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一(痘門概論) (2)
痘疹全集卷二十一(痘門概論) (2)
1. 忌食毒物
凡氣血弱者,則自無所承載其毒,而痘難形,此氣血之本咎也。奈何不悟其理,強以蟲魚腥膻,牛風人牙等毒投之!發動中氣,嗟乎!以毒攻毒,理難並勝,兼痘又因時氣感觸,故固藉此而出矣。
殊不知,毒藥損人元氣,元氣既乏,則毒氣愈熾,氣無逐毒之能,血失運毒之力,一任毒藥攻擊,逼出腠理之間,一倍化成數倍,一瘡變作十瘡,不成顆粒,如疥如疹,少傾中氣歸復,氣血不外旺,藥氣如少歇,則酷烈之毒,其勢轉烈,反為內攻矣。況初起而欲表暴,則雞冠血、雞頭、雞腦、羊頭、羊腦可用也。
灌膿而欲補托,則嫩羊汁肉油炒公雞可食也。常食物中,自有最宜至味,即有切於病情,復有補於血氣,何必仗諸惡劣之物哉!
白話文:
[避免攝入有毒食物]
凡是身體氣血虛弱的人,他們本身的承受能力就無法應對毒素,進而導致疾病難以顯現,這正是氣血不足的原罪。但人們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,硬是要吃一些像是蟲魚、腥羶之物、牛風人牙等有毒的食物!這些食物會激發體內的中氣,唉!用毒來攻毒,理論上很難雙方都獲勝,而且疾病又是因為受到外界氣候影響,所以才會藉由這種方式表現出來。
然而,有毒的藥物會損害人的根本元氣,一旦元氣衰竭,毒氣就會更為猖獗,氣血就失去了驅除毒素的能力,血液也喪失了運行毒素的力量,任憑毒藥不斷地攻擊,將毒素從肌膚間逼出,使得原本的一份毒素變成多份,一個病竈變成多個,形成如疥瘡、疹子般的症狀,稍微等到中氣恢復,但氣血卻不能在外表旺盛,藥力稍微減退,那麼殘餘的劇烈毒素,其威力反而更加猛烈,轉而向體內發動攻擊。況且在疾病剛開始時,想要急速表現出症狀,那麼雞冠血、雞頭、雞腦、羊頭、羊腦等可以使用。
當疾病發展到膿包階段,想要進行補充和託舉,那麼嫩羊肉、雞肉等可以食用。日常飲食中,本身就有很多對身體有益且美味的食物,既能滿足病情需求,又能補充氣血,為什麼一定要依賴那些有害的東西呢!
2. 論痘不可妄汗妄下及宜微汗微下症
夫汗下二舉,乃不得已之所投,如少誤焉,貽害不淺。如痘症本稀,原無閉塞,表熱不快之症,而妄用重藥以發之,則在後必成斑爛音啞,皮薄癢塌,或為虛脫者有矣。如氣血本和,原無便閉、熱毒、紫黑之症,而妄用重藥以下之,則在後必成陷伏不起,胃弱灰白,或變虛羸腹脹者有矣。
此皆妄汗妄下之過也,可不慎歟!然痘亦有當微汗微下者,言微者恐其過也,如表熱方熾,紅點未見之先,影色不出,煩燥腮紅,起不活動者,則用輕揚之劑,微開腠理,使痘易出。況火鬱則升之,以減其盛勢也,其劑如升麻葛根湯、參蘇飲之類。若既見紅點,則忌乾葛,恐疏散太過,遂致成虛,根窠易塌,表實者用亦無妨。
更有當下之症,而不下之。則在後必成紫黑而壅毒熱結,血枯者又為失下之患矣。是以痘未出時,脈數洪大。小便赤澀,大便閉結,氣粗腹脹,唇燥煩渴者,此是熱毒壅盛,而不得泄,宜微下之,使內元阻滯,榮衛升降,則痘出自順矣。然痘瘡首尾無忌症,慎勿輕為汗下,恐元氣一耗,則漿無自而成,後必為患矣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關於治療痘疹時不可隨意使用發汗或瀉下療法,以及何時適合輕微發汗或輕微瀉下的情況。
發汗和瀉下這兩種療法,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的手段。如果稍有誤差,後果可能非常嚴重。例如,若痘疹本身並不密集,並無堵塞不通或表層發熱不適等症狀,卻錯誤地使用強烈的藥物來發汗,那麼後續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斑痕,聲音嘶啞,皮膚變得脆弱易癢且塌陷,甚至出現虛弱脫水的狀況。同樣地,如果原本氣血平和,並無便祕、熱毒或痘疹呈紫黑色等問題,卻無端使用強烈的藥物來瀉下,那麼後續可能會出現痘疹沉伏不顯,胃口不佳,顏色灰白,或是轉變成虛弱、腹部脹大的情形。
這些都是因為隨意發汗或瀉下所造成的後果,我們必須小心謹慎。然而,痘疹確實有需要輕微發汗或輕微瀉下的情況。這裡提到「輕微」,是為了避免過度治療。比如說,當體表熱度正旺盛,紅點尚未出現之前,痘疹的預兆色澤不明顯,人感到煩躁且臉頰泛紅,痘疹未能正常生長,這時可以使用輕柔的藥物,稍微打開肌膚毛孔,讓痘疹更容易浮現。此外,當火氣鬱積時,應提升體溫以減緩其強烈程度,例如使用升麻葛根湯、參蘇飲等藥物。但若紅點已經出現,則應避免使用乾葛,因為它可能導致身體過度散熱,進而形成虛弱,痘疹根基容易塌陷,不過對於體表實證者使用還是沒有問題的。
還有一些情況,痘疹需要瀉下,卻沒有進行。那麼後續可能會出現痘疹轉為紫黑色,毒素熱氣凝結,血液乾涸等問題,這就是因為錯過了瀉下的時機。因此,當痘疹尚未出現,脈象顯示數量多且洪大,小便呈現赤黃且排尿困難,大便閉塞,呼吸急促且腹部脹大,嘴脣乾燥且煩躁口渴,這表示體內熱毒過盛,無法順利排出,應該輕微進行瀉下,這樣才能讓體內能量流通,營養和防禦系統得以正常運作,痘疹自然能順利發育。然而,痘疹從頭到尾都沒有禁忌症狀,千萬不要輕易發汗或瀉下,以免消耗掉身體的元氣,進而影響痘疹的成熟,造成後續的健康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