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女科精要卷十七 (10)

1. 受胎總論

胎前用藥,清熱養血為主,而清熱養血之後,惟以補脾為要,此培後天元氣之本也。若養葵則不用芩、術,而以地黃飲加杜、續以補腎,夫胎繫於腎,腎固則胎自安,此補脾不如補腎之要妙也。各具至理,察候用之。然勞神動怒,情欲之火俱能墮胎,蓋原其故,皆因於熱。

夫火能消物,造化自然,如慣墮之婦,或食少而中氣不調,且不必養血,先理脾胃,次服補中益氣湯,脾胃旺飲食強,方能氣血有自而生也。

女之腎臟繫於胎,是母之真氣,而子所賴以生長者也。受妊之後,宜令鎮靜,則血氣安和,內遠七情,外薄五味,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,霧露風邪不得乘間而入,亦不得交合陰陽,觸動欲火,謹節飲食。心氣大驚而癲疾,腎氣不足而解顱,脾氣不和而羸瘦,心氣虛乏而神不足,兒從母氣,不可不慎,苟無胎動、胎痛,瀉痢、風寒外邪,不可輕易服藥。

《便產須知》曰:勿亂服藥,勿過飲酒,勿妄針灸,勿向非常地便,勿舉重、登高、涉險,勿恣欲行房。心有大驚,犯之難產,子必癲癇。勿多睡臥,時時行步,勿勞力過度,使腎氣不足,生子解顱。衣勿太溫,食勿太飽,若脾胃不和,榮衛虛怯,子必羸瘦多病。如犯修造動土,犯其土氣,令子破形殞命。

刀犯者,形必傷;泥犯者,竅必塞;打擊者,色青黯;繫縛者,相拘攣。若有此等,驗如影響,切宜避之。《經》曰:何以知懷子之且生?曰:身有病而無邪脈也。身有病者,經閉也。

經閉之脈,尺中來而斷絕,無邪脈,則尺中之脈和勻而無病,尚未變化,二月則精氣正變,其氣垂蒸沖胃而為惡阻,至三四月則惡陰少止,脈甚滑疾,蓋男女正成形質,其氣沿未定也。至五六月以後,形質已定,男女既分,及八九十月,血氣流通,故其脈平和,而如無娠,非醫者,深明脈理,病者肯明其故,難以診而知也。《脈訣》云,滑疾不散,胎三月,但疾不散五月,母至六月後,則疾速亦無矣。

然有始終,洪數不變者,其氣甚盛,不可一例拘也。

《經》曰:婦人足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又曰:陰搏陽別,謂之有子,足少陰腎脈也。動者,如豆厥厥動搖也。陰,尺中也。搏謂搏觸於手,尺脈搏擊,與寸脈殊別。則有孕之兆也。

女人以血為本,血旺是為本足,氣旺則血反衰,故女人以血勝氣者為貴,少陰動甚者,手少陰之脈也。心主血,動甚則血旺,血旺易胎,故云有子,即《內經》所謂婦人手少陰脈動甚,妊子是也。尺脈者,左尺足少陰腎之脈也。腎為天一之水,主子宮以系胞,胎之根蒂也。

滑利則不枯澀,有替替含物之象,故妊娠,即《經》所謂陰搏陽別,謂之有子,叔和所謂尺中之脈,按之不絕,全義也。即此滑利之脈,應指疾而不散,滑為血液,疾而不散,乃血液斂結之象,是為有胎三月。若但疾而不散,是從虛漸實,血液堅凝,轉成形體,故不滑,此妊娠五月之脈也。

白話文:

懷孕前用藥,主要以清熱和滋養血液為主,而在清熱養血之後,最重要的是補養脾胃,這是培養後天元氣的根本。如果著重滋養腎氣,則不使用黃芩、白朮等藥材,而改用地黃飲,並加入杜仲、續斷來補腎。因為胎兒的繫帶與腎臟相連,腎氣穩固,胎兒自然安穩。這說明了補腎比補脾更重要的道理。這些都有它們各自的道理,要仔細觀察情況來應用。然而,過度勞累、精神緊張、發怒、情慾之火都可能導致流產,究其原因,都是因為體內有熱。

火能消融萬物,這是自然界的規律。如果婦女習慣性流產,或者食慾不佳、中氣不調,這時不必急著養血,應先調理脾胃。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,等脾胃功能強健,飲食增加後,氣血自然就能產生。

女性的腎臟與胎兒相連,這是母親的真氣,也是胎兒賴以生長的根本。懷孕之後,應該保持心境平和,這樣氣血才能安穩。要避免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的過度波動,飲食上也要注意,不吃過冷過熱的食物。要避免風寒邪氣的侵襲,也不要行房事,以免觸動慾火。飲食也要節制。母親心氣受到驚嚇,可能會導致孩子患上癲癇;母親腎氣不足,可能會導致孩子囟門不閉合;母親脾氣不和,可能會導致孩子瘦弱;母親心氣虛弱,可能會導致孩子精神不足。孩子從母親身上吸收氣血,所以不可不慎。如果沒有胎動不安、腹痛、腹瀉、或外感風寒等情況,不要輕易服藥。

《便產須知》說:「不要亂服藥,不要過度飲酒,不要胡亂針灸,不要在不乾淨的地方大小便,不要搬重物、登高、涉險,不要縱慾行房。如果心有大驚,可能導致難產,孩子可能患上癲癇。不要過度睡臥,要時常走動,不要過度勞累,以免腎氣不足,導致孩子囟門不閉合。穿衣不要太厚,飲食不要過飽。如果脾胃不和,營衛虛弱,孩子必然瘦弱多病。如果觸犯了修造動土的禁忌,可能會傷害胎兒,導致孩子夭折。」

刀器傷到孕婦,孩子形體必定受傷;泥土傷到孕婦,孩子孔竅必定閉塞;受到打擊,孩子臉色必定青黑;被綑綁,孩子必定關節拘攣。這些情況,就像影子隨著物體一樣,必然會發生,所以一定要避免。《經》上說:「如何得知婦女懷孕且即將分娩?答案是:身體有病,但沒有邪脈。」身體有病,指的是月經停止。

月經停止的脈象,尺脈中斷,但沒有邪脈,說明尺脈平和均勻,沒有疾病,尚未發生變化。懷孕兩個月,精氣開始發生變化,氣向上蒸騰,衝擊胃部而引起噁心嘔吐。到了三四個月,噁心嘔吐的症狀會稍稍減輕,脈象變得滑而快,這是因為男女胎兒的形體正在形成,氣機尚未穩定。到了五六個月以後,胎兒的形體已經固定,男女也已經可以分辨。到了八九十個月,氣血運行暢通,所以脈象變得平和,就像沒有懷孕一樣。如果不是醫生,對脈理不夠了解,病人也不能說明自身情況,就難以通過把脈來診斷是否懷孕。《脈訣》說:「脈象滑而快,且不散,說明懷孕三個月;如果只是快而不散,說明懷孕五個月。母親到了六個月以後,脈象的速度也會減慢。」

然而,也有少數人,從始至終,脈象都呈現洪大且數快的狀態,這是因為她們的氣血非常旺盛,不能一概而論。

《經》上說:「婦女的足少陰脈動得厲害,就是懷孕了。」又說:「陰脈搏動,與陽脈不同,就說明懷孕了。足少陰是指腎脈。脈動,就像豆子在跳動一樣。陰脈,指的是尺脈。搏,指的是搏動有力,尺脈搏動有力,與寸脈明顯不同,這就是懷孕的徵兆。」

女人以血為本,血旺盛才算根本充足,氣旺盛則血反而會衰弱。所以,女人以血勝過氣為佳。少陰脈動得厲害,指的是手少陰心脈。心主血,心脈動得厲害,說明血液旺盛,血液旺盛容易懷孕。所以說懷孕了,也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「婦女手少陰脈動得厲害,就懷孕了」的意思。尺脈,指的是左尺足少陰腎脈。腎是水之根源,主掌子宮,與胎兒相連,是胎兒的根基。

脈象滑利則不枯澀,有包含東西的樣子,所以是懷孕的徵兆。這就是《經》上所說的「陰脈搏動,與陽脈不同,就說明懷孕了」,也是叔和所說的「尺脈按下去不會斷絕」的完整意思。也就是說,這種滑利的脈象,應指快速而不散,滑是血液的表現,快速而不散,是血液凝聚的象徵,說明懷孕三個月。如果只是快速而不散,是從虛到實的過程,血液逐漸凝固成形體,所以不滑,這是懷孕五個月的脈象。