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七 (4)

回本書目錄

女科精要卷十七 (4)

1. 墮胎

總屬妊婦氣血虛弱,衝任經虛,以致胎元不固,愈遲者,而氣血愈虛也,故千金保胎元不固,愈遲者,而氣血愈虛也,故千金保胎丸一方最妙,而趙養葵以六味飲加杜續、五味、阿膠尤佳,誠為安胎之聖藥也。

小產不可輕視,視養十倍於正產。大產如慄熟自脫,小產如生採之。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。忽略成病者不少,因而致死者恆多,然此症始因斂血以成胎,繼因精血以長養,終因精血不足而萎墮,故瘀血甚少。倘有腹痛成塊有形,多屬血虛氣逆,惟加大為溫補,則新者生,而瘀者去。

若加消瘀破滯,則逆氣愈攻而愈升,多致不救,戒之哉!況有血虛而腹痛者,更有真陰虧損,不能納氣,以致疝瘕為患者,更有真陰虧損,不能納氣,以致疝瘕為患者,更有真陰虧損,不能納氣,以致疝瘕為患者,更有真陰虧損,不能納氣,以致疝瘕為患者,(張)常以八味丸加牛膝、五味子者,早晚吞服而安。

驢馬有孕,牡者,近則蹄之,名為護胎所以絕無小產。人之胎系胞中,有氣血以養之,靜則神藏,欲火一動,則精神走泄,火擾於中,則胎自墮矣。種玉者,可知欲而不知忌乎。

丹溪曰:有婦經住三月後,尺脈或澀或微弱,其婦卻無病,知是子宮真氣不全,故陽不施,陰不化精,血雖凝,終不成形,至產血塊,或產血胞也。惟脈洪盛者,胎可不墮耳。

半產者,此氣血不續而不能長養胎元也。然氣血不足之中,尚有性稟偏陰偏陽,或寒或熱之異,自當憑脈調治。如陰虛內熱者,而用艾、附、白朮、砂仁溫暖之劑,則陰道愈消,如草木之無雨露,自然枯萎也。如陽虛內寒者,而用芩、芍涼血之劑,則脾胃虛寒,氣血益弱,猶果品春夏易生,秋冬少結也。故辨症合宜,雖大寒大熱,俱可益人,《經》所謂:應犯而犯,似乎無犯也。

白話文:

墮胎通常是因為孕婦氣血虛弱,衝脈和任脈也虛弱,導致胎兒不穩固。情況越拖延,氣血會越虛。所以《千金方》中的保胎丸是最好的藥方。趙養葵認為在六味地黃飲的基礎上,加上杜仲、續斷、五味子和阿膠效果更好,確實是安胎的良藥。

小產(流產)不能輕忽,應該比照足月生產更加仔細地調養。足月生產就像果實成熟自然脫落,小產就像強行採摘未成熟的果實,破壞了外皮和根蒂。很多人因為忽略小產而生病,甚至因此喪命的也很多。這種情況一開始是因為血集中起來形成胎兒,接著用精血來滋養,最後因為精血不足而導致胎兒萎縮掉落,所以通常瘀血不多。如果出現腹痛、腹部有硬塊等情況,大多是血虛氣逆所致,只能用溫補的方法,這樣新的血會生成,而舊的瘀血也會消散。

如果使用消瘀破滯的藥物,反而會讓氣逆更嚴重,可能導致無法挽救,要特別戒惕!何況有些人是血虛而腹痛,還有一些人是因為陰氣虧損,無法納氣,導致疝氣等疾病。這種情況,張氏常用八味丸加上牛膝、五味子,早晚服用,就能達到安定的效果。

母驢或母馬懷孕時,公驢或公馬會用蹄子保護母的肚子,這就是保護胎兒的方法,所以牠們很少有流產的情況。人類的胎兒在子宮內,靠氣血來滋養。安靜的時候,精神會藏在體內,一旦慾火發動,精神就會耗散,體內火氣擾亂,胎兒自然會掉落。就像種玉一樣,知道要慾求,卻不知道要節制嗎?

丹溪說:有些婦女月經停止三個月後,尺脈摸起來澀或微弱,但她們卻沒有其他疾病,這表示子宮的真氣不足,陽氣無法運行,陰氣無法化生精血,血雖然凝結,但最終無法成形,最後可能會產下血塊或血胞。只有脈象洪大有力的,胎兒才不會掉落。

半產(懷孕中期流產),是因為氣血無法持續供應,無法滋養胎兒。但氣血不足的情況中,還有體質偏陰偏陽、偏寒偏熱的差異,應該根據脈象來調理。如果屬於陰虛內熱,卻使用艾葉、附子、白朮、砂仁等溫熱藥物,會使陰液更加消耗,就像草木沒有雨露一樣,自然會枯萎。如果屬於陽虛內寒,卻使用黃芩、芍藥等涼血藥物,會使脾胃更加虛寒,氣血更弱,就像果實在春夏容易生長,秋冬不容易結果一樣。所以要辨證論治,只要用藥正確,即使是極寒或極熱的藥物,也都能對人有益。《黃帝內經》說的「應犯而犯,似乎無犯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