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32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32)
1. 疏五過論篇
間親愛者魂遊。絕所懷者意傷。積所慮者神勞。結餘怨者志苦。憂愁者閉塞而不行,恐懼者蕩憚而失守,盛怒者迷惑而不治,喜樂者憚散而不藏,由是八者,故五臟空虛,血氣離守,工不思曉,又何言哉!)此治之五過也。
白話文:
太過親近所愛的人,會導致精神恍惚。斷絕所懷念的事物,會使心意受到傷害。累積過多憂慮的事情,會使精神勞累。累積過多怨恨的事情,會使意志感到痛苦。憂愁會使氣機閉塞而不順暢運行;恐懼會使心神動搖而失去守持;過度憤怒會使人迷惑而無法治理;過度喜樂會使精神渙散而無法收藏。因為以上這八種情況,就會導致五臟空虛,氣血離開正常的運行軌道,醫生也無法理解病因,那還能說什麼呢?這就是治療上會犯的五種過失。
2. 徵四失論篇
《徵四失論》曰: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,此治之一失也。受師不卒,妄作雜術,謬言為道,更名自功,妄用砭石,後遺身咎,此治之二失也。不思貧富貴賤之居,坐之薄厚,形之溫寒,不適飲食之宜,不別人之勇怯,不知比類,足以自亂,不足以自明,此治之三失也。診病不問其始,憂患飲食之失午,起居之過度,或傷於毒,不先言此,卒持寸口,何病能中,妄言作名,為粗所窮,此治之四失也。(第一失者,不知陰陽逆順之理也。
陽陰逆順之理非止一端,左手人迎為陽,春夏洪大為順,沉細為逆,外感陽病見陽脈,為順,陰脈為逆,右手氣口為陰秋冬沉細為順,洪大為逆,男子左手脈大為順,女子右手脈大為逆,陽病見陰脈為順,陽脈為逆;陰病見陽脈為順,陰脈為逆。又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,上為逆,下為從,女子右為逆左為從,男子左為逆右為從。
第二失者,不受師術之正,妄效雜術之邪,以非為是,苟用砭石也。第三失者,不適病人之情,不明比類之義也。第四失者,不究始時致病之由,妄持寸口之脈,不中病情,偽指病名也。)
白話文:
【徵四失論篇】
《徵四失論》指出:醫師在診斷時未能理解陰陽順逆的道理,這是治療中的第一種錯誤。
未能完整地學習老師的教導,反而去嘗試各種未經證實的方法,用錯誤的理論來自稱掌握了醫道,更改名號來炫耀自己的功績,胡亂使用針灸或砭石治療,最後導致自身的禍害,這是治療中的第二種錯誤。
不考慮病人的貧富、地位高低、生活環境的差異,不考慮他們體質的冷熱、飲食習慣的不同,不區分病人的膽量大小,不瞭解類比的重要性,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混亂,無法明確判斷病情,這是治療中的第三種錯誤。
在診斷疾病時,不詢問病人最初的症狀,不去了解他們在憂慮、飲食及作息上的失調,或者是否受到毒物的傷害,不先掌握這些情況,而草率地檢查寸口脈象,怎可能準確診斷出病症?胡亂給出病症名稱,只會顯露自己的無知,這是治療中的第四種錯誤。
總結而言,第一種錯誤是不懂得陰陽順逆的道理。陰陽順逆的道理涵蓋了許多方面,如左手人迎脈代表陽,春夏之季洪大脈為順,沉細脈為逆。外感陽病出現陽脈為順,陰脈為逆。右手氣口脈代表陰,秋冬之季沉細脈為順,洪大脈為逆。男子左手脈大為順,女子右手脈大為逆。陽病出現陰脈為順,陽脈為逆;陰病出現陽脈為順,陰脈為逆。此外,顏色的變化出現在上下左右各有其重點,上部的顏色變化為逆,下部的顏色變化為順,女子右邊的顏色變化為逆,左邊的顏色變化為順;男子左邊的顏色變化為逆,右邊的顏色變化為順。
第二種錯誤是不接受老師正確的醫術,反而模仿那些錯誤的、未經證實的方法,把錯當對,隨意使用針灸或砭石。
第三種錯誤是不能適應病人的情況,不明白類比的重要性。
第四種錯誤是不去探究最初導致疾病的緣由,隨便地檢查寸口脈象,結果無法精確診斷病情,隨便指出病症名稱。
3. 陰陽類論篇
《陰陽類論篇》曰:三陽為經,二陽為維,一陽為遊部,此知五臟終紿。三陽為表,二陽為里,一陰至絕作朔晦,卻具合以正其理。(此言六經為人身之表裡,以太陽,太陰為貴也。三陽者,足太陽膀胱經也。從目內眥,上頭分為四道,下項並正別脈,上下六道,以行於背,為人身之大經。
二陽者,足陽明胃經也。從鼻起下咽,分為四道,並正別脈六道,上下行腹,為人身之維繫。一陽者,足少陽膽經也。起目外眥絡頭,分為四道,下缺盆,並正別六道,上下為人身之遊行諸部者也。曰經,曰維,曰遊部,此可以知五臟終結,賴此三經而為之表也。故三陽為身之表,則二陰為之裡,二陰者,足少陰腎經也。
二陰為之表。則三陰為之裡,三陰者,足太陽脾經也。一陽為身之表,則一陰為之裡,一陰者,足厥陰肝經也。太陰為正陰,而次少為少陰,又次為厥陰。太陽為正陽。而次少為少陽,又次為陽明,以其氣有多少異用,故各有三者之分耳。然少太之義易知,而陽明厥陰之義難釋。
足之十二經合於十二月,故寅者正月之生陽也,主左足之少陽。六月建未,則為右之足少陽,皆兩足第四指脈氣所行也。二月建卯,主左足之太陽,五月建午,則為右足之太陽,皆足小指外側以上,脈氣所行也。三月建辰,主左足之陽明,四月建辰己,則為右足之陽明,皆兩足次指以上,脈氣所行也。
然正二五六月為少陽太陽,而三四為辰巳月,居於其中,則彼兩陽合明於其前,故曰陽明也。七月建申,主陰之半生,生右足之少陰,而十二月建醜,則為左足之少陰,皆兩足心以上脈氣所行也。八月建酉,主右足之太陰,而十一月建子,則為左足之太陰皆兩足大指內側以上脈氣所行也。
九月建戌,主右足之厥陰,而十月建亥,則為左足之厥陰皆兩足大指外側以上,脈氣所行也。然七八十一十二月,為少陰太陰,而九十為戌亥月,則為兩足之陰已盡也。而應之者,戌亥則一陰幾於絕矣。
豈知一陰至絕,而有復作之理,朔晦相生之妙,卻具於其中,蓋陰盡為晦,陰生為朔,氣盡為晦,氣生為朔,既見其晦,而又見其朔,厥陰之絕,而復作合,當以彼晦朔之妙,而正此厥陰之理也。正者,證也。)三陽為父,二陽為衛,一陽為紀。三陰為母,二陰為雌,一陰為獨使。
(三陰者,即太陽也。太陽為表之經,覆庇群生,尊猶父也。二陽者,即陽明也。陽明為表之維,捍衛諸部,所以為衛也。一陽者,即少陽也。少陽為表之遊部,布絡諸經,所以為紀也。三陰者,即太陰也。太陰為里之經,長養諸經,尊猶母也。二陰者,即少陰也。少陰為里之維,生由此始,所以為雌也。
白話文:
【陰陽類論篇】表示:三陽是經脈,二陽是維繫,一陽是遊走的分支,這些能讓我們瞭解五臟的運作和結束狀態。三陽在外層,二陽在內層,一陰達到極端時會像月之晦朔般循環,這些都符合自然規律。
這裡講的是六條主要經脈是人體的外層和內層,以太陽和太陰最為重要。三陽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,從眼睛內角開始,上到頭部分為四路,向下頸部,連同其它支脈共六路,上下行走於背部,是人體的大經脈。
二陽指的是足陽明胃經,從鼻子開始下到咽喉,分成四路,加上正脈和分支共六路,上下行走於腹部,維繫著人體。一陽指的是足少陽膽經,從眼睛外角開始繞過頭部,分成四路,向下缺盆穴,加上正脈和分支共六路,上下行走,是人體各部位的遊走分支。
所謂經脈、維繫、遊走分支,可以理解五臟的終結,依賴這三個經脈作為外層。因此,三陽是身體的外層,二陰是它的內層,二陰指的是足少陰腎經。同樣地,三陰是足太陰脾經,一陰是足厥陰肝經。太陰是正陰,其次為少陰,再其次為厥陰;太陽是正陽,其次為少陽,再其次為陽明。因它們的氣有量的差異和不同的功能,所以各自被分為三類。
然而,少太的意義容易理解,但陽明和厥陰的意義較難解釋。腳部的十二條經脈與十二個月份相對應,例如寅月是正月,代表左腳的少陽,六月則是右腳的少陽,都是第四趾的脈氣流動。二月是左腳的太陽,五月是右腳的太陽,都在小趾外側以上的脈氣流動。三月是左腳的陽明,四月是右腳的陽明,都在第二趾以上的脈氣流動。
正月、二月、五月和六月是少陽和太陽,而三月和四月在中間,因為它們前面有兩個陽,所以稱為陽明。七月是右腳的少陰,十二月是左腳的少陰,都在腳心以上的脈氣流動。八月是右腳的太陰,十一月是左腳的太陰,都在大趾內側以上的脈氣流動。九月是右腳的厥陰,十月是左腳的厥陰,都在大趾外側以上的脈氣流動。
七月、八月、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少陰和太陰,而九月和十月則是腳部陰氣的盡頭。戌月和亥月,一陰接近絕跡。然而,當一陰達到極端時,會重新開始,就像月之晦朔的微妙循環,其中包含陰盡為晦,陰生為朔的道理。當看到晦,又看到朔,厥陰的絕跡後再次出現,我們應該根據晦朔的微妙,來正確理解厥陰的道理。
三陽像父親,二陽像守護者,一陽像管理者。三陰像母親,二陰像雌性,一陰像獨立的使者。三陰指的是太陰,太陰是內層的經脈,滋養所有經脈,就像母親一樣。二陰是少陰,少陰是內層的維繫,生命從此開始,所以是雌性。一陰是厥陰,厥陰是內層的遊走分支,像將軍的謀略,所以是獨立的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