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八 (19)
女科精要卷十八 (19)
1. 產後陰脫
產後陰脫者,多由婦人生產用力太過,致陰下脫及陰下挺,逼迫腫痛,舉重房勞,皆能發作,清水續續,小便淋瀝,宜內服升補,外以硫磺、烏賊骨、五味子為末摻之。
白話文:
產後如果出現子宮脫垂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女性在生產時過度用力,導致子宮下垂或突出,造成下部脹痛。舉重或是性生活都可能誘發此症狀,患者可能會持續有清液流出,且小便時會感到不順暢。治療上,應內服具有提升補益作用的藥物,同時,可以將硫磺、烏賊骨和五味子磨成粉末,外用於患處。
2. 產後玉門不閉
產門不閉,由元氣素弱,胎前失於調養,以致血氣不能收攝故也,十全大補湯。有初產陰戶腫脹,或焮痛不閉,肝經虛熱也,加味逍遙散。若腫不閉者,補中湯,加五味子。雖甚腫熱,切忌寒涼,產後諸證,總以氣血大虛為主,況陰挺下脫,玉門不閉,皆由氣虛血脫乎!丹溪立齋醫按,見症種種,而治療無非參耆歸地,加以升提收澀耳。
甚有子富腫大,二日方入,損落一片,如豬肝,面色痿黃,潮熱自汗,懶食困倦,用十全大補湯,三十劑而愈。
白話文:
【產後陰道無法閉合】
產後陰道無法閉合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原本體質就較弱,懷孕期間又沒有好好調理身體,導致產後血氣無法正常收縮恢復所致。這種情況可以服用「十全大補湯」來調理。
有些女性在生產後,會出現陰道口腫脹、紅腫疼痛,且無法閉合的情況,這多是肝經有虛熱的問題,可用「加味逍遙散」來治療。若是僅僅腫脹無法閉合,則可服用「補中湯」,並加入五味子一同煎煮。
即便腫脹嚴重,也要避免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,因為產後的各種症狀,多半是因氣血大虛所導致,尤其是陰道鬆弛、脫垂,以及陰道無法閉合等問題,更是氣血兩虛的表現。從丹溪立齋的醫學記載來看,儘管症狀各異,但治療上不外乎是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熟地等補氣養血的藥材,再搭配能提升收澀作用的草藥來調理。
曾有一例,產婦在生產後,陰道腫脹非常厲害,產後兩天才漸漸恢復,過程中甚至有如豬肝般的一片組織脫落,產婦臉色萎黃,常有潮熱、自汗的現象,且食慾不佳,整個人疲憊不堪。針對此類情形,以「十全大補湯」來調理,大約服用三十劑後,症狀便得以改善。
3. 產後諸症總論
產後諸症,其源有三,曰血虛火動,曰敗血妄行,曰飲食過傷。何以明之?氣屬陽也,血屬陰也,《經》曰:陽虛生外寒,陰虛生內熱,蓋產後去血過多,血虛火動,而為煩躁發熱之類,一也。血猶水也,水之就下,性也。然搏而躍之,可使過顙,激而行之。可使在山,非水之性也,勢使之然也。
產後虛火上升,敗血一行,而為頭暈腹痛之類,二也。《經》云:少火生氣,壯火蝕氣。東垣云:火為元氣之賊,勢不兩立,一勝則一負。產後元氣大傷,脾胃虛弱,且土位無母,難以蒸腐五穀。若飲食過傷,則為痞滿吐瀉之類,三也。治之之法,血虛大動則補之。敗血妄行則散之,飲食過傷,則助脾胃以消之。
丹溪曰:凡產後氣血虧極之際,調治一切諸症,皆以大補氣血為主,雖有雜症,以未治之。
產後調理煎方
治氣血虛弱,腰背疼痛,虛熱往來,咽乾喉痛,將成蓐勞。
熟地(五錢,炒乾),麥冬(炒燥),白朮(乳拌炒,各二錢),白芍(一錢二分,酒炒),茯苓(一錢五分),杜仲(二錢,酒拌炒黃),續斷(一錢五分),明牛膝(二錢),黑姜(六分),如惡露不行,水煎溫服。
生化湯
產後生新去瘀,神效。
當歸(三錢),川芎(一錢),桃仁(十三粒),黑姜(一錢),炙甘草(八分),水煎服。
奪命丹
治產後血入衣中,脹滿衝心,久而不下。
附子(炮,去皮。臍),牡丹皮,乾漆(炒令煙盡,各一兩),為末,用酸醋一升,入大黃末一兩,熬膏和藥丸,桐子大,溫酒下五十丸。
一方
治產後生腸不收。用枳殼二兩,煎湯溫浸,良久即入。
一方
治婦人子宮不收。
荊芥(中),霍香葉(中),臭椿皮(上),煎湯熏洗,子宮即入。
一方
胎衣不下,子死腹中。用朴硝二錢,熱童便調飲,立下。
四味湯
療才分娩,一切諸疾。
當歸,玄胡索,血竭,沒藥(各五分),一方加紅花。為末,用熱童便半鐘調服。
當歸血竭丸
治產後惡物不下,結聚成塊,心胸痞悶,脅下堅痛。
當歸(炒),血竭,蓬朮,芍藥(各一錢)
一方有五靈脂。為末,醋糊丸,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溫酒空心食前服。
瑞蓮散
治產後惡血崩漏,狀如泉水。
瑞蓮(一百枚,燒灰存性),棕櫚(燒灰存性),當歸(各一兩),官桂(五錢),檳榔(一枚),鯉魚鱗(炒),川芎(各七錢五分),為末,每服三錢,煨生薑酒調,如未血,更進一服,如血崩,此藥澀治,連進三服即止。
千金散(即十全大補湯料)
治產後虛勞不能食。
白朮,茯苓,黃耆(各一兩),人參,川芎,熟地黃,芍藥,當歸(各一兩),肉桂(一兩五錢),甘草(炒,五錢),㕮咀,每服一兩,薑棗水煎,空心溫服。
白話文:
產後諸症總論
產後發生的各種疾病,根源有三個方面:一是氣血虛弱導致虛火妄動,二是產後惡露排不乾淨導致瘀血亂行,三是飲食不當造成損傷。如何判斷呢?氣屬於陽,血屬於陰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陽氣虛弱會產生外寒,陰血虛弱會產生內熱。」產後因為失血過多,導致血虛生熱,所以會出現煩躁發熱之類的症狀,這是第一種情況。血就像水一樣,水的特性是向下流,但如果受到衝擊,可以使水流過額頭;如果受到激盪,可以使水流到山上,這不是水的本性,而是外力使然。
產後虛火上炎,導致瘀血亂竄,所以會出現頭暈腹痛之類的症狀,這是第二種情況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微小的火可以產生生氣,旺盛的火會消耗元氣。」李東垣說:「火是元氣的敵人,兩者勢不兩立,一方強盛,另一方就會衰敗。」產後元氣大傷,脾胃虛弱,加上脾胃就像沒有母親的幼土一樣,難以消化食物。如果飲食過量,就會出現腹脹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這是第三種情況。治療方法是,氣血虛弱導致虛火妄動,就應當補養氣血;瘀血亂行,就應當疏散瘀血;飲食不當造成損傷,就應當幫助脾胃消化。
朱丹溪說:「產後氣血極度虧虛的時候,調理一切疾病,都應當以大補氣血為主,即使有其他雜症,也要先補養氣血。」
產後調理煎方
治療氣血虛弱,腰背疼痛,虛熱往來,咽喉乾燥疼痛,即將形成產後勞損的症狀。
熟地黃(五錢,炒乾)、麥門冬(炒乾,各二錢)、白朮(用乳汁拌炒,各二錢)、白芍藥(一錢二分,用酒炒)、茯苓(一錢五分)、杜仲(二錢,用酒拌炒黃)、續斷(一錢五分)、牛膝(二錢)、乾薑(六分)。如果有惡露沒有排乾淨,用水煎煮溫服。
生化湯
產後促進新血生成,去除瘀血,效果非常好。
當歸(三錢)、川芎(一錢)、桃仁(十三粒)、乾薑(一錢)、炙甘草(八分)。用水煎煮服用。
奪命丹
治療產後瘀血進入子宮,導致腹脹胸悶,久久不能排出。
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和臍,一兩)、牡丹皮(一兩)、乾漆(炒至冒煙,一兩)。將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粉末,用一升酸醋,加入大黃粉末一兩,熬成膏狀,和藥粉製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用溫酒送服,每次五十丸。
一方
治療產後子宮脫垂。用枳殼二兩,煎湯溫熱浸泡,浸泡一會兒子宮就會回縮。
一方
治療婦女子宮脫垂。
荊芥(適量)、藿香葉(適量)、臭椿皮(較多)。用水煎煮,用藥湯薰洗,子宮就會回縮。
一方
胎衣不下,胎兒死在腹中。用朴硝二錢,用熱童子尿調和服用,胎衣很快就會排出。
四味湯
治療剛生產完後,出現的各種疾病。
當歸、延胡索、血竭、沒藥(各五分)。有的方子會加入紅花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半盅熱童子尿調服。
當歸血竭丸
治療產後惡露不下,瘀血結聚成塊,導致胸悶、脅肋疼痛。
當歸(炒過)、血竭、蓬莪朮、芍藥(各一錢)。有的方子會加入五靈脂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成糊狀,製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用溫酒在飯前空腹服用。
瑞蓮散
治療產後惡露崩漏,像泉水一樣不止。
瑞蓮(一百枚,燒成灰存性)、棕櫚(燒成灰存性)、當歸(各一兩)、肉桂(五錢)、檳榔(一枚)、鯉魚鱗(炒過)、川芎(各七錢五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煨過的生薑和酒調服。如果沒有止血,再服用一劑。如果血崩嚴重,用此藥澀止,連服三劑即可止血。
千金散(即十全大補湯的藥材)
治療產後虛弱,不能進食。
白朮、茯苓、黃耆(各一兩)、人參、川芎、熟地黃、芍藥、當歸(各一兩)、肉桂(一兩五錢)、甘草(炒過,五錢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兩,用生薑和紅棗加水煎煮,空腹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