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四 (3)

1. 人參柴胡散

治邪熱客於經絡,肌熱痰喘,五心煩躁,頭目昏痛,夜有盜汗,婦人虛勞骨蒸。

白茯苓,赤芍藥,人參,白朮,柴胡,當歸,半夏曲,葛根,甘草,薑棗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為異常的熱氣影響到身體的經絡,導致肌肉發熱、呼吸急促有痰、手心腳心胸口感到煩悶燥熱、頭痛眼花、夜晚出汗,以及婦女因體質虛弱所引起的類似低燒的症狀。

用到的藥材包括:茯苓、赤芍、人參、白朮、柴胡、當歸、半夏曲、葛根、甘草,並以薑和棗煮水來煎藥服用。

2. 鱉甲地黃湯

沽虛勞煩熱,心下怔悸,婦人血室燥涸,身體羸瘦。

柴胡,當歸,麥門冬,鱉甲(醋炒),石斛,白朮(麩炒),茯苓,熟地,秦艽(各一錢),官桂(三分)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,生妻(一片),烏梅(一個)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[鱉甲地黃湯] 主治的是虛弱疲憊、身體煩熱,心臟部位有悸動不安的感覺,以及婦女因為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身體乾燥,整體體型消瘦的情況。

藥方成分包括:柴胡、當歸、麥門冬、醋炒過的鱉甲、石斛、麩炒過的白朮、茯苓、熟地、秦艽(以上各種成分各一錢)、官桂(三分)、人參、甘草(各五分)、生薑(一片)、烏梅(一個)。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,溫熱服用。

注意單位「錢」和「分」在這裡是傳統的重量單位,並非現代的貨幣單位。

3. 知母散

治虛勞心肺蘊熱,咳嗽膿血。用此解勞熱調榮衛。

黃耆(蜜炙,七分),白芍,生地,黃芩,麥冬,人參,白茯苓,桔梗,知母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生薑(一片),小麥(一撮),竹葉(十片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份處方名為「知母散」,主要治療因身體虛弱導致的心肺有過多熱氣,以及由此引發的咳嗽且痰中帶血的症狀。本方能幫助緩解勞累引起的熱氣,調節身體的機能。

藥物組成如下:

  1. 蜜炙黃耆七分,
  2. 白芍、生地、黃芩、麥冬、人參、白茯苓、桔梗、知母各一錢,
  3. 甘草五分,
  4. 生薑一片,
  5. 小麥一撮,
  6. 竹葉十片。 將以上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4. 樂令建中湯

治臟腑虛損,身體消瘦,潮熱自汗,將成勞瘵。

前胡,細辛,黃耆(蜜炙),人參,桂心,橘紅,當歸,白芍,茯苓,麥冬(去心),甘草(炙),半夏(湯洗,七次),薑棗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為內臟功能衰弱導致的體重下降、身體消瘦,以及伴隨的潮熱、自發性出汗,這些症狀可能是勞瘵(一種消耗性疾病,類似於肺結核)的前兆。

藥方包含:前胡、細辛、蜜炙黃耆、人參、桂心、橘紅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去心麥冬、炙甘草、經過七次湯洗的半夏。這些藥材需用薑和棗煮的水來煎煮後服用。

5. 秦艽鱉甲散

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困倦盜汗。

地骨皮,柴胡,鱉甲,秦艽,知母,當歸,加烏梅一個,青蒿數莖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一種症狀,症狀包含體溫異常升高,好像有火在骨頭裡燒,導致肌肉消瘦,人容易疲憊且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流汗,通常發生在夜間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地骨皮、柴胡、鱉甲、秦艽、知母、當歸,再加入一顆烏梅,以及幾根青蒿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6. 小草湯

治虛勞憂思過度,遺精白濁,虛煩不安。

小草,黃耆,當歸,麥冬,酸棗仁,石斛,人參,甘草,姜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為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導致的健康問題,像是遺精、白濁症,以及因虛弱引起的焦慮不安。

所需藥材包括:小草、黃耆、當歸、麥冬、酸棗仁、石斛、人參、甘草,用薑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

7. 加味逍遙散

治血虛倦怠,發熱口乾,自汗盜汗,或月經不調,腹痛重墜,水道澀痛等症。

當歸,白芍(酒炒),白茯苓,白朮(土炒),柴胡(各一錢),炙甘草,丹皮,梔子(薑汁炒黑,各五分),水煎服。去丹皮、梔子,即逍遙散原方。

藏血者,肝也。一有拂逆,則將軍之官,謀慮不決,而血治為之動搖。《經》曰:暴怒傷陰。成為血虛諸症,婦人尤甚也。以白朮、茯苓,固其脾,恐木旺則土衰,所謂不治已病治未病也。《經》曰:「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」,故用甘草。《經》曰:「以辛散之」,故用當歸。

《經》曰:「以酸瀉之」,故用芍藥。柴胡氣涼散其怒火。山梔味苦,抑其下行。丹皮和血通經。所以導血中之氣,而無壅塞之虞,由是而察其平肝補血之泛,可謂婉而至矣。

白話文:

加味逍遙散主要治療因血虛導致的疲憊乏力、發燒口渴、自汗與盜汗,或是月經週期紊亂、腹部疼痛、下墜感,以及排尿時的刺痛等症狀。

藥方成分包括:當歸、酒炒白芍、白茯苓、土炒白朮、柴胡(以上各一錢)、炙甘草、丹皮、薑汁炒黑的梔子(以上各五分)。這些成分用水煎煮後服用。若去掉丹皮與梔子,即是原本的逍遙散配方。

在中醫理論中,肝臟負責儲存血液。一旦遇到逆境,肝臟功能失調,影響到血液循環。根據古籍記載,過度憤怒會傷害陰性能量,進而導致血虛的各種症狀,特別是女性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使用白朮和茯苓,可以強化脾胃功能,防止肝氣過旺而導致脾胃虛弱,這符合「未病先防」的原則。古籍又提到,肝臟過於緊張時,應食用甜味的食物來緩解,因此方中加入甘草。同時,利用辛香的當歸來促進氣血流通。而酸性的芍藥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酸鹼值。柴胡的涼性可以散去肝臟的怒火。梔子的苦味能抑制肝氣的上升。丹皮則有助於調節血液,使血液循環順暢。加味逍遙散巧妙地平衡肝臟功能與補血效果,可說是非常細膩且周全的藥方。

8. 清心蓮子飲

治熱在氣分,夜安晝甚,口渴便濁,或口舌生瘡,咽乾煩躁,小便赤淋,遇勞即發。

黃芩(炒),麥冬,地骨皮,車前子,甘草(各一錢五分),石蓮肉,白茯苓,黃耆,人參(各一錢),水煎服。

心臟主火,火者,元氣之賊,熱不兩立者也。小腸與心為表裡,心火妄動,小便必澀,故以門冬、石蓮寧其天君,毋使有自焚之憂;黃芩、茯苓清其至高,毋使有銷鑠之患;參耆之用,肋氣化以達州都;車前之功,開決瀆以供受盛;甘草一味,可上可下,調和諸藥,共底成功。若小便既通,則心清而諸火自息,竟宜治本,不必兼標矣。

白話文:

這份古方[清心蓮子飲]是用來治療因氣分熱盛導致的症狀,像是夜晚平靜而白天病情加重,口渴且排泄混濁,或者口腔和舌頭上長出瘡疹,咽喉乾燥且易感到煩躁,小便呈現紅色或灼熱感,遇勞累就會發作。

藥方組成包含:炒黃芩,麥冬,地骨皮,車前子,甘草(每樣各1.5錢),石蓮肉,白茯苓,黃耆,人參(每樣各1錢)。需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心臟主管著身體的火氣,但過旺的火氣會成為身體元氣的侵害者,火氣和熱氣無法共存。小腸與心臟互為表裡,當心臟的火氣亂竄時,小便會變得不順暢,因此使用麥冬和石蓮肉來安撫心臟,避免它像自焚般消耗自己;黃芩和茯苓能清除身體的高溫,防止出現過度消耗的情況;人參和黃耆能幫助氣血運行,讓身體機能正常運轉;車前子的功效在於打通阻塞,讓身體可以正常吸收營養;甘草具有調和的作用,可以上下調節,讓所有藥材的功效得到最大發揮,共同達到治療的效果。如果小便能順利排出,心臟的熱氣就會減輕,其他火氣也會自然消退,應該從根本處治療,無需再兼顧次要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