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十 (2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十 (29)

1. 全真一氣湯方按

齊化門外張宅令郎,未及一周,臥於低炕睡中墜下,幸炕低而毫無傷損,嘻笑如故,似無痛苦也。但自後右手足癱軟不舉,手不能握,足不能立,脈則洪大,久按無力,乃知先天不足,復為睡中驚觸,氣血不周行之故也。乃以熟地四錢、炒麥冬一錢五分、炒白朮二錢四分、牛膝二錢、五味子四分、製附子五分,煎小半鍾,另用人參二錢,煎濃汁二三分沖藥,每早空心服之。

張友見其參附,似有疑懼,余曰:凡人氣血旺而精神強,氣血衰而精神弱,強則百體康泰,弱則骨腠空虛,火在下而水在上,則循環轉運,百病懼無,生之兆壽之徵也。火在上而水在下,則機關絕滅,百病踵起,死之由夭之象也。大人之虛,或由研喪,小兒之虛,稟之先天,乃真虛也。

況人之睡乃陽會於陰,元氣凝聚於內,真陰長育於中,陰陽混合,造化潛孚,榮衛周行,百達和暢,正當其時,一傷驚觸,行者遽止,盛者遽衰,清者不升,濁者不降,轉運失常,機關不利,偏祜痿痹所自來矣。故中風之症,成於跌後者居多,然諸痿獨重陽明者,以氣血之海能潤宗筋達百脈也。

其為筋為骨,又肝腎所屬,故熟地,白朮專補脾腎,乃先天后天,首以重之,但一潤一燥,何能逐隊,水土忌克,難成一家,用炒麥冬和之,俾土生金,金生水,水主木,化源有自,既相剋所以相成,復相生所以相繼,再入牛膝五味,則更得納氣藏源,澄清降濁,但諸藥和緩,大功難建,雖調營衛,經絡難通,更入烏附,既助藥力復可行經,且使真陽能交於下,真陰自布於上,既濟之象一得燥涸,偏枯之勢自和,復入人參以駕驅藥力,補助真元,火與元氣,勢不兩力,元氣生而火自息矣。此余得心應手之方。

凡治中風大病,陰虛發熱,吐血喘嗽,一切虛勞重症,更治沉重癍疹,喘促躁熱欲絕者,憑斯捷效,實有神功。如水不足者有六味,水火不足者有八味,氣不足者有四君,血不足者有四物,氣血不足者,有十全八珍,心脾不足者,有補中歸脾,獨脾腎不足,兼心肺之火宜抑,而肝腎之陽宜溫者,實無其藥,余夢寐求之,始定此方,加減出入,亦水中補火之法,上內藏陽之義,為土金水一氣化源之藥也。幸無疑焉。

張友大悟,照方投服六劑,而手足輕強,精神更倍。

儒學教諭金老師,夏月身發壯熱,頭疼咳嗽,醫者以為感冒,用羌活、前胡、蘇葉、橘半、枳殼之類,未終劑而頭疼如破,舌強不清,潰汗黏手,左臂麻木,神氣不堪,乃托徐東老招余診之,按其脈洪大而空,緩而無力,知為氣虛類中,誤投發散,潰汗不止,當此疏泄之時,能免脫勢繼至乎,乃以熟地一兩二錢、炒麥冬三錢、炒白朮四錢、牛膝二錢四分、五味子八分、製附子一錢五分,每劑人參八錢,另煎沖服,日進二劑,不五日而飲食如故,精神漸復。

白話文:

齊化門外張家的兒子,還沒滿一歲,睡在矮炕上時不小心摔了下來,幸好炕不高,沒有任何損傷,依然嘻嘻哈哈地笑,看起來沒有痛苦。但是從那之後,他的右手右腳就癱軟無力,手不能握緊,腳不能站立,脈象則是洪大,但按久了卻感覺無力,這才知道是先天不足,又加上睡夢中受到驚嚇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於是開了熟地四錢、炒麥冬一錢五分、炒白朮二錢四分、牛膝二錢、五味子四分、製附子五分,煎煮成小半碗的藥汁,另外用人參二錢,煎成濃汁二三分沖服,每天早上空腹服用。

張友看到藥方裡有參和附子,似乎有些疑慮,我說:凡是人氣血旺盛,精神就強健;氣血衰弱,精神就虛弱。強健則身體康泰,虛弱則骨骼肌肉空虛,如果身體下部溫暖,上部涼潤,就能循環運轉,百病不生,這是健康的象徵。如果身體上部燥熱,下部寒冷,則機能衰敗,百病叢生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成年人的虛弱,或許是因為過度耗損,小兒的虛弱,則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,這是真正的虛弱。

況且人睡覺時是陽氣歸於陰氣,元氣凝聚在體內,真陰在體內生長,陰陽混合,造化潛伏其中,營衛氣血周流全身,百脈和暢,正當這個時候,一旦受到驚嚇,運行的氣血就會驟然停止,旺盛的氣血會驟然衰弱,清氣不能上升,濁氣不能下降,運轉失常,機能不利,偏癱麻痹就由此產生。所以中風的病症,很多是跌倒後造成的,而各種癱瘓又以陽明經的問題最為嚴重,因為陽明經是氣血之海,能夠滋潤宗筋,通達全身經脈。

筋骨屬於肝腎,所以用熟地、白朮來專門補益脾腎,補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,並以之為重點,但一個滋潤一個燥烈,如何能夠相互協調?水土相剋,難成一體,所以用炒麥冬來調和,使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使之有化生的源頭,既有相剋又有相生,才能夠相互繼承,再加入牛膝、五味子,就能夠更好地納氣藏源,澄清降濁,但這些藥性溫和,難以建立大功,即使能調理營衛,也難以疏通經絡,所以加入烏附子,既能增強藥力,又能通行經絡,且能使真陽下交於下,真陰自然上布於上,達到陰陽調和的局面,一旦燥熱得以潤澤,偏癱之勢自然緩和,再加入人參來推動藥力,輔助真元,火氣和元氣不能兩立,元氣生發,火氣自然就平息了。這是我得心應手的藥方。

凡是治療中風大病,陰虛發熱,吐血喘嗽,一切虛勞重症,甚至治療病情沉重、斑疹密集、喘促躁熱將要死亡的人,只要用這個方子,都能迅速見效,確實有神奇的功效。如果水不足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;水火不足,可以用八味地黃丸;氣不足,可以用四君子湯;血不足,可以用四物湯;氣血不足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或八珍湯;心脾不足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或歸脾湯。唯獨脾腎不足,同時又需要抑制心肺之火,溫補肝腎之陽的,卻沒有合適的藥方,我夢寐以求地尋找,才確定了這個方子,可以加減變化,也是在補水的同時溫養火氣的方法,也是體內蘊藏陽氣的道理,是土金水一氣化源的藥方。希望你們不要懷疑。

張友恍然大悟,照著藥方服用了六劑,手腳就感到輕快有力,精神也更加振奮。

儒學教諭金老師,夏天的時候身上發高燒,頭痛咳嗽,醫生認為是感冒,用了羌活、前胡、蘇葉、橘半、枳殼之類的藥,還沒服完就頭痛欲裂,舌頭僵硬不清,全身大汗淋漓,左手臂麻木,精神萎靡不振,於是託徐東老請我診治。我診斷他的脈象洪大而空,緩慢而無力,知道這是氣虛類似中風的病症,被誤用了發散的藥,導致汗出不止,處於如此疏泄的狀態,難道能避免更加虛脫嗎?於是開了熟地一兩二錢、炒麥冬三錢、炒白朮四錢、牛膝二錢四分、五味子八分、製附子一錢五分,每劑藥加入人參八錢,另煎沖服,每天服用兩劑,不到五天,就能正常飲食,精神也逐漸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