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一(痘門概論) (3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一(痘門概論) (3)
1. 虛實
夫不知虛實者,不可以為工。《經》曰:無實實。無虛虛。故虛實不分,不可不知也。《經》曰:必先度其形之肥瘦,以調其氣之虛實,以此形體別虛實也。又曰:谷盛氣盛,谷虛氣虛,此以飲食,別虛實也。又曰:脈實血實,脈虛血虛,此以脈別虛實也。又曰:邪氣盛則實,精氣奪則虛,此以邪正別虛實也。
大抵實者邪氣實,虛者正氣虛,《經》曰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實而不去,其病則實是也。又云:五實死者。謂邪氣之實也。為虛死者,謂正氣之虛也。凡瘡痘之症,其人形體肥健,飲食能多,六脈洪實,素無疾病,大便如常,瘡色紅潤者,此表裡正氣俱實也,不須服藥。
若形體羸瘦,素多疾病,飲食減少,六脈微弱,吐利頻頻,瘡色紅潤者,此表裡正氣俱虛也,治宜溫補之法。如瘡勢太盛,焮腫痛脹,大熱不退,煩渴昏睡,大小便秘者,此表裡邪氣俱實也,治宜涼瀉之法。如瘡本稠密,焮發紅活,而吐利不食者,此表實裡虛也,宜補於中而加解毒之藥。
如瘡色淡白,發不透滿,大小便閉結,飲大嚼者,此裡實表虛也,宜於解利中而加升發之藥。如諸痛為實,然瘡痛者邪氣實也,當活血以開其鬱。至若痛如刀剜,悶亂大叫者勿治。諸瘍為虛,然瘡瘍者,正氣虛也,當補氣以燥其濕。至若爬搔不定,破爛皮脫者勿治。灰白者,氣虛也,參耆之功為大,乾燥者血虛也,歸芎之力宜多。
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中病即已,無過其治,此治之權衡也。若本虛而反瀉之,則正氣益虛,或為吐利,或為厥逆,是皆瀉之過也。《經》曰:毋致邪,毋失正,絕人長命,此之謂歟。
白話文:
【虛實】
不瞭解虛實的人,無法成為一個好的醫生。經典有言:不要讓虛證變為實證,也不要讓實證轉為虛證。所以分辨虛實非常重要,不可忽視。
經典又說:必須先評估病人身形的胖瘦,來調整其氣的虛實,這是通過身體外在形態來判斷虛實的方法。再者,如果飲食攝入多,氣血就充沛;飲食攝入少,氣血就虛弱,這是通過飲食狀況來區分虛實的方法。再者,脈象實在,血液就充足;脈象虛弱,血液就不足,這是通過脈象來辨別虛實的方法。再者,邪氣旺盛就是實證,正氣被削弱就是虛證,這是通過邪正兩面來辨別虛實的方法。
總體來說,實證是由於邪氣充盈,虛證是由於正氣不足。經典說:邪氣聚集的地方,正氣必然虛弱,實證如果不能去除,就會成為實性疾病。再者,五臟實證導致死亡,指的是邪氣過旺;虛證導致死亡,指的是正氣衰弱。凡是患有瘡痘等症狀的患者,如果形體健康,飲食正常,脈象強壯,平時沒有疾病,排便正常,瘡色紅潤,這代表內外正氣都處於充盈狀態,不必服用藥物。
但如果形體消瘦,平時多病,飲食減少,脈象微弱,嘔吐、腹瀉頻繁,瘡色紅潤,這代表內外正氣都處於虛弱狀態,治療應該採用溫補的方法。如果瘡癤發作猛烈,紅腫疼痛,高燒不退,煩躁口渴,昏睡不醒,大小便不通,這代表內外邪氣都處於充盈狀態,治療應該採用清熱瀉下的方法。如果瘡癤密集,紅腫發作,但嘔吐、腹瀉,不能進食,這代表外表邪氣充盈,內部正氣虛弱,應該在調理中加入解毒的藥物。
如果瘡色淡白,發作不充分,大小便不通,卻能大吃大喝,這代表內部邪氣充盈,外表正氣虛弱,應該在解毒中加入提升正氣的藥物。各種疼痛通常表示實證,然而,瘡癤疼痛是由於邪氣充盈,應當活血化瘀以消除鬱結。但如果疼痛如同刀割,病人痛得大聲呼叫,就不宜治療。各種瘡癤通常表示虛證,然而,瘡癤是由於正氣虛弱,應當補氣以祛除濕氣。但如果病人不斷抓撓,皮膚破爛脫落,就不宜治療。灰白色,表示氣虛,人參、黃耆的補氣功效最強。乾燥,表示血虛,當歸、川芎的滋血效果最好。
虛證就要補,實證就要瀉,病情得到控制就停止治療,這是治療的基本原則。如果本來是虛證卻反過來瀉,正氣會更虛弱,可能會出現嘔吐、腹瀉,甚至休克,這些都是瀉得過頭的後果。經典說:不要讓邪氣進入,不要失去正氣,這樣才能使人延年益壽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吧。
2. 論元氣不可形質拘
世有一等孩重,生得體質恢肥,似血氣有餘也。何患痘瘡則囊房空虛,不至灌漿澄膿,八九日而死者何歟?蓋天元不可以形拘氣血寧堪以質滯,彼形體雖瘦小而元氣充盈,則痘自然起灌成功,如形體雖恢大而元氣薄劣,則痘必至枯澀難長,故治痘看人元氣,不可擬人形體,況痘有經絡部位不同,多寡大小之不一,氣運時令之不齊,調攝受養之得失,豈可以形體論哉!故痘之經絡既正,顆粒稀朗,氣運淑順,調攝合宜,梟毒原淺,則瘦小而元氣實者固不為害,即瘦小而元氣弱者亦有生矣。
如痘之經絡錯犯,點數密,此時令乖逆,調護戾常,梟毒稟盛,則肥胖而氣血衰者,固罹其危,即肥胖而氣盛者,亦有死者矣,況瘡黑者,骨堅肉硬,且氣固於中,骨勝肉也,出痘多吉。肥白者,骨脆肉鬆,且氣居於表,肉勝骨也,出痘多凶,蓋腎主骨,痘為腎毒耳。
白話文:
世上有些孩童,出生時體型壯碩,看似血氣旺盛。然而,為什麼一旦長了水痘,就會出現痘房空虛,無法灌漿結膿,甚至在八九日內死亡呢?這主要是因為天賦的生命力不能只從外觀形體來判斷,血氣是否充足也不能單憑體質來評估。有的孩子雖然瘦小,但生命力旺盛,那麼水痘自然會正常發育。反之,有的孩子雖然體型壯碩,但生命力薄弱,那麼水痘很可能會乾澀難長。
因此,在治療水痘時,我們應關注的是孩子的生命力,而不是他們的外觀形體。況且,水痘在人體的分佈位置、數量、大小都不盡相同,且受到氣候、季節的影響,以及照顧和營養攝取的差異,我們怎麼能單從形體去評估呢!
如果水痘分佈在正確的經絡上,顆粒疏朗,氣候適宜,照顧得當,且體內毒素不多,那麼即使是瘦小但生命力強的孩子,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,即使瘦小且生命力弱的孩子,也有生存的可能。
然而,如果水痘分佈在錯誤的經絡上,數量過多,又逢季節反常,照顧不周,且體內毒素過多,那麼即使是肥胖但血氣衰弱的孩子,當然會陷入危險,即使肥胖且血氣旺盛的孩子,也可能會死亡。
此外,對於長有黑色水痘的孩子,通常他們的骨骼堅韌,肉質緊實,且體內氣血充足,骨頭的健康狀況優於肉質,這種情況下,長水痘通常較為吉祥。相反的,對於長有白色水痘的孩子,通常他們的骨骼脆弱,肉質鬆弛,且體內氣血不足,肉質的健康狀況優於骨頭,這種情況下,長水痘通常較為兇險。這主要是因為腎臟主管骨骼,而水痘是由腎臟毒素引起的。
3. 四時順逆辨
《經》曰:春夏陽氣在上,人氣亦在上,秋冬陽氣在下,人氣亦在下,故春夏出痘,血氣隨陽氣上運而行疾,秋冬出痘,血氣隨陽氣下陷而行遲,痘以頭面為主,春夏得發生之氣。秋冬為閉藏之司。故曰:春夏為順,秋冬為逆,然有處春夏凶而秋冬吉者,蓋由稟氣之壯弱;受毒之淺深,而後賴乎時令耳。又曰:春膿疱,夏黑陷,秋斑冬疹,皆為逆候,此以五臟所屬,合時令而言也。
雖然黑陷即處冬令,總非佳候,故不可不知也。以宜存其略也,不可盡准者,以其猶有謬也。
白話文:
【經典記載】:春天和夏天,大自然的陽氣上升,人體內的陽氣也會跟著上升;相反地,秋天和冬天,大自然的陽氣下降,人體內的陽氣也會跟著下降。因此,在春天和夏天出痘,血氣會隨著陽氣上升而快速運行;在秋天和冬天出痘,血氣則會隨著陽氣下降而運行緩慢。痘疹主要出現在頭部和麪部,因為這兩個季節有著生長發育的氣息。然而,秋天和冬天是封閉收藏的季節。所以說,春天和夏天出痘是順應自然,而秋天和冬天出痘則是逆天而行。但也有在春天和夏天病情嚴重,而秋天和冬天病情轉好的情況,這主要取決於個人體質的強弱,以及感染病毒的程度,最後還要看季節的影響。
再說,如果春天出現膿皰,夏天痘疹變黑並陷入皮膚,秋天出現斑疹,冬天出現疹子,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,這是根據五臟的特性,配合季節來判斷的。
即便是在冬天,如果痘疹變黑並陷入皮膚,也不是好現象,所以這一點我們必須瞭解。然而,對於這些規律,我們不能完全照搬,因為它們仍然存在一些誤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