴土德化毒之功,復寓萬物歸藏之理,故氣血尚為標,而水火土乃其本也。

且諸瘡腫毒,非氣血不和所致,即暴受客熱而成,並無傳經定限,故可遷延歲月。或調和氣血,而形腫內消,或解毒清涼,而膿血勿潰。至於痘瘡得於生身之始,根於腎,發於心,傳於肝脾肺。刻期定限,十四日之中,自頭面以漸而下,見點起脹,灌漿收靨而後已。寧有內消者乎?寧有不成膿者乎?故必調理氣血,送毒出表,充打成膿,則毒化於外,還元於中。雖有客邪外犯,無足慮也。

是以治痘者,須於七日以前,如花之始蕾而發,其勢日盛,氣高於上之時,則助氣血以令頭面灌漿。氣交於中之時,則助氣血以令胸背灌漿。氣交於下之時,則助氣血以令腿足灌漿。借毒火之運行,而充灌成漿自易矣。有此藥力,以代氣血充灌之用。則膿成之後,氣血無傷,精神如故也。

若不調補氣血,妄行解毒,清涼延緩時日,一至七日之後,如花之氣斂而欲謝矣。其氣日衰而降,復欲升提氣血,以達頭面行漿,不亦晚乎!況氣血日衰,而充貫自難,毒火元從消化,重則內攻臟腑,輕則變生諸症。上古嬰兒天稟有餘,故古方惟為疏表清裡,以圖易出易解。

蓋因氣血充足,不必為之瞻顧也。奈近世嬰孩受質囂漓,雖名純陽之子,孰知陰既未足,而稟陽亦虛,當此先天之症發露,而陰陽兩虧者甚多,難出難膿,若始也。徒從疏表為事,則表虛者不能約束,任其一湧而出,則氣血充貫不周,定有難漿難靨之患裡虛者,中氣愈餒,無力載毒成形,昧者重用毒藥迅攻,實同無米炊飯之象,非轉虛而成內潰,即奔潰而如蠶種蛇皮,至於膿也而惟圖清解為事,則陽虛者水伏於中,陰虛者枯涸於表,水火不行無行之化,氣血春成有質之功。況稟薄之芽兒,不耐疾病。

一經發熱數日,元氣已傷於中,再加疏表攻托,氣血轉轉潛耗。痘之少者,雖虛而無傷乎性命。痘之密者,愈損而絕其生機。故(張)痛求至理。凡遇六脈洪大有力者,則從古法以解肌。若六脈沉微無力者,則惟為溫中以托裡,使中氣不餒。而氣血鼓舞則逐毒有力,起脹灌漿,不謀而至也。

若六脈弦數無力者,則惟為壯水之中,仍佐補火之藥,使噓濡有力、而自出自化也。(張)壬午年在都,值蔣總憲之令孫女令孫出痘,一險一逆,(張)以心法治之俱變為順,蓋可見痘瘡為標,氣血為本。書曰:識得標,只取本,治千人無一損,此之謂也。贅之於後,以廣識見。

白話文:

脈象是判斷臟腑虛實的依據,也是氣血強弱的徵兆,更是水火盛衰的驗證。所以治療各種疾病,一定要根據脈象來用藥,才不會有差錯。而治療痘瘡,更要根據脈象來施治才能見效。痘瘡之所以會發出來,完全是依靠正氣來充沛,將毒素托送到體表。痘瘡的膿液,完全是依靠氣的推動和血的滋養。而推動和滋養的力量,不只是氣血的作用,更有真水真火,作為氣血的根本,然後推動和滋養的力量才會足夠,才能完成氣血的功能。痘瘡的收斂,既要依靠土的運化解毒之功,也蘊含著萬物歸藏的道理。所以說,氣血是表面的,而水火土才是根本。

而且各種瘡腫毒,不是因為氣血不和引起的,就是因為突然受到外來熱邪而產生的,並沒有固定的傳經途徑和期限,所以可以拖延很久。有時調和氣血,腫脹就會自行消退;有時解毒清熱,膿液就不會潰破。至於痘瘡,是在出生時就已存在於體內的,根源在腎,發於心,傳播到肝脾肺。它有固定的期限,在十四天內,會從頭面逐漸向下蔓延,出現紅點、腫脹、化膿、結痂然後痊癒。難道會有不化膿就自行消退的嗎?難道會有不化膿的嗎?所以一定要調理氣血,將毒素送出體表,使其充分化膿,這樣毒素就能從體外排出,恢復體內的平衡。即使有外來的邪氣侵犯,也不用太過擔心。

因此,治療痘瘡,必須在七天以前,就像花剛開始含苞待放,氣勢每天都在增強,氣機向上升發的時候,就要幫助氣血,使頭面部順利化膿;當氣機交匯於中間的時候,就要幫助氣血,使胸背部順利化膿;當氣機向下運行的時候,就要幫助氣血,使腿腳順利化膿。借助毒火的運行,就能很容易地使膿液充盈。如果有藥物的力量,來代替氣血充盈的作用,那麼在膿液形成後,氣血不會受到損傷,精神也能保持正常。

如果不調理補養氣血,而是胡亂地解毒、清熱,拖延時間,等到七天之後,就像花朵的氣息開始收斂即將凋謝,氣機一天天衰弱下降,想要再提升氣血,使頭面部順利化膿,豈不是太晚了嗎!況且氣血日益衰弱,就難以使膿液充分形成,毒火也難以消化,嚴重的話就會內攻臟腑,輕微的也會產生各種併發症。上古時代的嬰兒天生稟賦充足,所以古方只是疏散體表、清理內裡,以便於毒素快速排出。

因為他們氣血充足,不必為此過分考慮。但是現在的嬰孩,稟賦虛弱,雖然名義上是純陽之體,誰知道他們的陰液已經不足,陽氣也虛弱。當這種先天不足的疾病發作時,陰陽兩虛的情況很多,很難發出痘疹,也很難化膿。如果一開始只是單純地疏散體表,那麼體表虛弱的就無法約束毒素,任由毒素一下子湧出來,氣血就無法充分灌注,一定會出現難以化膿、難以結痂的情況。體內虛弱的,中氣會更加衰敗,沒有力量承載毒素形成膿液。無知的人還會大量使用猛烈的藥物來迅速攻伐,這就如同沒有米就想要煮飯一樣,不是轉為虛弱導致內陷,就是像蠶脫皮一樣潰爛。至於膿液,如果只是想著清熱解毒,那麼陽虛的就會導致水液潛伏在體內,陰虛的就會導致體表乾枯。水火無法運行就無法產生變化,氣血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。更何況稟賦虛弱的幼兒,難以承受疾病的折磨。

一旦發燒幾天,元氣就已經受損,再加以疏散體表、攻伐托毒,氣血就會不斷消耗。痘疹比較少的,雖然虛弱,但不會危及生命。痘疹密集的,就會更加損傷元氣,甚至喪失生機。所以(張)我竭力探求這個道理。凡是遇到六脈洪大有力的,就按照古法來解肌發汗。如果六脈沉細無力的,就只能溫補中焦,使中氣不衰弱。而氣血一旦被鼓舞起來,就有了驅逐毒素的力量,起痘、化膿自然就會水到渠成。

如果六脈弦數無力的,就只能滋養腎水,同時輔以補火的藥物,使推動和滋養的力量充足,毒素自然就會排出和消散。(張)我在壬午年於京城,遇到蔣總憲的孫女和孫子出痘,一個危險,一個逆證,我都用這個心法治療,結果都轉危為安,可見痘瘡是表象,氣血才是根本。書上說:認識了表象,就要抓住根本,這樣治療千人都不會有任何損傷,就是這個道理。我把它補充在後面,以擴展大家的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