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3)

1. 論五癇(兒科)

五癇,皆先天元氣不足而成,須以河車丸、八味丸、十全湯,久服方愈。設泛行克伐,清熱化痰,復傷元氣,則必不時舉發,久而變危,多至不救。故其所發,必在勞役惱怒之後,火升猝然仆倒,心雖為君王虛靈,至此有邪停滯,而靈氣不能為之用矣。可見火起本於腎邪,滯在於心邪者,即火升水泛,非外入也。治者可不以固腎為本,而調心為佐乎?

癇者,惡病也。總因血氣不斂,神志未全,有風邪所傷;有驚怪所觸;有浣衣夜露,純雌落羽所汙;有乳哺失節,停滯結癖於經絡而氣不通。書曰:蓄氣而作搐,結氣而成癇。其症有五:一曰驚癇(俗名羊癇)驚癇者,心症也。其狀神魂恍惚,叫號大震,面赤目瞪,吐舌露齒,心下煩躁,其脈洪緊。

白話文:

五種癇症都是先天元氣不足引起的,需要長期服用河車丸、八味丸、十全湯才能痊癒。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清熱化痰,反而會傷及元氣,導致癇症時常發作,久而久之會變得危急,難以治療。因此,癇症發作通常發生在勞累惱怒之後,火氣上升,突然昏倒,雖然心臟是君主之官,主宰神志,但此時邪氣停滯,心氣無法正常運作。由此可見,癇症的本源是腎臟虛弱,邪氣停滯在心臟,導致火氣上炎,水氣泛濫,并非外邪入侵。所以治疗应该以补肾为本,调理心臟為輔。

癇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主要原因是血氣不固,神志不全,可能是受風寒侵襲,驚嚇觸犯,或者因洗衣服受寒,或者乳母哺乳不節,導致經絡阻塞不通。古書中記載:“蓄氣而作搐,結氣而成癇。”癇症的症狀有五種:第一種是驚癇,俗稱羊癇,是一種心臟疾病,患者神志恍惚,尖叫震動,面紅目瞪,吐舌露齒,心煩氣躁,脈象洪緊。

二曰風癇(俗名犬癇),風癇者,肝症也。直目上竄,手足拳攣,或作抽掣,屈指如計數,痰熱壅上,唇面皆青,其脈洪弦。三曰食癇(俗名年癇),食癇者,脾症也。胸膈脹悶,面色痿黃,眼睛直視,四肢不收,其脈浮緩。四曰顛癇(俗名雞癇),顛癇者,肺症也。面如枯骨,口吐涎沫,目白反視,心神昏亂、躁狂搖動,其脈微澀。

五曰屍癇(俗名豬癇),屍癇者,腎症也。面黑而晦,振目視人口吐清沫,不動如屍,其脈則沉。故小兒如有痰熱,胸膈煩悶,不欲乳哺,昏睡不安,常作驚悸,此即發癇之漸,須為預治,此皆論顛癇之癇症也。又書曰:吐虛成慢驚,瀉虛成慢脾,吐瀉虛而成陰癇。壯熱驚搐者,是為陽癇,慢驚眼必開,慢脾眼必閉,陰癇眼必半開半合,陽癇眼必半鮮半青而竄。又曰:仰臥屬陽,覆臥屬陰,其病始發。

白話文:

第二種叫做風癇,俗稱犬癇,是肝臟的病症。患者會直直地往上看,手腳會握成拳頭,或者抽搐,手指彎曲像在數數,痰熱壅塞往上,嘴唇和臉色都發青,脈象洪大而弦急。

第三種叫做食癇,俗稱年癇,是脾臟的病症。患者會感覺胸膈脹悶,面色萎黃,眼睛直視前方,四肢不能收縮,脈象浮緩。

第四種叫做顛癇,俗稱雞癇,是肺臟的病症。患者臉色像枯骨一樣,會吐口水,眼白向上翻,心神昏亂、躁狂不安,脈象微弱而澀。

第五種叫做屍癇,俗稱豬癇,是腎臟的病症。患者臉色發黑而暗淡,會瞪著眼睛,口中吐出清亮的口水,身體不動像屍體一樣,脈象沉伏。

因此,如果小兒有痰熱,胸膈煩悶,不願意吃奶,昏睡不安,經常驚悸,這些都是發作癇病的徵兆,需要提前預防治療。以上這些都是關於癲癇病症的論述。

書中還記載:吐出精華就會變成慢驚,瀉掉精華就會變成慢脾,吐瀉精華過度就會變成陰癇。發燒驚厥的叫做陽癇,慢驚患者的眼睛會睜開,慢脾患者的眼睛會閉上,陰癇患者的眼睛會半開半合,陽癇患者的眼睛會半鮮半青並且轉動。

書中還說:仰臥是屬於陽,俯臥是屬於陰,病症從這些姿勢開始發作。

身體即熱,抽掣啼叫,面色光澤,脈浮在表者,為陽癇,病在六腑易治。如始不發熱,口不啼叫,面色黯晦,手足青冷,而不抽掣,脈沉在裡者,為陰癇,病在五臟難療。此又論夫驚癇之癇症也。如面色變易不常,見人羞怕,此是挾邪怪耳。然諸癇不能言者,是風傷於氣,致掩其音,或血滯於心,氣不通達,治者,當分陰陽寒熱,別臟腑虛實而治之。如驚癇者,陽症也。

此因邪氣在心,血滯於竅,積驚成癇,治宜先為通行心經,調平心血,順氣化痰。風癇者,陽症也。此或汗出脫衣,風乘虛入,故抽掣等候,治宜先為散風。食癇者,亦陽症也。是因恣餐無度,或乳哺失調,停滯宿穢,結成乳癖於經絡,脾胃損傷,不能消化五穀,必大便酸臭,先寒後熱是也。治先為之消食養脾,次各以定癇等劑主之。

白話文:

身體發熱,抽搐哭叫,臉色紅潤,脈搏浮在表面,這是陽癇,病在六腑容易治療。如果一開始沒有發熱,也不哭叫,臉色暗淡,手腳冰冷,沒有抽搐,脈搏沉在裡面,這是陰癇,病在五臟難以治療。

這是在討論驚癇的病症。如果臉色變來變去,見到人就羞怯害怕,這是受到邪氣的影響。至於那些不能說話的驚癇,是因為風邪傷害了氣,導致聲音被掩蓋,或是血氣停滯在心臟,氣血無法通暢,治療時應該區分陰陽寒熱,辨別臟腑虛實來進行。

像驚癇這種病症屬於陽症,是因為邪氣在心臟,血氣停滯在竅穴,長期驚嚇導致發病。治療應該先通暢心經,調和心血,順氣化痰。風癇也是陽症,可能是因為出汗脫衣,風邪乘虛而入,導致抽搐等症狀。治療應該先散風。

食癇也是陽症,是因為過度飲食,或者哺乳不當,導致食物積滯在體內,形成乳癖阻塞經絡,脾胃受損,無法消化五穀,所以大便會酸臭,先冷後熱。治療應該先消食養脾,然後再用一些治療驚癇的藥物。

如圖治不早,必傳五臟而為諸癇。若肺癇,腎癇,又屬陰症,尤非易治,更不可投以寒劑。如眉間青黑者,吐痢不止者,胸陷聲絕者,心下脹起者,並皆不治。其癇初發,須觀其耳後高骨,必現青紋,紛紛如線,急與抓破出血,令兒啼叫數聲,使得氣通為妙。然四肢柔軟,發而時醒者,謂之癇。

如四肢強硬,終日不醒,此又曰痙痓,而非癇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治療癲癇不及时,就容易影响五脏,导致各种类型的癫痫。像是肺癫痫、肾癫痫,都属于阴性症状,治疗起来比较困难,更不能使用寒性的药物。如果眉间青黑、腹泻不止、胸部凹陷、声音消失、心口胀起,这些都是不治之症。癫痫刚发作时,要观察孩子的耳后高骨,如果出现青色纹路,像细线一样密密麻麻,要赶紧用手抓破出血,让孩子哭喊几声,这样就能通气,效果很好。不过,如果四肢柔软,发作后能清醒,这就是癫痫。如果四肢僵硬,整天昏迷不醒,这叫做痉挛,不是癫痫。

2. 論痙痓(兒科)

痙痓者,雖似於癇,而實更重於癇也。其症有二:一曰剛痓。剛痓者,發時譫語,面紅眼赤,搖頭瘛瘲,牙緊手張,項背強直,痰涎壅盛,卒為噤口,昏憒煩渴,小便赤澀,身熱無汗,而反惡寒者是也。一曰柔痓。柔痓者、大便滑瀉,不語不渴,必手足冷而後身熱汗出,而不惡寒者是也。

《經》曰:肺移熱於腎為柔痓。夫肺主氣,腎主骨,有因傷寒四五六日,寒已伏內而為熱,熱移於肺,肺為腎母,故傳於子,腎又傳子,而熱移肝,是以筋骨受熱,乃遲緩不收,手足無力,而為柔痓矣。如發熱無汗,此為表實,治宜汗之。發熱汗出,是為表虛,此不可汗。若再汗之,必致陽亡。

白話文:

痙痓雖然看起來像癇症,但實際上比癇症還要嚴重。它分為兩種:一種是剛痓,發作時病人會胡言亂語,臉紅眼赤,搖頭晃腦,牙關緊閉,手腳伸張,脖子和後背僵硬,痰液阻塞,突然閉口不語,昏迷煩躁口渴,小便赤紅澀滯,身體發熱卻不流汗,反而怕冷。另一種是柔痓,病人會腹瀉,不說話也不渴,手腳冰冷之後才發熱流汗,並且不怕冷。

古籍中提到,肺部熱氣傳導至腎臟就會導致柔痓。肺主氣,腎主骨,有些人因為傷寒病症,在四五六年後,寒氣潛伏體內轉化為熱氣,熱氣再傳導至肺部,肺是腎的母臟,所以熱氣就會傳導給腎臟,腎臟再傳導給子臟,熱氣最終會傳導至肝臟。因此筋骨受到熱氣影響,就會變得遲緩僵硬,手腳無力,從而形成柔痓。如果患者發燒但不流汗,這是表症實證,應該用汗法治療。如果患者發燒流汗,這是表症虛證,就不應該再用汗法治療,否則會導致陽氣衰竭。

《經》曰: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過汗則陽亡,陽亡則不能養筋,而痓病愈甚矣。況《經》曰: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;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。此原不可以散風發汗為治也。又有譫語口乾,痰涎煩渴,大便滑瀉,手足微寒,此乃剛柔不分之症,治法須順氣消痰,痰消則風散,氣順則神清。又曰:舉身強直,譫語昏睡反張,終日不醒者,為痙為剛。

如手足冰冷而無力,大便滑瀉不語不渴者,為痓為柔,總至重之候,十難救一二也。

白話文:

**經書記載:**陽氣精華則能滋養精神,柔順則能滋養筋骨。過度出汗則陽氣耗損,陽氣耗損則不能滋養筋骨,而寒症就會加重。

況且經書又說:所有突然發作的強直,都屬於風邪;所有頸部強直抽筋的,都屬於濕邪。這些病症本不應該用散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。

此外,還有一些患者出現神志不清、口渴、痰多煩躁、大便稀溏、手足冰冷等症狀,這是因為陽氣剛柔失衡所致。治療方法應該順氣化痰,痰消則風散,氣順則神清。

**經書又說:**全身強直,神志不清昏睡且反張,整天昏迷不醒的,屬於痙證,屬於陽氣偏剛。

**如手足冰冷無力,大便稀溏不說話也不渴的,屬於痓證,屬於陽氣偏柔。**這兩種情況都是病情十分嚴重的情況,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一兩個就很不容易了。

3. 論顛狂(兒科)

顛狂者,似癇非癇,似痙痓又非痙痓,發則異常,或啼或哭,乍喜乍悲,是謂之顛。如妄言不食而歌,棄衣而走,是謂之狂。書曰:多喜為顛,多怒為狂。又曰:重陰則顛,重陽則狂怒也。如發時臥地,嚼舌吐沫,或作豬羊等聲,發而身軟時醒者,此亦癇症也。然五癇痙痓顛狂等證,名雖異而原則同,並宜急治。

如少緩之,則風涎流滯經絡而不退,必致損傷於心,心傷則神去,神去則死,縱得僥倖於萬一,亦必語滯少神,已亡其智而為廢人矣。

白話文:

患有精神失常的人,看起來像是癇症但又不是癇症,像是痙病但又不是痙病,發作時行爲異常,可能會哭哭啼啼或者忽喜忽悲,這就叫做癲。如果胡言亂語不吃東西卻唱歌,脫掉衣服亂跑,這就叫做狂。古書上說,過度高興會導致癲,過度憤怒會導致狂。還說,陰氣過重會發癲,陽氣過重則會狂怒。如果發作時倒在地上,咬舌頭吐白沫,或者發出豬羊一樣的叫聲,發作後身體變軟並且清醒過來,這也是癇症的一種表現。然而,不論是癇症、痙病、癲狂等病症,雖然名字不同但原理相同,都應該儘快治療。

如果稍微拖延,風痰就會滯留在經絡中不消散,必然會損傷心臟,心臟受傷神志就會喪失,神志喪失就會死亡,即使有萬分之一的僥倖存活下來,也會語言遲鈍,精神萎靡,失去智力成爲廢人。

4. 論濕痹(兒科)

濕痹者,症似痙候,其脈沉細,關節疼痛,而覺煩悶者是也。此因霧露所傷,濕氣存於腠理,故覺疼痛。因寒極生熱則煩,濕氣不散則悶,更有大便快而小便閉,舌有白苔,是因濕氣下行故瀉,陰陽不分故閉,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濕熱熏蒸,故有白苔耳,治宜利其小便,以宣泄腹中濕氣。若誤下之,則額上汗出,微喘發噦而死。

白話文:

患濕痹症的人,症狀類似抽筋,脈象沉細,關節疼痛,並且感到煩悶。這是因為受了霧露的侵襲,濕氣停留在肌膚腠理之間,所以感到疼痛。寒氣極盛則生熱而煩躁,濕氣無法散去則悶悶不樂,還會出現大便急促而小便閉塞,舌苔白膩。這是因為濕氣下行導致大便瀉泄,陰陽失調導致小便閉塞,丹田有熱氣,胸中寒氣,濕熱交蒸,所以舌苔白膩。治療應該以利尿排濕為主,宣泄腹中濕氣。如果錯誤地使用瀉藥,就會導致額頭冒汗,呼吸微喘,發出咯咯的聲音而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